
深扒贾跃亭进军RWA,老演员背后的新导演是谁?
作者:Ethan
编辑:郝方舟
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7 月 17 日,当贾跃亭站在洛杉矶市中心一栋屋顶停车场上,顶着午后的阳光与热风,对镜头侃侃而谈 FF 的最新电车 FX Super One 时,或许心中早已筹划好下一场戏。谁曾想,“车”还在空中飘着,贾老板的剧本却已经悄然翻页到了——Web3 生态。
7 月 22 日,FF 闪电宣布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平台 HabitTrade 达成战略合作。没让大家失望的是,贾老板再次开启“概念输出”模式,一口气抛出“EAI 出行 + Web3 + 区块链 + 加密 + 稳定币”这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拼图,并豪言要打造一个打通“Web2 & Web3”“链上 & 链下”“现实 & 虚拟”的“价值融合怪”。果然是 PPT 创业界的祖师爷级发言。
RWA 不是想做就能做:FF 到底能“上链”什么?
RWA,全称 Real World Asset ,听上去是个高大上的词,其实讲的是最朴素的一件事:把链下的有价资产搬到链上来交易和流通。换句话说,项目方必须拿得出在现实世界里“真正值钱的东西”——可以是房产、债权、应收账款、黄金、艺术品,但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有法律权属,且存在明确的收益路径。
那么问题来了:FF 到底打算拿什么资产讲 RWA 的故事?
是那座汉福德工厂吗?已多年没实现满产,外界甚至质疑连水电网都没跑通;是 FF 91 吗?交付寥寥无几,单车亏损惊人;还是那些年年发布、年年跳票、如今连官推都不敢写交付时间的“未来概念车”?
都不是。FF 此刻唯一还能“上链”的,就只剩下那 1 万多份预订单。别看数字不大,在 FF 这种公司里,它已然是为数不多“可讲故事的资产”。虽然这些订单尚未交付,也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应收账款属性,但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未来现金流”,在传统金融语境中属于“或有资产”——不能入账,但可以包装。
也就是说,如果贾跃亭真要做 RWA,那他最现实的方案是:将这 1 万多份预订单打包成一个“未来收益权资产池”,再由 RWA Group 设计结构化代币产品,并通过 HabitTrade 平台对外发售。
表面上,这叫“未来收益代币化”;但更本质地说,这是用“卖车的承诺”融资“造车的钱”。逻辑上是个闭环,情绪上也说得通:信我,就给我钱;等我量产,再还你收益。
这听起来很贾跃亭,也很 Web3。
(后文对该模式的分析解读均基于“FF将预订单上链”的假设。)
真正的导演是谁?HabitTrade 和 RWA Group 到底图什么?
如果说预订单是这场 RWA 戏码的剧本,那 HabitTrade 和 RWA Group,就是幕后真正的“导演”和“舞美总监”。想理解这出戏怎么设计,得先看看他们到底是干啥的,以及各自擅长哪类角色。
HabitTrade:稳定币圈的“穿梭巴士”
从公开信息来看,HabitTrade 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全球多市场券商”,但一翻其官网或 App 页面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股票交易平台。其最大特点,是将 USDT 等稳定币作为入金入口,打通了美股、港股、ETF 与加密资产之间的链上链下通道。
这什么意思?用通俗话说就是:你可以拿 USDT 买港股,也可以把美股收益兑回链上资产。对于那些追求灵活性、合规模糊的用户而言,这种“链下资产 × 稳定币流动性”的桥接器正是他们想要的。
关键是:HabitTrade 不只是个入口,它还是个“执行平台”。它曾经帮助优品车(U-Power)做过一次“股权 + 代币”的融合融资尝试,套路和 FF 这次的预订单代币化思路几乎如出一辙——底层资产不变,金融包装换皮,换来一批愿意用 USDT 押注的加密投机者。
所以,贾跃亭这次拉上 HabitTrade,不是偶然,是照着前人的脚本复刻。
RWA Group:从 NFT 到结构金融的变身秀
再看另一位合作方——RWA Group。这个名字或许不够响亮,但它的“前身”你可能听说过:NFT China。没错,那家曾在 2021 年 NFT 牛市中高调出圈的 Web3 项目,如今转型为“RWA 代币化专家”。
这种转型听上去有点仓促,但其实非常精准:他们不是要做资产,而是要做“资产的包装者”。RWA Group 专长的是结构设计、跨境法律、技术合规,说白了,就是一手帮你“写故事”,一手替你“洗干净”。它不需要 FF 真能造出多少车,它只需要 FF 提供一个“未来可预期的现金流”模型,其余的结构分层、收益模型、Token 发行、链上挂钩,都能打包搞定。
此时,这出戏的布局就清晰了:FF 提供故事原料(预订单);RWA Group 负责设计叙事结构与发行模型;HabitTrade 提供交易通道和 USDT 买单人。这一切都在说明,这不是 FF 一个人拍脑袋的“链上乱舞”,而是一场经过“精算设计”的金融叙事工程。
它的底色,不是梦想,也不是制造业的理想主义,而是精准的结构套利逻辑。
自救?狂欢?踩雷?FF 的 RWA 实验到底靠谱吗?
当我们把这个 RWA 模型拆开来看,表面上它确实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贾跃亭用“未来卖车的承诺”换来了今天 USDT 的融资,承诺在未来以“收益权代币”的形式回馈投资人。但对于加密圈而言,这种玩法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得发热。换个黑话来总结就是:“Futurism + Tokenization + Liquidity = 短期叙事溢价”。
那这套玩法靠不靠谱?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拆解:
首先,短期结构跑得通,叙事带动投机
只要预订单真实存在、有支付记录,RWA Group 就能将其打包为“未来现金流资产池”,再按“预期收入权”比例做出代币映射,在链上发行给投资人。HabitTrade 这边有一整套稳定币兑换体系,可以无痛上架、挂 USDT 交易对,甚至还能加个 LP 激励,快速吸引第一批市场参与者。
上市公司 + 预订单 + 空投预期,这三板斧足以激活一波短期市场情绪。
所以,这事在投机意义上是有跑通可能的——不成在产品,而是成在“FOMO+情绪+叙事”。
其次,底层资产存疑,这不是 RWA,是“情绪众筹”
深入一点你会发现,FF 提供的所谓底层资产——1 万份预订单,其实是无法律保护、无法律强制执行、无法确认收益兑现能力的资产。简单说,它不是可计价、可兑付的应收账款,而是一张“基于信任的承诺书”。你买的不是订单的现金流,而是贾跃亭的信用,FF 的造车能力,以及市场对“下周交付”的集体想象。
这不是“真实世界资产”上链,而是“愿景与信仰的代币化”。如果我们允许这种操作无限扩张,RWA 就将不再是传统资产的桥梁,而变成了叙事与炒作的包装机。一旦参与者不是在投资资产,而是在“投资别人的努力”,那么这个游戏就会走向庞氏化的临界点。
最后,在 SEC 监管阴影下跳 RWA 的舞,这风险并不小
别忘了,FF 是一家在纳斯达克挂牌的公众公司。这意味着,无论在链上讲什么新故事,都无法回避来自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注视。
目前 FF 正因早年财务披露问题接受 SEC 审查,美国证监会已向贾跃亭与 CEO 王佳伟发出警告信,或将启动执法程序。而在这轮调查尚未了结之际,FF 又高调宣布与 HabitTrade 展开 Web3 合作、涉足代币化融资,这无疑增加了整个项目的合规敏感性。(详情推荐:《刚融了 7 个亿的贾跃亭,又要“被抓”了?》(https://36kr.com/p/3388291020194176))
虽然 FF 尚未明确推出任何 Token 或代币销售方案,但一旦未来涉及将“预订单”变现并面向美国公民募资,就有可能触碰 SEC 对“未注册证券发行”的监管红线。
这不是边缘创新,而是在传统与加密金融的交汇点上,以上市公司身份尝试走钢索。
结论是什么?
短期可能能成,成在投机。中期可能出事,出在监管。长期看能否成,就要回到一个最扎心的问题:FF 到底能不能把车交付出去?
如果不能,那这场链上的金融创新,最终不过是一个用 Token 包装的旧梦罢了。
结语:这是 RWA 的未来,还是贾跃亭的老路?
金融创新的尽头,不是流动性,而是信任。而贾跃亭的 FF,恰恰是这条路上最矛盾的存在:他极度懂叙事,却又总在兑现上摔跤;他永远站在资本风口,却总难撑起风口背后的交付承诺。
这一次,他试图借 RWA 之名,复活一场从纳斯达克走到 Web3 的“信仰接力”:把汽车量产的未来,做成代币;把用户预付的钱,变成投资者手中的流通资产;把高风险、不确定、全靠叙事的商业模型,挂上链上金融的外壳——继续讲故事。
但 RWA,不是加密世界的避难所,它是一座“链下资产 + 链上信任”的桥梁。一旦桥这边是雾气腾腾的 PPT,而桥那边是要兑现的 Token,那这座桥走不远,也承不了重。
说到底,这不是 RWA 的胜利,也不是 Web3 的胜利,而是贾跃亭在“如何讲一个能变现的未来”这门艺术中的又一次尝试。他可能成功,让 FFAI 的股价再多活一轮,给自己再争取几个月的资本续命时间;他也可能失败,让 SEC 再次敲响一记重锤,把 Web3 和 TradFi 的接口变成一块新的监管试验田。但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赢得了最擅长的那部分:关注、流量,还有一群,愿意再赌他一次的信徒。
于贾跃亭而言,这还是他最熟悉的剧本,只是换了个舞台。
比推快讯
更多 >>- Binance Alpha 新一期 ZEUS 空投单号收益约 48 美元
- USAT 官网声明:非美国法定货币,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的保险保障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
- Tether 新稳定币 USAT 计划于年底前推出
- 央行数研所所长: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
- 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
- DDC 与 Wintermute 达成合作,以获取现货及衍生品领域场外流动性
- DefiLlama 创始人:因质疑 Figure 数据遭到施压,其大多贷款流程几乎找不到链上支付交易
- 下周宏观重要事件,周四 2:00 美联储 FOMC 将公布利率决议
- 数据:17 家实体 SOL 财库储备已超当前总供应量的 2%,持仓突破 1170 万枚
- 分析:Gemini 为散户投资者预留 30%IPO 份额或使其避免“首日暴涨但难以维持”市场风险
- Vitalik:以太坊计划明年扩展 10 倍,同时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下周宏观展望:“超级央行周”来临,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在即
- 某巨鲸高杠杆做多 BTC、DOGE 等代币,目前浮盈超 900 万美元
- Binance:今日 22 时起将有 Alpha 空投可领取,门槛 200 积分
- Circle 高管:USDC 锚定资产储备约 90%由贝莱德托管
-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特朗普会意识到抨击美联储风险极高,稳定币不会让市场对美债净需求大增
- 香港投资推广署于外滩大会探讨数字资产与通证化发展
- 比特币市占率降至 57.35%,接近年内最低水平
- 赵长鹏:银行需要采用 BNB,愿意协助整合
- Kame Aggregator 今晨遭黑客攻击,后者已退还 185 枚 ETH
- SOL 中期目标价为 360 美元
- Galaxy Digital 研究主管:美国很有可能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
- 分析:已实现 BTC 矿工流入交易平台价值于 8 月 13 日达到历史峰值,预示潜在抛售压力
- Bitdeer 比特币总持仓量突破 1935 枚,本周挖矿产出 106.2 枚 BTC
- 某钱包斥资 1891 万枚 DAI 购入 3956 枚 ETH
- 萨尔瓦多近 7 日共增持 28 枚 BTC,总持仓达 6,317.18 枚
- 周六福战略投资高盈证券以探索香港数字资产市场
- ether.fi 基金会:本周使用协议收入购入 24.7 万枚 ETHFI,sETHFI 持有者分发量增至约 10.9 万枚
- WORLD 3 参投 Hash Global BNB 分红基金,建立长期战略储备
- Ark Invest 于 9 月 11 日增持约 177 万美元 Bullish 及 453 万美元 Figma 股票
- [从 Coinbase 用户处窃取资金的黑客]过去半小时买入 3,976 枚 ETH
- 币安将调整多个 U 本位永续合约杠杆与保证金层级
- Arthur Hayes:预计牛市可持续至 2026 年,特朗普将在 2026 年中刺激经济
- Arthur Hayes:比特币持有者要保持耐心,无需因黄金和股市创新高而焦虑
- 数据:当前加密恐慌贪婪指数为 53,处于中性状态
-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应加快整个加密资产立法,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上链
- HIFI 下架 Binance 前涨近 1000%,现报 0.542 美元
- 泰达推出新型稳定币,任命博·海因斯为美国业务 CEO
- RootData:KAITO 将于一周后解锁价值约 349 万美元的代币
- Bitdeer 上月挖矿产出 375 枚 BTC,环比增长 33%
- Binance 将推迟发放 STBL 代币空投
- Vitalik:不建议使用 AI 治理,易导致越狱工具泛滥并骗取捐款资金
- X Layer 网络活跃地址数达 7.14 万个,创下历史新高
- 某新建地址过去 1 小时买入 9,486 枚 ETH,均价 4720 美元
- 昨日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净流入 6.4222 亿美元
- 两鲸鱼地址过去 6 小时合计买入超 3000 亿枚 PEPE
- Blockstream:警惕 Jade 固件更新钓鱼邮件攻击
- 数据:监测到 3,981.58 万 USDT 转入 Binance
- 当前 Hyperliquid 上最大多头地址浮盈 710 万美元,BTC 多单仓位价值 1.45 亿美元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USAT 官网声明:非美国法定货币,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的保险保障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
- Tether 新稳定币 USAT 计划于年底前推出
- 央行数研所所长: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
- 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
- DDC 与 Wintermute 达成合作,以获取现货及衍生品领域场外流动性
- DefiLlama 创始人:因质疑 Figure 数据遭到施压,其大多贷款流程几乎找不到链上支付交易
- 下周宏观重要事件,周四 2:00 美联储 FOMC 将公布利率决议
- 数据:17 家实体 SOL 财库储备已超当前总供应量的 2%,持仓突破 1170 万枚
- 分析:Gemini 为散户投资者预留 30%IPO 份额或使其避免“首日暴涨但难以维持”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