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区块链投资困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作者:刘红林
今天下午和一位政府背景的区块链产业基金负责人交流。话题很多,主旨一句话:「基金有钱,但就是投不出去。」
这话听着挺扎心。毕竟区块链在媒体上是大风口,资本市场动不动就是几亿美元的融资案例,可到了国内真要投,尤其是带着官方背景的产业基金,现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投境外,发币的一律不行,这是红线;交易所、金融牌照类更别提,资金出境的门槛困难重重。那投境内呢?结果更尴尬:要么是联盟链,要么是换了个「区块链」壳子的 IT 外包公司。真要往里砸钱,谁心里也没底。
最后我们互相一笑,达成共识:走一步看一步????。
但这个笑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尴尬:理论上能讲的赛道不少,现实中却几乎都跑不通。
RWA 这两年确实成了最热的方向之一。逻辑听上去也没什么硬伤:把项目预期收益、应收账款、票据、设备租赁、碳资产这类现实资产,用区块链技术上链、通证化、流转、拆分,理论上既能兼容传统金融体系,又能避免发币争议,看起来是非常正经的赛道。行业里也不乏一些探索案例,比如蚂蚁数科和朗新集团尝试过把充电桩的收益权做成通证化产品,依靠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上链,据说融资效率大幅度提升;还有机构在房地产、票据、债券等领域做过资产证券化 + 区块链桥接的尝试,这些案例都显示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大多数项目停留在探索和试点阶段,很难走向真正规模化。障碍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法律确权不清晰、合规监管高度不确定、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估值复杂、链上链下连接脆弱、创业团队跨界能力有限,这些问题叠加起来,往往让一个本该有想象力的 RWA 项目卡在半路。于是就出现了典型的现实路径:有的永远停在概念或沙盒阶段,做了媒体报道却没有后续;有的则退化成普通的数据服务或展示工程,区块链味道越来越淡;即便能撑下来,体量也小得可怜,不足以吸引资本,甚至还可能遭遇监管收紧被迫收口。于是,RWA 能写进报告,却很难写进财报。
区块链安全与合规同样是个看似妥妥的刚需。监管要透明可追溯,金融机构对风险过敏,智能合约里一个漏洞可能就是千万级的损失,跨境转账里一个洗钱通道可能就是牌照风险和巨额罚单。听上去,只要有公司能做链上审计、风控、反洗钱合规,就一定能卖得出去。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团队技术过硬:有的能对合约代码做自动化扫描,几分钟生成漏洞清单;有的能追踪资金流向,帮助识别可疑交易;把传统反洗钱模型搬到区块链场景里,用算法标注高风险地址。单从技术水准看,这些产品放到全球市场都不输国际头部厂商。但技术过硬不等于生意好做。金融机构的采购是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强关系壁垒。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在采购合规工具时,首先看的不是技术,而是背书:有没有监管推荐?是不是和四大审计或大型 IT 厂商有合作?是不是已经在同业里有成功案例?这些资源,一个初创公司往往都不具备。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有的团队连续两年参加各类安全大赛,屡屡获奖,但在商务上处处碰壁;有的公司拿到过地方政府的创新补贴,却依然签不下一家银行,只能靠写研究报告、搞培训班收学费来维持生计。这不是伪需求,而是真需求,但它像一堵高墙横在创业公司面前:没有资源,根本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有了资源,才发现市场本身可能也没想象的大。于是,它成了创业圈里最典型的「看上去最靠谱,做下去最绝望」的赛道之一。
产业应用则是区块链最容易被寄予厚望的场景。新能源、碳交易、跨境电商、医疗数据,每一个都能在 PPT 上讲出战略级的故事:多方参与、缺乏信任、需要公开透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账本」听上去就是为这些场景量身定制的。理论上,它能解决产业协作中的信任缺口,甚至还能叠加金融化,提升效率、拓展市场。但真正跑起来时,情况往往大相径庭。碳资产上链的确做过不少尝试:搭个平台、上几笔碳减排数据、挂上一块实时滚动的大屏幕,看上去很先进,可财政补贴一停,平台就凉了。跨境电商追溯也是老故事,区块链能做全链条可验证,但数据库同样能做,而且更便宜。客户最直接的问题永远是:「为什么我要为一个『信任』多掏钱?」医疗数据共享更是区块链创业团队最爱讲的题材,想法很动人:数据上链、加密共享、可控可追溯,可医院压根不愿开放核心数据,监管也卡得死,最后往往只能停留在几个演示案例。于是很多项目靠着产业园补贴、示范工程机会,拿到第一波资源,可一旦补贴退坡,商业模式就露出真面目:客户不愿持续付费,区块链也难以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最终,本该是产业级大故事的应用,最后沦为了展厅里「看起来很未来」的展示工程。
数字身份和数据确权更是喊了多年。跨境数据合规、身份认证、学历和医疗信息确权,几乎每一个都能被包装成「未来刚需」。设想中的画面是,所有数据都能上链确权,每个人的身份都有加密凭证,跨国公司和监管机构都能无缝衔接,一听就特别高大上。但问题在于,这类项目要跑起来,必须整个生态配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行业龙头带头用,还得有监管认可。一个创业公司,根本推不动这么大的格局。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团队只能靠政府项目活着,做一两个试点,拿点拨款,能撑一阵子,却始终没法规模化。见过有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做「教育信息上链」,结果连学校自己都说:「数据库就行,没必要搞区块链。」最后项目不了了之,团队甚至转头去发数字藏品。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数字身份方向有意义,但问题是赚不到钱。它更像是一种公共设施,价值毋庸置疑,却缺乏市场化逻辑。没有谁愿意为一个「更可信」的身份额外买单,而没有客户付费,创业公司就很难熬得下去。于是它往往停留在政策文件里,或者在行业大会上被反复提及,真正能走出来的几乎没有。
司法与公共服务则是区块链最早被寄予厚望的场景之一。司法存证、仲裁取证、政务公开,听上去都是区块链最天然的土壤:证据上链不可篡改,流程透明可追溯,还能减少大量中间环节。很多地方政府也确实做过试点,一些法院甚至开过「区块链电子证据」专题新闻发布会,当时看起来似乎就是未来的必然方向。但几年过去,现实逐渐显露。司法类项目确实能落地,但大多只是作为辅助工具存在,真正走向市场化的机会非常有限。法院用区块链存证,往往还是和公证处、第三方存证平台捆绑在一起,价值链被切得很薄;政务透明的区块链平台,也更多是一个宣传亮点,真正能持续运营的寥寥无几。对政府来说,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尝试,但不会成为持续买单的刚需;对创业公司来说,更像是一次性工程项目,赚点服务费就结束了。它的特点是稳定却缺乏成长性,能养活一些团队,但很难撑起资本想要的高增长故事。换句话说,这个方向更像是一块「公益市场」,意义很大,想象空间却有限。于是它成了一个矛盾的存在:区块链在这里最容易被接受,却也是最难被资本青睐的地方。
回过头看,这些赛道逻辑其实都没问题,RWA、安全合规、产业应用、数据确权、司法服务,一个比一个正经,一个比一个合规,甚至能写进政策文件。可真正落地时,问题总是一样:客户不愿掏钱,合规门槛太高,市场空间有限。说到底,理论正确,现实残酷。
这就是今天那位基金负责人的困境:钱在这儿,政策也允许对「不发币」的项目投资,可真正值得投的公司凤毛麟角。走一步看一步的共识达成,听起来无奈,却是当下的真实写照。
但我并不觉得这就是终局。过去二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最初大家都说互联网是泡沫,可电商、支付、社交一步步走出来,今天成了基础设施。区块链或许也要经历同样的长周期,先是概念堆叠,再是试点失败,最后才会沉淀出真正的应用。我更期待的,不是下一波「发币暴富」的神话,而是那些能把区块链和真实行业结合、真正解决问题的创业团队。比如在跨境支付里真正降低成本,在供应链金融里解决信任难题,在数据合规里提供可信方案。
这些路现在看确实很难,但如果有人能走出来,那就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胜利,而是整个行业的胜利。
比推快讯
更多 >>- 数据:今年已有约 464 万枚比特币从休眠钱包中转出,价值超 5000 亿美元
- 数据:Hyperliquid 平台鲸鱼当前持仓 58.68 亿美元,多空持仓比为 0.87
- 日韩股市上涨,韩国 KOSPI 指数涨 2.57%
- 美国已获得足够的民主党票数,以结束停摆
- 某鲸鱼 3 天前向 Hyperliquid 存入 700 万美元做空 BTC,现仅剩 56 万美元
- 数据:港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回升,欧科云链 涨超 5%
- 某赌徒 4 天内 700 万美元资金亏损 619 万美元
- Aster:项目第四阶段 Aster Harvest 已开启,将分配 ASTER 总供应量的 1.5%
- 美参议院正在就结束政府停摆的方案进行测试性投票,需要 60 票才能通过
- 美国会参议院就结束政府停摆达成一致
- Arthur Hayes 喊单 BTC 和 ZEC,引用美政府停摆即将结束利好
- 日本央行会议意见摘要暗示 12 月存在加息可能
- Arthur Hayes:比特币及 ZEC 将迎来上涨
- 易理华:政府开门、降息预期、加密政策、全民发钱,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
- 麻吉以太坊多单已浮盈超 109 万美元
- 数据:麻吉大哥本周扭亏为盈,ETH 多单未实现盈利为 105 万美元
- 贾跃亭:QLGN 已增持价值 300 万美元加密资产,公司正在建设 Web3 社区
- 某巨鲸清仓卖出 6028 枚 ETH,亏损 32 万美元
- GIGGLE 24 小时涨超 30%,市值升至 1.66 亿美元
- 特朗普:看来我们离结束政府停摆已经非常接近了
- Polymarket 上 11 日前美国政府结束关门的概率从低位暴涨至 66%
- Ethereum 网络 Gas 费跌至 0.067 Gwei 低位
- 西班牙 KOL CryptoSpain 因涉嫌 3 亿美元欺诈和洗钱被拘留
- 数据:ETH 当前全网 8 小时平均资金费率为 0.0021%
- 特朗普宣布将向美国人发放至少 2000 美元关税“分红”,引发加密货币价格上涨
- 美国最长停摆有望结束,参议院最早可能于 10 日早间就临时拨款措施进行表决
- 分析:目前已有五只现货 XRP ETF 被列入 DTCC 网站,预计将于本月正式推出
- 美股股指期货高开,纳指期货涨 0.7%
- 美 CFTC 代理主席确认将推动在受监管交易所推出涵盖杠杆的现货加密货币交易
- Ledger 正考虑在纽约进行 IPO 或筹集资金
- 威廉姆斯:12 月利率决策将是一种平衡行为
- 数据:ETH 全网合约持仓量 24h 增长 5.08%
- 两地址囤积 18.75 万枚 LINK,约 290 万美元
- 哈塞特:如果政府停摆持续,第四季度 GDP 可能为负值
- 易理华:本轮 ETH 看 7000 美元
- 观点:特朗普大撒币将铸成通胀回旋镖,刺激性付款常带来巨额非自愿税收
- Polymarket 上预测美联储 12 月降息 25 个基点概率为 73%,而 CME 预测概率为 66.9%
- 苹果计划对 iPhone 和 iWatch 的卫星功能进行一系列升级
- 易理华:ETH 开始反弹,继续看好后续行情和逢低抄底策略
- 1011 内幕巨鲸的 1.4 亿美元以太坊多单扭亏为盈,浮盈 320 万美元
- James Wynn 的 40 倍比特币空单遭部分清算,剩余仓位价值 200 万美元
- 数据:DASH 涨超 18%,C98 跌超 9%
- 贝森特:通胀问题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物价将下降
- 美国财长贝森特:政府停摆对经济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糟”
- 美 CFTC 或将允许在衍生品市场中使用稳定币作为代币化抵押品
- 下周重要宏观事件与数据预告:CPI 数据或首次缺席,美联储多位官员密集发言
- 加密 KOL:查询币安历史公告并无所谓“因平台技术问题导致亏损自负”相关修改
- 特朗普重申总统有权决定是否征收关税
- 西班牙逮捕涉 2.6 亿欧元加密货币庞氏骗局头目
- Michael Saylor 再次发布比特币 Tracker 信息,下周或将披露增持数据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数据:今年已有约 464 万枚比特币从休眠钱包中转出,价值超 5000 亿美元
- 数据:Hyperliquid 平台鲸鱼当前持仓 58.68 亿美元,多空持仓比为 0.87
- 日韩股市上涨,韩国 KOSPI 指数涨 2.57%
- 美国已获得足够的民主党票数,以结束停摆
- 某鲸鱼 3 天前向 Hyperliquid 存入 700 万美元做空 BTC,现仅剩 56 万美元
- 数据:港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回升,欧科云链 涨超 5%
- 某赌徒 4 天内 700 万美元资金亏损 619 万美元
- Aster:项目第四阶段 Aster Harvest 已开启,将分配 ASTER 总供应量的 1.5%
- 美参议院正在就结束政府停摆的方案进行测试性投票,需要 60 票才能通过
- 美国会参议院就结束政府停摆达成一致
比推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