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为何华尔街愿为狗狗币披上ETF的外衣?
作者:Thejaswini M A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原标题:当狗狗币穿上 ETF 外衣:互联网 Meme 的 「华尔街驯化记」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诞生源于一场危机。1987 年 「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单日暴跌超 20%。监管机构与市场参与者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可靠的投资工具。共同基金仅能在每日收盘后交易,这让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时束手无策。
ETF 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 「一篮子证券」 能像个股一样交易,在市场动荡时提供即时流动性。
ETF 简化了指数投资,以低费率优势提供广泛的市场敞口,它的设计初衷是 「无需干预、高度透明」,仅追踪指数而非试图跑赢指数。1993 年推出的首只成功 ETF—— 标普 500 指数 ETF,凭借 「精准追踪标普 500」 的承诺,成为全球最大基金。
最初的 ETF 是个纯粹的好想法。如果你想投资 「整个股市」,却不愿研究个股或支付高昂管理费请基金经理代劳,它就是最优选择。
跨时代的转折:Memecoin ETF 登场
2025 年 9 月,华尔街跨过了新的门槛:将 Memecoin 包装成受监管的投资产品,并为此收取 1.5% 的年费率。
ETF 已从 「简化投资的工具」 演变为 「可包装任意策略的复杂载体」。组合、对冲、择时等投资方式无穷无尽,但可供投资的实体公司数量却是有限的。
如今,美国市场的 ETF 数量已超 4300 只,而公开上市公司仅约 4200 家。ETF 在所有投资工具中的占比从十年前的 9% 升至 25%,这是市场史上首次出现 「基金数量多于股票数量」 的情况。
这催生了一个根本性问题:选择过剩非但没有赋予投资者权力,反而让他们陷入瘫痪。如今的基金覆盖了所有能想到的主题、趋势甚至政治立场,严肃长期投资与娱乐化投机的界限彻底模糊,已几乎无法区分 「为积累财富设计的产品」 与 「为蹭热点设计的产品」。
等等……这种焦虑完全偏离了重点,狗狗币 ETF 并非对加密货币使命的扭曲。
15 年来,加密货币一直被质疑为 「无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传统金融称我们是 「沉迷无价值代币的投机者」,断言我们永远无法构建真实事物、得不到机构认可、不配获得严肃监管对待。
而现在,他们正试图从我们 「玩笑般创造的资产」 中榨取价值。
加密行业创造了一种传统金融无法忽视、无法扼杀、最终无法置身事外的全新价值类别。狗狗币能先于半数财富 500 强企业拥有专属 ETF,正是加密货币文化主导地位最有力的证明。
好了,庆祝的话就说到这,我们来认真审视一下这场胜利的本质。
为何有人愿为可以「免费买到」的东西支付 1.5% 年费?
Memecoin ETF 的经济逻辑对投资者毫无意义,对华尔街却再合理不过。
你只需 5 分钟就能在 Coinbase 上直接购买狗狗币,且无任何持续费用;而 REX-Osprey 狗狗币 ETF 提供相同敞口,却要收取 1.5% 的年费率。要知道,比特币 ETF 的费率仅为 0.25%。为何有人愿为 Memecoin 支付 6 倍于 「数字黄金」 的成本?
答案揭示了这类产品的真实目标客户。比特币 ETF 服务于机构投资者和经验丰富的财富管理者,他们需要遵守监管规定,但了解加密货币。它们在费用上展开竞争,因为他们的客户有其他选择,并且知道如何使用它们。
Memecoin ETF 则瞄准了 「在 TikTok 上刷到狗狗币却不知如何直接购买」 的散户。他们付费买的不是市场敞口,而是便捷性与合法性背书。这些投资者不会比价,只是想在 Robinhood App 里点一下 「买入」,就能沾到自己常听的 Meme 热点的边。
发行者很清楚这有多荒谬,也知道客户本可以在别处更便宜地买到狗狗币。他们赌的是:大多数人不会发现这一点,或者不愿费心去折腾加密货币交易所与钱包。1.5% 的费率本质上是对金融文盲征收的税,却被包装成机构合法性的幌子。
什么资产配得上 ETF?
传统 ETF 定义是:「持有多元化证券组合、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受监管投资基金,提供广泛市场敞口,同时具备专业监管、托管标准与透明报告机制。」
经典模型如追踪标普 500 的 ETF,持有跨多个行业的数百只股票;即便行业 ETF(如科技、医疗)也会覆盖数十只相关股票。它们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捕捉市场趋势。
再看狗狗币的本质:2013 年有人复制莱特币代码,加了个 Meme 狗 logo,纯粹以讽刺为目的创造的加密货币。它没有开发团队、没有商业计划、没有收入模型、没有技术创新;每年固定增发 50 亿枚代币,刻意设计成通胀模式只为嘲讽比特币的稀缺性。
这个代币没有任何经济用途:不能在上面开发应用,不能质押生息,唯一的功能就是作为互联网 Meme 存在,偶尔因名人推文被拉盘。
是什么监管漏洞造就了这一切?
这款产品的上市路径,暴露了 「金融创新」 的真实玩法:在技术上符合法律条文,却绕过法律精神的监管套利。
REX-Osprey 狗狗币 ETF(代码:DOJE)并非依据监管大宗商品 ETF 的《1933 年证券法》上市,而是采用了《1940 年投资公司法》框架,这个选择至关重要。根据《1940 年法案》,若 SEC 未提出异议,申请将在 75 天后自动获批,相当于一条监管捷径。但问题在于:该法案原本是为 「分散投资于多资产的共同基金」 设计的,而非 「单一 Memecoin 的投机工具」。
为满足分散投资要求,DOJE 无法直接持有狗狗币,转而通过开曼群岛子公司借助衍生品获取敞口,且相关持仓不得超过资产的 25%。这就造成了一个荒谬的结果:一只狗狗币 ETF,最多只能有 25% 的资产与狗狗币相关。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者的实际购买方式。直接持有资产的 ETF 能精准追踪价格,而通过离岸子公司使用衍生品,会引入跟踪误差、交易对手风险与复杂性,导致基金表现与狗狗币实际走势脱节。
这种监管变通还带来了透明度问题:散户买狗狗币 ETF,是想直接沾到社交平台上的 Meme 热点,但他们实际买到的是 「复杂衍生品组合」:四分之三的投资与狗狗币价格变动毫无关系,收益会被基金其余 75% 的持仓稀释。
更糟糕的是,这种结构完全违背了《1940 年法案》的保护初衷。国会制定分散投资规则,是为了通过多资产配置降低风险;而华尔街却利用这些规则,将高风险投机包装成监管产品,规避了本应有的监管力度。监管框架非但没有保护投资者免受风险,反而用 「机构合法性」 掩盖了新的风险。
对比比特币 ETF。多数比特币 ETF(如 ProShares BITO 或 Grayscale 现货比特币 ETF)采用《1933 年证券法》或其他大宗商品基金框架,允许直接持有比特币敞口(或通过期货),无需遵守 25% 的持仓上限;它们通常直接持有期货合约或寻求比特币现货托管(获批后),能更精准地追踪比特币价格。
狗狗币 ETF 堪称监管套利的完美风暴。一只 「主要不投标的资产」 的 ETF,持有 「公开宣称无任何用途」 的资产,借助 「本为阻止此类投机而生」 的 1940 年代法案上市。这是金融工程最玩世不恭的体现,利用监管漏洞,在投资者保护的幌子下制造投机产品。
为何对收益率如此痴迷?
华尔街已不再假装关注基本面,而是不顾一切地追逐收益,无论资产质量如何。
道富银行数据显示,机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超配比例达到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疯狂涌入承诺月付收益的期权收入 ETF、高收益垃圾债,以及通过衍生品提供两位数回报的加密货币收益产品。
资金总是先追逐收益,再问问题。当利率飙升时,投资者果断从安全的投资级债券转向高收益公司债;围绕 AI、加密货币、Meme 资产的主题 ETF 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推出,迎合的是投机需求而非长期价值。
风险偏好指标全线飘绿。尽管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波动率指数(VIX)仍维持低位;2025 年初市场波动后,防御性板块曾短暂吸引资金,但很快又回流到工业、科技、能源等高风险高回报板块。
华尔街基本上已经认定,在一个流动性无限、创新不断的世界里,收益率高于一切。只要某样东西能提供超额回报,投资者就会找到买入的理由,无视基本面或可持续性。
我们正在制造泡沫吗?
当投资产品数量超过实际可投资资产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已跨过 「ETF 数量多于股票」 的临界点,这是市场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我们本质上在 「真实市场之上创造合成市场」,每一层都叠加了费用、复杂性与潜在的故障点。
Matt Levine 曾指出:「随着 ETF 日益流行,技术使其实施成本降低,更多曾经定制化的交易将变成标准化 ETF。而潜在的交易策略数量,远比股票数量多得多…… 从长远来看,ETF 的潜在市场空间受限于无限的交易策略数量,而不是日益减少的股票数量。
Memecoin ETF 现象加速了这一趋势。Rex-Osprey 已提交 TRUMP 币 ETF、Bonk 币 ETF 的申请,同时还有 XRP、Solana 等传统加密资产 ETF;SEC 目前积压了 92 份加密货币 ETF 申请。每一只产品的成功上市,都会催生对下一只的需求,无论其标的是否有实际用途。
这与 2008 年的次贷危机如出一辙:当时华尔街将衍生品再打包成新的衍生品,直到金融产品与底层资产彻底脱节;如今我们只是用 「关注度与文化现象」 取代了 「抵押贷款」。
市场看似比实际更具流动性,因为围绕同一底层资产有多种产品在交易。但危机来临时,这些产品会同步波动,所谓的流动性会瞬间蒸发。
Memecoin ETF 意味着什么?
更深层的故事是:金融已演变为 「全面的注意力捕捉机制」,任何能引发价格波动的事物,都能被变现。
ETF 上市通过网络效应自我强化。DOJE 上市前一个月,狗狗币价格因 「机构资金入场预期」 上涨 15%;价格上涨吸引更多关注,进而催生更多 Meme,提升文化影响力,反过来为更多金融产品提供合理性,成功会催生模仿。
传统金融变现的是生产性资产,如工厂、技术、现金流;现代金融则能变现任何能推动价格的事物,如叙事、Meme。ETF 这个包装壳,将文化投机转化为机构产品,从最初创造这些现象的社群中抽取费用
更核心的问题是:这究竟是创新还是掠夺?将 Meme 金融化,是创造了新价值,还是仅通过叠加机构成本,从自发的文化运动中榨取价值?
互联网文化本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广告收入、周边销售、平台流量、创作者经济……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推动着 2025 年这些企业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我最近甚至从班加罗尔的 Mitico 咖啡烘焙店订购了抹茶;不是因为喜欢这种绿色粉末的味道,而是因为抹茶已成为 「高效与静谧奢华」 的仪式性符号,能让我感觉自己融入了某种全球健康美学。
这就是互联网文化的现状:一系列伪装成生活方式选择的 「参与费」。而变现机会无处不在,从荒诞不经到巧妙创新,包罗万象。
以 2025 年的热点为例。酷玩乐队 「亲吻镜头」 事件,将两个人的尴尬瞬间演变成企业辞职丑闻,格温妮丝・帕特洛还莫名其妙成了 「临时发言人」;全网为 「100 个男人能否打败一只大猩猩」 吵翻;Labubu 盲盒热潮让 30 美元的收藏品变成 「人们在店里争抢的身份象征」。
还有我永远跨不过的语言壁垒。Z 世代的俚语更新太快。上周有人说我的穿搭 「bussin」,我真不知道该生气还是高兴 ,显然这是夸人的词?侄子试着解释 「rizz」 是 「有魅力」 的意思,但接着又开始说 「skibidi」「Ohio」 之类的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彻底落伍了。说真的,我在努力跟上,但每次试图正确使用这些词,都感觉自己很 俗套。这完全是 「千禧一代用力过猛」 的既视感,不是我想要的风格。
泰勒・斯威夫特与特拉维斯・凯尔西订婚的消息刚传出几分钟,整个营销界就集体转向:从沃尔玛到乐高再到星巴克,所有品牌都立刻蹭起了这个热点。
关键在于:这种文化势头本身就是经济引擎。当凯蒂・佩里进行 11 分钟的太空飞行,互联网花一周争论,这种关注度能转化为广告收入、品牌曝光与文化资本,有十几种变现方式;当 TikTok 上一对情侣让 「pookie」成为流行词,立刻就出现了 「pookie 播放列表、pookie 周边」 的完整生态。
互联网文化通过创作者经济、周边销售、平台流量、「能比财报更快拉动股价」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埃隆・马斯克一条推文能为狗狗币增加数十亿美元市值,如果特斯拉的估值更多由文化势头而非基本面决定,那么 「文化现象」 就是合法的经济力量,理应获得与其他资产类别同等的机构包装。
ETF 这个 「包装壳」 并没有从社群中榨取价值。它将已存在的价值正式化,让此前被排斥在外的人也能参与。俄亥俄州的退休老人现在可以通过 401 (k) 养老金接触互联网文化,无需学习加密货币钱包或逛 Discord 社群。
但另一面是:这位退休老人也可能在 「被遗弃的互联网玩笑」 上输掉大笔退休金。仅 1.5% 的年费率,对 10 万美元投资来说每年就要吞噬 1500 美元 。而且由于监管要求,ETF 最多只能有 25% 的敞口与狗狗币相关,这位老人甚至可能没买到自己想要的 「文化敞口」。
没有金融教育的 「金融可及性」 是危险的。让投机资产更容易购买,并不会降低其风险;只是让 「不懂自己在买什么」 的人看不到风险而已。
但 Meme 金融化或许能强化社群,而非掠夺社群。当文化运动获得机构投资支持,它会获得稳定性与资源。
如果互联网文化能推动价格,它就成了资产类别;如果社交势头能制造波动,它就成了可交易标的。ETF 只是将文化能量转化为机构产品的载体。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比推快讯
更多 >>- Cathie Wood 将比特币到 2030 年的最高价预测从 150 万美元下调至 120 万美元
- Cathie Wood 因稳定币可能抢占部分市场份额而减少对比特币的看涨预期
- 加密货币交易应用 Fomo 完成 1700 万美元 A 轮融资,Benchmark 领投
- Arx Research 完成 61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Castle Island Ventures 领投
- 币安已成为 Sei 网络验证节点
- 世界黄金协会:10 月黄金市场日均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 Lido 推出战略金库 Lido stRATEGY Vault
- MegaETH:MEGA 分配额度查询页面已上线
- 古尔斯比:利率最终稳定水平将显著低于当前水平
- 古尔斯比:缺乏通胀数据凸显降息谨慎态度
- Morpho 联创回应部分资金池流动性不足:并非系统漏洞,而是压力下的自然运作机制
- 韩国监管部门对 Upbit 运营商 Dunamu 处以 352 亿韩元罚款
- 美联储古尔斯比:可能不愿继续降息周期
- Michael Saylor:比特币正在打折出售
- 以太坊财库公司 SharpLink 将于 11 月 13 日公布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Tether 旗下 Hadron 宣布与 KraneShares 及 Bitfinex Securities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 Bitfinex 报告:比特币近两日多头爆仓总额达 28 亿美元,去杠杆化或已接近尾声
- 美股上市公司 Solmate Infrastructure 在阿联酋推出 SOL 验证节点
- iShares 比特币 ETP 发行 123 万份新证券,总规模达 6549 万份
- YZi Labs 宣布投资 AI 驱动的在线博物馆 Funes
- CoreWeave 与英伟达投资的 Vast Data 签署价值 11.7 亿美元的 AI 协议
- 摩根大通:散户投资者将继续推高股市
- Willy Woo:比特币流动性出现回升迹象,若趋势持续其价格或在两周后得到验证
- 前 100%胜率巨鲸已平仓 40 倍 BTC 多单,仅获利约 3.2 万美元
- 数据:持有加密货币的传统对冲基金比例上升至 55%
- “扛单巨鲸”清仓 40 倍比特币多单,仅获利约 3.24 万美元
- Galaxy Research:市值前 100 加密货币中超七成距历史高点跌幅超过 50%
- 英国央行如期维持利率不变
- Polymarket 上Stable 在今年发行代币概率升至 97%
- 美国政府停摆或导致美联储 12 月暂停降息
- 贝莱德向 Coinbase 存入 4652.87 枚 BTC 和 57455 枚 ETH
- “麻吉大哥”持续小额加仓以太坊多单,现仓位价值近 1000 万美元
- 伯恩斯坦:预测市场正演变为更广泛的信息交易场所
- 纳斯达克美股盘前下跌 1.8%,因反垄断调查影响
- Coinbase 与爱尔兰央行达成和解,将支付 2150 万欧元罚款
- 西班牙科研机构拟出售于 2012 年以 1 万美元购入的比特币,现价值超千万美元
- 币安人生今日新增多个大额买入,入场均价约 0.17 美元
- “machismallbrother.eth”地址向 Hyperliquid 存入 100 万枚 USDC,并 10 倍做多 ETH
- 曾在 Hyperliquid 上盈利超 1400 万美元的巨鲸买入 368 万美元 HYPE
- Coinglass:比特币 10.5 万美元上方出现卖单墙,或为阻力位
- 日本上市服装公司 Mac House 增持 6.37 枚比特币,总持有量达 124.8 枚
- 某实体卖出 7066 枚 ETH 兑换为 2394.5 万枚 DAI
- 孙宇晨今日从 AAVE 提取 4.5 万枚 ETH 并将其存入 Lido 进行质押
- 链上侦探 ZachXBT 与 BNB Chain 合作引发争议
- “扛单巨鲸”现开启 40 倍 BTC 多单,仓位价值 2293 万美元
- GoPlus:币安人生 创建者实际仅获利 4000 美元
- BiyaPay 分析师:特斯拉今日投票,决定马斯克去留与天价薪酬
- Wintermute:流动性流入已停止,当前资本仅在内部轮动
- 观点:量子计算可能三年内会破解比特币算法
- 数据:香港数码港企业过去一年成功筹集近 34 亿元,累计融资总额达 460 亿元
比推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