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极端关税政策背后推手:“非主流”经济学家纳瓦罗
全球金融市场,正在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
在特朗普几乎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极端政策公布后,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达到顶峰:
4 月 7 日,截至美国东部时间晚上 10 点,标普 500 指数期货下跌 5.98%,纳斯达克 100 指数期货下跌 6.2%。道琼斯指数期货下跌 5.5%。
亚洲市场更是充满避险情绪,日经指数早盘一度下跌 8.9%。台湾加权指数在两天假期后暴跌近 10%,台积电、富士康等主要股票的熔断。
加密市场也未能幸免。
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资产缩水,加密交易屏幕上的红线如同警报,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动荡。
CoinGlass 的数据显示,加密货币的清算额已飙升至约 8.92 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 3 亿美元的比特币多头和空头仓位。
BTC 已跌至 77000 美元左右,ETH 则更是来到了 1500 美元。
贸易战的号角再度吹响,而站在风口浪尖的,是特朗普的高级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
4 月 6 日,纳瓦罗出现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
他试图安抚投资者情绪,在面对采访玩起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语言艺术:
「首要原则,特别是对于小投资者来说,那就是 —除非你现在卖掉了股票,否则你不会亏钱。明智的策略是不要惊慌,坚持住」。
浮亏不是亏,没卖等于没亏。
你很难想象,这种接近精神胜利法式的无效安慰,竟出自一个资深的总统高级贸易顾问和大学经济学教授之口。
这一表态显然无法平息市场的焦虑,反而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他——这位被外界戏称为「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哈佛博士,似乎不仅是政策的代言人,更是极端贸易保护主义背后不可忽视的推手。
就连与特朗普总统相交甚好的马斯克,前几天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了对这位总统顾问的批评和暗讽,直言「获得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不是件好事,可能因过度自负而导致决策失误」;并质疑纳瓦罗从未亲手创造过任何实质性成果。
这位站在特朗普身后的经济学家,究竟是谁?他如何推动了这场席卷全球的关税政策风暴?
从学术界的边缘,到白宫的决策核心,纳瓦罗的生平与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理念交汇,或许共同酿成了这场危机。
从学术到政治的边缘人物
彼得·纳瓦罗的故事,始于 1959 年 7 月 15 日,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阿尔伯特·「阿尔」·纳瓦罗是一名萨克斯管和单簧管演奏家,母亲伊夫林·利特尔约翰则是萨克斯第五大道的一名秘书。
然而,这段家庭时光短暂而动荡,父母在他 9 岁或 10 岁时离婚,留下纳瓦罗与母亲辗转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和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
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或许在他心中埋下了对稳定与自立的渴望,最终在马里兰的贝塞斯达 – 切维蔡斯高中完成学业时,悄然发芽。
1972 年,凭借学术奖学金,纳瓦罗进入图夫茨大学,拿下学士学位。同年,他加入美国和平队,远赴泰国服务三年。这段经历让他初次接触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可能为他日后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关注埋下伏笔。
1979 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随后于 1986 年在经济学泰斗理查德·E·凯夫斯的指导下摘得博士桂冠。学位在手,他选择留在学术界,自 1989 年起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担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一干就是数十年,直至成为名誉教授。
然而,纳瓦罗并非满足于书斋之人,他曾五次投身政治,试图将理念付诸实践。
1992 年,他竞选圣地亚哥市长,在初选中以 38.2% 的得票率领先,却在决选中以 48% 惜败;
此后,他又先后角逐市议会、县监事会和国会席位,均铩羽而归——1996 年国会选举得票 41.9%,2001 年市议会特别选举仅获 7.85%。这些失败并未让他退缩,反而凸显其执着与边缘化特质。
他在竞选中反复强调经济保护主义和就业优先,与日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遥相呼应,却在当时未能赢得选民青睐。
从单亲家庭的少年,到哈佛的经济学博士,再到屡战屡败的政治边缘人物,纳瓦罗的轨迹充满矛盾。
他看上去既是严谨的学者,却又是激进的行动派;既在学术界留下足迹,又在政坛屡受挫折。
学界和政界的辗转中,贸易保护和对华强硬的态度,似乎早已埋下了种子。
中国威胁论,早已有迹可循
彼得·纳瓦罗从哈佛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满足于象牙塔内的平静。
其后续轨迹显示,这位新晋博士已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9 年,他加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时,开始将学术热情转化为笔锋犀利的批判。他的目标直指一个日益崛起的力量——中国。
真正让他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著作。
2006 年,他出版《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The Coming China Wars),以近乎预言的口吻警告,中国经济扩张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美国制造业的生存威胁。
书中透露着有一种近乎偏见的固执,比如「中国的发展是对人类的一种威胁,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彼时亚马逊网上的读者书评,多认为该书有故意炒作和耸人听闻的嫌疑。
这本书虽未引起主流经济学界的广泛共鸣,却在某些保守派圈子里激起涟漪。
五年后,2011 年的《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将纳瓦罗的批判推向高潮。这本书不仅是学术分析,更像一份控诉书。
他激进的指责中国通过非法出口补贴、生产补贴、货币操纵和知识产权盗窃,系统性地摧毁美国经济根基…
然而,纳瓦罗的这些观点并非没有争议。
主流经济学家,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约翰逊,曾公开批评他的分析「过于片面,忽视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而纳瓦罗在书中的强硬措辞,与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儒雅学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他在经济学界被贴上「异类」的标签。
不过纳瓦罗用十余年的学术积累,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的贸易对抗理论,美国必须以强硬手段扭转贸易赤字,保护本土产业。这套理论,也为他日后走进特朗普的决策圈埋下伏笔。
他的笔锋早已指向中国,而命运,将在 2016 年为他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得特朗普女婿提携,进入核心圈
《致命中国》这本书,并未在主流经济学界掀起波澜,却意外敲开了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大门。
据报道,2016 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之前的竞选期间,其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在亚马逊上偶然发现了它,被其对中国贸易行为的尖锐批判吸引,随即将书推荐给了唐纳德·特朗普。
特朗普读后大为赞赏,直言:「这家伙懂我的想法。」
纳瓦罗后来回忆,他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是「为特朗普的贸易直觉提供分析支持」。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深谙贸易之道,两人的思想或许在底层逻辑上不谋而合,缘分就此点燃。
2017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的同一天,纳瓦罗正式进入白宫,担任新设立的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
他的第一项任务毫不意外:针对中国。他迅速推动了对华商品加征 43% 关税的提案,并主导了对钢铝进口征收 25% 附加税的政策。
2018 年中美贸易战全面开打时,纳瓦罗的身影无处不在。他在白宫简报会上宣称:「中国必须为自己的不公平贸易付出代价。」
这一年,他还协助起草了特朗普对全球钢铝进口的关税令,直接导致了与欧盟和加拿大的贸易摩擦。纳瓦罗的强硬,不仅迎合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也让他在白宫站稳脚跟。
然而,纳瓦罗在核心圈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0 年,他发表报告指控选举舞弊,并参与了 2021 年 1 月 6 日的「绿湾扫荡」计划,最终导致 2023 年因藐视国会被判 4 个月监禁。尽管如此,特朗普对他的信任未减,甚至在狱中仍称其为「忠诚的战士」。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重返白宫,纳瓦罗也以高级贸易和制造业顾问的身份回归。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激进。
2 月,他与斯蒂芬·米勒共同领导了对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的关税经济讨论,推动了特朗普首日签署的贸易政策备忘录。
纳瓦罗主导的「互惠关税」方案——基于贸易逆差计算附加税率,例如越南 46%、欧盟 20%——成为新政策的基石。他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辩护:「这些不是谈判筹码,而是国家紧急状态的必需品。」
这一立场,与他十余年前的学术主张一脉相承。
从 2016 年的一本书,到 2025 年的贸易战大脑,纳瓦罗与特朗普的联结并非偶然。
他的保护主义理念,与特朗普对贸易赤字的厌恶高度契合;他的强硬性格,又完美匹配了特朗普的政策风格。
尽管争议缠身,甚至一度入狱,纳瓦罗始终是特朗普贸易战略的灵魂人物。他从学术边缘走进权力中心,靠的不仅是运气,更是他对贸易对抗的执念。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特朗普与纳瓦罗们的这场交汇成果,即将在 2025 年的全球市场中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回到开篇纳瓦罗所说,「不卖股票就不会亏」,这位非主流经济学家是否真懂经济运行的脉络?
纳瓦罗或许精通关税数据,却似乎未参透兵法的精髓。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顶级。
老祖宗的智慧是通过策略和外交赢得胜利,而非直接开战。
然而,纳瓦罗和特朗普的关税宣战恰恰相反——选择正面冲突,以高昂的经济代价换取所谓的「公平」。
这种硬碰硬的打法,不仅未能削弱对手,反而让美国企业与消费者首当其冲。经济学家估计,60% 的对华关税将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最终由美国民众埋单。
现实远非纸上谈兵。
将全球经济拖入混战。他的推手角色无可争议,但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否值得,仍是未知数。
比推快讯
更多 >>- Tether 7 月份共增发 60 亿枚 USDT,年初至今总流通量增加 200 亿美元
- 财新:香港或把首批稳定币牌照范围缩小为三到四家
- 香港稳定币进入合规时代:牌照角逐和场景探路
- 内部人士:建议国家级公链由央国企主导建设
- 以太坊财库公司 Bitmine 董事长:若按基本面估算 ETH 价格应为 1.5 万美元
- 下周宏观展望:新关税红线引爆“最后一战
- Bitdeer 增持 38 枚 BTC,总持仓量达 1,675.9 枚
- 特朗普次子 Eric Trump:再说一次,逢低买入 BTC 和 ETH
-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发布 Q2 财报:金融资产规模达 31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800%
- 以太坊日活地址数一度突破 84 万,创一年以来新高
- 某地址过去三个月内增持 3.31 亿枚 PI,价值约 1.485 亿美元
- 过去 24 小时 CEX 净流出 705.12 枚比特币
- Golden Goose 平台 Diamond Egg NFT 即将结束销售
- 鲸鱼 0xF436 过去 8 小时再度增持 10,245 枚 ETH,价值约 3600 万美元
- 交易员 Eugene:已再次做多 ETH,不宜过快转向看空
- 币安:持有至少 200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领取 750 枚 AIO 代币的空投
- 分析师:交易者自 7 月 31 日起积极平仓多单,卖方目前仍在增加空单头寸
- 某地址因 458 天前签署过钓鱼批准而损失 90.8 万美元
- ARK Invest 昨日增持约 3576 万美元 COIN 和 1873 万美元的 BMNR 股票
- 加密恐慌与贪婪指数降至 55,市场贪婪情绪大幅回落
- Arthur Hayes:三季度关税法案或影响加密市场,BTC 测试 10 万美元关口
- ATA Creativity Global 获 Baby BTC Strategic Capital 1 亿美元控股,转型 BTCFi 上市平台
- 数据:当前加密恐慌贪婪指数为 54,处于中性状态
- 比特币 ETF 单日净流出创近 5 个月新高,为历史第二高单日净流出
- 昨日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净流出 8.123 亿美元
- 以太坊财库公司 Fundamental Global 成立信托基金 FG CVR Trust
- 某鲸鱼地址过去 8 小时向 CEX 转移 10.8 万枚 SOL
- 最高检 2025 年 234 项研究课题中 10 项涉及虚拟货币法律处置与监管研究
- Project Hunt:代币化 T-Bill 保险库 OpenEden 为过去 7 天新增 Top 人物关注者最多的项目
- RootData:MOVE 将于一周后解锁价值约 651 万美元的代币
- Coinbase 将于 8 月 16 日暂停 Function X (FX) 交易
- 疑似 Anchorage Digital 地址于今日凌晨抄底买入 14933 枚 ETH
- 数据: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7.27 亿美元,多单爆仓 6.4 亿美元,空单爆仓 8690.3 万美元
- 特朗普称希望公布所有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
- 巨鲸“The White Whale”:昨晚暴跌并未导致被清算,但已放弃部分 SOL 多头仓位
- Arthur Hayes 过去 6 小时卖出 2373 枚 ETH、776 万枚 ENA
- 市场消息:某能源巨头央企、中信集团已与香港金管局监管团队会面探讨申请稳定币牌照的可能
- 麻吉大哥黄立成凌晨加仓多单后再割肉,整体浮亏扩大至 1850 万美元
- [四战 ETH 75%胜率鲸鱼] 3 小时前加仓做空 2 万枚 ETH,仓位价值升至 1.4 亿美元
- 比特币 ATM 营运商 Localcoin 宣布支持用户直接使用现金购买 SOL
- 特朗普要求解雇美劳工统计局局长
- 一新地址过去三天累计囤积 79461.38 枚 ETH,目前浮亏 2205.6 万美元
- 特朗普扬言“会秒换鲍威尔”后,又称其很可能继续留任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DevvStream Corp.购入 1000 万美元比特币和 Solana
- 比特币跌破113,000美元
- 特朗普:非农就业数据被操纵,目的是让我难堪
- 数据:过去 1 小时内有 5,658.81 万 USDT 转入主流交易所
- 特朗普:对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辞职表示理解,很高兴美联储理事会有空缺
- 瑞穗分析师:Circle 的 USDC 利润率或继续下降,目标股价为85美元
- CurveDAO成员提议停止部署至新L2,理由是缺乏经济效益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Tether 7 月份共增发 60 亿枚 USDT,年初至今总流通量增加 200 亿美元
- 财新:香港或把首批稳定币牌照范围缩小为三到四家
- 香港稳定币进入合规时代:牌照角逐和场景探路
- 内部人士:建议国家级公链由央国企主导建设
- 以太坊财库公司 Bitmine 董事长:若按基本面估算 ETH 价格应为 1.5 万美元
- 下周宏观展望:新关税红线引爆“最后一战
- Bitdeer 增持 38 枚 BTC,总持仓量达 1,675.9 枚
- 特朗普次子 Eric Trump:再说一次,逢低买入 BTC 和 ETH
-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发布 Q2 财报:金融资产规模达 31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800%
- 以太坊日活地址数一度突破 84 万,创一年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