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Redstone:它不是Plasma,而是Optimium变体
作者:Faust
近期,一个叫Redstone的项目成为了热点。这个由Lattice团队推出的链游专项Layer2设施,于11月15日正式发布,目前已上线测试网。有趣的是,Lattice团队称“Redstone是受到Plasma启发的Alt-DA链”。
就在Redstone发布的前一天,Vitalik刚刚发表了文章“Exit games for EVM validiums: the return of Plasma”,文中简单回顾了本已消失在以太坊生态的技术方案“Plasma”,并指出可以引入有效性证明(与ZK Proof混淆),来解决Plasma的问题。
对此,有不少朋友认为,Vitalik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给Redstone站台,甚至在极客Web3社群内也有人说,Vitalik搞不好投资了Redstone。再加上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以太坊Layer2定义之争”,一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接下来会引发“Plasma的复兴”,而Celestia等以太坊生态外的DA方案可能因此被抑制,因为Plasma没有对DA的严格要求。
但据本文作者考证,Redstone并不符合Plasma方案的大致框架,其自称“受到Plasma启发”反而有蹭Vitalik文章热点的可能性,而不是Vitalik真要为Redstone站台。此外,Redstone的DA挑战方案与Layer2项目Metis在2022年4月推出的方案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两者在更新Stateroot——发布DA数据这两个步骤上的先后次序不同。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大家可能对Redstone产生了“过度解读”。下文中将通过一些简单的推理来为读者解释Plasma的原理及其为何对智能合约及Defi不友好,以及Redstone到底是什么东西。
Plasma:遇到了数据扣留攻击就要紧急提款
Plasm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7年以太坊IC0热潮时期,彼时以太坊用户的交易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而TPS低下的ETH不堪重负。在这样的关头,Plasma最早的理论版本发布了,文中提出了一种二层扩容方案,可以处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场景”。
简单来说,Plasma是一种只把Layer2的区块头/Merkle Root发布到Layer1上的扩容方案,区块头/Merkle Root之外的那部分数据(DA数据)只在链下发布。如果Plasma的排序器/Operator在L1上发布的Merkle Root关联了一笔无效交易(数字签名错误等场景),相关用户可以提交欺诈证明,证明排序器提交的Root关联着一笔无效交易。
但问题在于,要发布欺诈证明必须保证DA数据不被扣留,但Plasma对DA层没有严格要求,不能保证用户或L2节点可以接收到数据。如果排序器在某个时间点发动数据扣留攻击(也被称作数据可用性问题),只发布新的区块头/Merkle root,却不发布对应的区块体,让人无法验证区块头/root是否有效,用户就只能默认排序器“无药可救”,通过名为“Exit Game”的紧急退出机制,把资产从Layer2撤到Layer1上。
这一步操作需要用户提交Merkle Proof,证明自己在L2上的确有相应数额的资产,我们可以将此称为“资产证明”。有意思的地方在于,Plasma的Exit Game和ZK Rollup的逃生舱模式并不一样,ZK Rollup用户必须提交对应最近一个有效Stateroot的Merkle Proof,而Plasma用户却可以提交很久前的Merkle Root对应的Proof。
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只是因为,ZK Rollup提交的Stateroot,会被Layer1上的合约立刻投入判断(判断有效性证明是否有效)。如果这个刚提交不久的Stateroot是有效并合法的,那么用户就应当提交对应合法Stateroot的Merkle Proof来充当资产证明。
但Plasma的排序器提交的Merkle Root,Layer1合约无法判断是否有效,只能让L2节点主动发起挑战来排除无效Root,所以会有挑战机制,这使得Plasma和Zk Rollup的运作原理迥然不同。
假设排序器刚发布了一个无效的Merkle Root 101,同时发动数据扣留攻击,让L2节点无法证明101号root是无效的,此时用户可以提交对应100号root或更早以前root的merkle Proof,把自己的资产提走。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某个用户可能提交对应30号root或更早期root的资产证明,请求把资产撤到Layer1,但这个人在30号root发布后,资产状况可能有变化。换句话说,他提交的是过时的资产证明,这就是典型的双花攻击/双重支付。
对此,Plasma允许任何人针对上述情况提交欺诈证明,指出某个发起提款声明的用户提交的“资产证明”是过时的。通过引入这种“任何人都可以挑战别人的提款声明”,Plasma不需要像ZK Rollup那样处理紧急提款请求。
但还是有一种可能,就是排序器先把其他人的资产划转到自己的L2账户下,然后再发动数据扣留攻击,让外人无法对自己的作弊行为发起挑战。之后,排序器自己的账户发起紧急提款,提交“资产证明”宣称自己的确在L2上拥有这些资产。
显然,这种时候因为缺失了一段历史记录,人们无法直接证明排序器的资产来源有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Plasma的早期版本比如Plasma MVP考虑到了这点,他们提出了“提款优先级”。如果一个人提交的资产证明对应的root更早,它的提款请求就会被优先处理。
假如排序器是在提交第101号root时进行上面说的作弊行为并发起提款,那么用户可以提交对应99号或更早root的资产证明来紧急提款。显然,排序器只要无法篡改已经发布到Layer1上的历史记录,用户就有办法逃出生天。
但Plasma还是有一个致命bug:只要排序器发动数据扣留,人们就要靠紧急提款(又称Exit Game)来保证资产安全,如果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体提款,Layer1很容易处理不过来;
更严重的是,像Defi合约上记录的资产,该由谁来提取到Layer1?假设有人往DEX的LP池子充了100个ETH,之后Plasma的排序器故障或作恶了,人们需要紧急提款,这时候用户的100个ETH都还为DEX合约所控制,请问这个时候这些资产该由谁提到Layer1上?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先让用户从DEX池子里赎回自己的资产,再由用户自己去把钱提到L1上,但问题是Plasma排序器已经故障/作恶了,用户没法执行赎回资产的操作。可如果我们允许DEX合约的owner去把合约控制的资产提到L1,显然会赋予合约owner以资产所有权,他可以随时把这些资产提到L1上并跑路,这岂不是太可怕了?
所以到最后,该怎么处置这些由Defi合约所支配的“公共财产”,是一个巨大的雷。如果走社会共识,在Layer1上重建一个映射了Layer2上defi合约的镜像合约,似乎也可以,但这会引入相当巨大的麻烦,增加机会成本,由哪些人来投票决定镜像合约的处置方式,也会是个大问题。这其实涉及到公权力分配的难题,此前响马曾在访谈《高性能公链难出新事,智能合约涉及权力分配》中谈到过这点。
当然,Vitalik在最近的文章“Exit games for EVM validiums: the return of Plasma”中也指出了这一点,并强调这是Plasma对智能合约不友好的因素之一。过往的知名Plasma变体如Plasma MVP和Plasma Cash等,采用了UTXO或类似的模型来替代以太坊的账户地址模型,并且不支持智能合约,这样可以避免上面谈及的“资产所有权分配”问题,每个UTXO的所有权固然归属于用户自己,但UTXO本身也有诸多缺陷,且对智能合约不友好。所以Plasma方案最适合简单的支付或订单簿式交易所。
到后来,随着ZK Rollup的走红,Plasma本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Rollup不存在Plasma的数据扣留问题。假如ZK Rollup的排序器发动数据扣留攻击,只往ETH链上提交Stateroot但没有DA数据,这样的root会判定为无效,直接被L1上的Verifier合约拒绝。所以,ZK Rollup的合法Stateroot对应的DA数据,在ETH链上必定可查。这样就不存在“只发布区块头或merkle root,却不发布对应的区块体”,也就是可以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数据扣留攻击。
同时,Rollup的过往DA数据在以太坊上可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ETH链上的历史记录来启动Layer2节点,这将去中心化乃至无需许可的排序器方案难度大幅降低。相比之下,Plasma对DA没有严格要求,实现去中心化排序器的难度也更大(要实现可替换的去中心化排序器,首先要保证所有的L2节点都认可相同的block,这就对DA实现方式提出了要求)。
此外,如果ZK Rollup的排序器尝试把无效交易包含进Layer2区块,也无法成功,这是由有效性证明的原理来保障的。
归根结底,ZK Rollup排序器的作恶空间与Plasma相比要狭小许多——它最多能让Stateroot的更新停滞,在UX层面相当于停机,或者拒绝某些用户的请求,俗称交易审查。同时,Rollup方案中如果排序器故障了,其他节点要替代它也会更容易。理想状态下的Rollup,可以将Plasma中Exit game模式的触发概率降至0(ZK Rollup中叫逃生舱)。
(L2BEAT上的Proposer Failure一栏,展示了各个L2方案如何应对排序器故障问题,Self Propose往往指其他节点可以替代当前处于停机状态的排序器)时至今日,以太坊生态内几乎没有团队还在坚持Plasma路线了,几乎所有的Plasma项目都胎死腹中。
(Vitalik解释为何ZK Rollup比Plasma更优越,其中有提到无需许可的排序器运行和DA问题)
Redstone是个啥:它不是Plasma,而是Optimium的变体
上文我们简单阐述了Plasma以及其被Rollup替代的简要因素,而至于Redstone,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它和Plasma的不同:Redstone可以解决数据扣留攻击问题,比如它不会立刻发布新的stateroot,而是先在ETH链下发布原始的DA数据,然后把DA数据的datahash作为一个关联的凭证commitment,发布到ETH链上,称自己在链下已发布这段datahash所对应的完整数据。
(Redstone官方对自己的防止数据扣留攻击方案的解释)
任何人都可以发起挑战,称Redstone的排序器没有在链下发布这段datahash对应的原始数据。此时,排序器需要在链上发布datahash对应的数据,以应对质疑者的挑战。如果排序器被挑战后,没有及时在ETH链上发布数据,则它之前发布的datahash/commitment会被视为无效。
如果排序器及时响应了挑战者的请求,那么挑战者就可以及时获取到datahash对应的原始DA数据。最终,所有L2节点基本都可以获取到所需的DA数据,以解决数据扣留攻击问题。当然,挑战者本身需要先支付一笔费用,这笔费用约等于排序器在ETH链上发布原始DA数据的成本,这个举措是为了防止恶意挑战者无成本的挑战排序器,致使后者蒙受损失。
最后,当针对datahash的挑战期结束后,排序器将发布对应的stateroot,也就是执行datahash对应的DA数据中 包含的交易序列后,得到的root。此时L2节点可以使用欺诈证明系统来挑战那些无效的root。如果此前某个datahash在被挑战后,排序器没有及时发布对应的原始DA数据,则排序器即便后面发布了这个datahash对应的stateroot,也会被默认为无效。
由于Redstone是先发布DA数据,之后才发布对应的有效Stateroot,直接解决了数据扣留攻击问题(排序器只发布root而不发布DA数据)。
显然这种模式和普通的Optimium(不用以太坊实现DA的OP Rollup,比如Arbitrum Nova)不同,Optimium一般依赖于链下DAC委员会确保数据可用性,DAC每隔一段时间向链上提交一个多签txn,Layer1上的Rollup合约收到多签txn后,会默认排序器已在链下发布最新一批的DA数据。
(图源:L2beat)
而像Metis和Arbitrum Nova等是同时提交Stateroot和datahash,如果有人认为排序器扣留了DA数据,便会尝试发起挑战,排序器会把datahash对应的DA数据发到链上。
所以,Redstone和Metis的关键区别在这一步:前者是先发布datahash,等DA挑战期结束,才发布stateroot;Metis却是同时发布stateroot和datahash,如果有人发起挑战,则把DA数据上链。显然Redstone的方案更安全些,因为Metis的方案下,如果排序器一直不响应挑战者对DA数据的请求,则数据扣留攻击问题无法快速解决,只能依靠紧急提款和社会共识,或是让其他节点接替当前的排序器;
但换做Redstone,如果排序器搞数据扣留,则其发布的stateroot直接被认作无效,所以stateroot和DA数据是绑定关系,这使得Redstone可以获得和Rollup较接近的DA保证,本质上是比Arbitrum Nova和Metis更优越的Optimium变体。
比推快讯
更多 >>- 某巨鲸增持 119.8 枚 BTC,自 7 月 18 日以来累计买入 2.16 亿美元的 BTC
- Trend Research 于 15 分钟前从 Binance 提币 100 万枚 PENDLE
- Trend Research 再次从 CEX 提币 2821 万枚 NEIROETH,已持有总量 67%的代币
- Pulse 与 RootData 将在日本 WebX 期间联合举办Cyberpunk 2077 夏日祭行业活动
- 数据:过去 1 小时 Binance 净流出 3,060.65 万 USDT
- 某鲸鱼地址 3 倍做多 XPL,目前浮盈约 90 万美元
- 萨尔瓦多近 7 日共增持 8 枚 BTC,总持仓达 6277.18 枚
- 分析师:持有 BTC 小于 3 个月的平均换手成本价再次成为比特币回调时的支撑位
- 美国国税局数字资产部门主管上任三月即辞职
- 以太坊基金会发布 Protocol 更新 002
- 复星财富控股宣布成为星展银行代币化票据分销商
- 数据:Radiant Capital 黑客过去 2 小时卖出 3931 枚 ETH 获利了结
- 数据:当前加密恐慌贪婪指数为 59,处于贪婪状态
- 比特币现货 ETF 昨日净流出 2314.92 万美元,持续 6 日净流出
- 孙宇晨荣获 2025 年 Asia FinTech Awards 年度创新者大奖
- 分析:香港拟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落实巴塞尔加密资产资本金新规,稳定币或将受到影响
- 观点:贝莱德或将抛售价值 5060 亿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坊
- 某巨鲸地址沉寂 3 年后转移 3500 枚 BTC,利润达 3.05 亿美元
- Ego Death Capital 联创:“机构化行为”可能影响 BTC 长期价值
- 12.5 万美元滚仓做多 ETH鲸鱼一度濒临清算,并未进行减仓
- RootData:SVL 将于一周后解锁价值约 4069 万美元的代币
- Project Hunt:去中心化借贷平台 Compound 为过去 7 天被 Top 人物取关最多的项目
- Tom Lee:以太坊市值有很高概率能超越比特币
- 华泰证券维持美联储年内再降息两次的预测
- CAMP 空投注册重启,社区反馈推动免费注册与费用退还
- Wormhole 拟以至少 1.2 亿 USDC 收购 Stargate
- ETH/BTC 今晨升至 0.0418,距 4 月 22 日低点累计回升 135%
- WINkLink 预言机生态全面升级,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
- USDJ Sunset 计划延期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
- 受 WLFI 即将上线影响,WLFI 财库公司 ALTS 美股盘后再涨 12%
- 某鲸鱼地址 10 分钟前从 Binance 提币 31.5 万枚 UNI
- 美国国税局官员 Trish Turner 卸任,出任加密税务公司(CTG)税务总监
- PEPE 波段胜率 100%巨鲸9 小时前加仓 1837 亿枚 PEPE,总体仍浮亏 725 万美元
- 多家发行商提交修订版 XRP 现货 ETF 申请,新增支持 XRP 创建和赎回
- 某波段交易地址今晨 FOMO 买入 1966 枚 ETH,5 天前曾在 ETH 4203 美元时清仓
- Ondo Finance 宣布将于 9 月 3 日上线代币化股票
- 一名 60 岁的加密货币逃犯在首尔因扔香烟被捕
- 沉睡七年换仓 ETH 的 BTC 远古巨鲸其现货和合约总计浮盈 1.2 亿美元
- 内幕交易员@qwatio 复出开设 XPL 3 倍空单
- 2 个鲸鱼地址 4 小时前从 Galaxy 处收到近 7000 枚 ETH
- 昨日富达 FETH 净流入 1.179 亿美元,FBTC 净流入 5090 万美元
- 数据:黄立成平仓除 ETH 外全部多单,当前浮盈 300 万美元
- 已倒闭的 NFT 借贷平台 Parallel Finance 向非技术用户收取 500 美元“手续费”以提取资产
- 以太坊 PoS 网络退出队列升至约 85.5 万枚,加入队列降至约 19.8 万枚
- “滚仓哥”通过 ETH 滚仓做多,现浮盈 550 万美元
- 数据:某 BTC 巨鲸开始转做多 ETH,现浮盈逾 1.6 亿美元
- Bitwise 分析师:2035 年比特币或将攀升至 130 万美元
- 美联储穆萨勒姆:若就业市场风险加剧,政策利率或需调整
- 特朗普家族项目 WLFI 将于 9 月 1 日上线以太坊,前两轮公募投资者解锁 20%
- 美IRS加密资产事务负责人Trish Turner离职,转投私营领域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某巨鲸增持 119.8 枚 BTC,自 7 月 18 日以来累计买入 2.16 亿美元的 BTC
- Trend Research 于 15 分钟前从 Binance 提币 100 万枚 PENDLE
- Trend Research 再次从 CEX 提币 2821 万枚 NEIROETH,已持有总量 67%的代币
- Pulse 与 RootData 将在日本 WebX 期间联合举办Cyberpunk 2077 夏日祭行业活动
- 《纽约时报》:头重脚轻的美股,还能涨多久?
- 数据:过去 1 小时 Binance 净流出 3,060.65 万 USDT
- 某鲸鱼地址 3 倍做多 XPL,目前浮盈约 90 万美元
- 萨尔瓦多近 7 日共增持 8 枚 BTC,总持仓达 6277.18 枚
- 分析师:持有 BTC 小于 3 个月的平均换手成本价再次成为比特币回调时的支撑位
- 美国国税局数字资产部门主管上任三月即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