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15分钟130万美元,永赚的永远是他们

BitpushNews

在比特币跌破 8.2 万美元、市场风险偏好极速降温的这周,Base 生态迎来一场不算热闹却充满争议的实验。

Base 负责人 Jesse Pollak 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作者代币$jesse,意在探索“创作者经济是否可以在链上形成新的价值机制”。

1763762928538.jpg

然而,市场上讨论的热度依然来自熟悉的身影:两台链上狙击机器人率先完成了建仓与抛售的全过程。

JESSE 的初衷:把“个人品牌价值”变成可被共同持有的资产

这并非Pollak首次因发币引发争议。自2025年4月起,他就在个人及Base官方Zora账户上持续进行“内容币”实验:

2025年4月17日:Base官方账号发布“Base is for everyone”推文并被自动铸造为$BASE代币,市值在两小时内从1690万美元暴跌至130万美元,跌幅达92%。Pollak事后承认亲自批准该贴文,称其为“实验”,但仍引发市场操纵质疑。

他后续将日常推文批量铸造成币。据统计,其铸造的内容币中40%跌幅超过90%,仅3个实现增值。

在推进内容币的同时,Pollak也试图在Zora上构建“内容币—创作者币”的叙事体系。他反复探讨一个核心命题:创作者的影响力、注意力与作品,能否在链上形成更直接、更可持续的价值循环?

按照他的构想,路径十分清晰:创作者将个人品牌代币化,粉丝通过持有代币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创作者则利用这部分收益反哺创作,从而形成闭环。

Pollak一再强调,$JESSE是一场“文化实验”,而非投资品——听起来更像艺术行为或社会测试,而非金融投机。

然而,链上交易机制从不因理想主义而改变规则。一旦实验启动,它便落入一个远比设计者想象中更精密、也更无情的系统中。

狙击机器人 15 分钟赚走 130 万美元

JESSE 的发行方式采用了“流动性一次性注入”的模式:

  • 总供应量 10 亿枚;

  • 其中 5 亿枚直接注入流动性池;

  • 但在注入的那个区块内,2.6 亿枚被两名狙击者瞬间扫走。

根据 Arkham Intelligence 数据,这两名狙击者最终分别获利:

  • $707,700

  • $619,600

合计超过 130万美金。

image.png

其中一个钱包的操作尤为典型:

  • 花费约 67 ETH(19.1 万美元)买入 7.6% 的供应量;

  • 支付了超过 $44,000 的 priority fee 购买排序优势;

  • 在短线冲高后全部卖出,将 67 ETH 迅速增值到 303 ETH,
    几分钟内获利超过 60万美金。

image.png

这是一种“抢跑即胜利”的结构:

普通用户看到价格图的那一刻,利润已经被抽走了。

这一结果的核心原因在于 Base 在 7 月上线的 flashblocks 机制。

名义上,Base 每两秒出一个区块;但在内部,这两秒又被拆分成多个 200 毫秒级的微区块。谁能抢到第一个微区块,谁就几乎掌握了“无风险套利”的先手。

在这种结构下,狙击不再是技术博弈,而是一场围绕“速度+费用”的竞争。机器人提前监听合约,一旦检测到流动性注入便即时下单;

交易绕过公共 mempool,通过私有通道直送 sequencer;

最后再用高额 priority fee 抢占排序。200 毫秒的差距,就足以决定几十万美元的收益,而普通用户这时连价格图都还没加载完成。

这是 flashblocks 结构带来的天然倾斜——抢跑者拥有绝对优势,普通参与者则被排除在利润区间之外。

有社区用户尖锐指出:项目方在JESSE 上线第一分钟就关闭了网站上的个人资料获取接口(这可能是为了阻止机器人自动抓取信息)。

但这个措施可能起了反作用:普通用户需要靠这个接口从官网获取合约地址才能购买,而高级狙击手直接在智能合约层面进行操作,根本不需要通过网站前端。结果就是,这个措施只妨碍了普通用户,反而为狙击手减少了竞争。

image.png

今年早些时候,Zora 铸造的 BASE 代币也曾在上线数分钟内从高点暴跌 90%。如今 JESSE 再次被狙击,难免让人怀疑:创作者代币的实验,还能否真正跑出套利机器的阴影?

截止撰稿时,JESSE代币过去24小时内价格下跌32.24%,总市值回落至1422万美元,24小时交易量478万美元,交易量与市值的比值高达33.6%。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表明市场投机氛围浓厚,资金以短线交易为主。

image.png

熊市中的 SocialFi

把 JESSE 放入更大的叙事框架里,会看到 SocialFi 赛道在熊市中正出现明显分化。创作者币更像注意力期权,难以形成长期价值沉淀。

典型案例就是已经死掉的 Friend.tech ;其他个人 IP 型代币也面临类似困境:它们的价值更多依赖热点与情绪,一旦链上活跃度下降,买盘几乎立即枯竭。

反而是基础设施正在获得更多“耐性资金”。

Zora 的平台代币 ZORA,在 Base App 接入深度提升后迎来强劲增长:创作者数量、铸币量、总交易额同步攀升。

市场正在挤出情绪泡沫,价值判断从追逐个人的“注意力资产”,回归到看重可规模化的“实用工具”。JESSE的困境正在于此:依赖热度的创作者代币天生脆弱,因为市场的“承接力”永远无法靠短暂的炒作来维系。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说明: 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