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标普,很多知名的传统投研机构都在用旧框架看加密资产公司。
例如 Charles Schwab的 Schwab Equity Ratings 系统(A 到 F 评级,F 为最低表现预期),过去 3-5 年内几乎长期将 Coinbase (COIN) 和 MicroStrategy (MSTR) 评为 F。

而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
COIN 从 2022 到 2025 多次翻倍行情,Schwab 仍维持 F
-
MSTR 自 2020 年起涨幅超过 1000%,Schwab 依然维持 F
-
即便在 MSTR 某些季度实际业绩远好于分析师预期时,评级仍不改动
-
这不是一次,而是 多年持续的一致性低评
换句话说:
价格在变、市场在变、比特币叙事在变,但模型没有变。
Schwab 并不是“看错了”——它只是按照它的建模逻辑坚持认为这些公司“不符合传统盈利逻辑”。
同样地,Moody’s、标普对 Coinbase 的信用评级长期保持在投机区间,给出的原因也是:
-
业务波动性高
-
收入依赖市场周期
-
缺乏可预测现金流
-
风险暴露过于集中
听起来熟悉吗?
这和给 Strategy B- 的逻辑是同一套模板。
总结
其实并不复杂: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仍在用上一代的估值模型,去衡量下一代的资产形态。
传统金融机构并非不专业,它们只是固守于自身那套成熟的思维语言。在它们的认知体系里,一项优质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测的现金流,一项健康的业务必须能在低波动的环境中稳定运营,其估值也必须严格遵循可比公司分析或收益法模型。
然而,新兴的加密财库型公司所讲述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故事。它们的核心逻辑是:“我们并非依赖传统的经营性现金流来支撑资产价值,而是通过创新的资产结构来获得强大的融资与市场信心。” 这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更替。
因此,标普此次给予 Strategy 的 B- 评级,其本身并非关键。真正具有象征意义的信号在于:以比特币财库为代表的新模型,已经发展到传统评级体系无法再忽视,并不得不尝试去“解释”的地步。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释”不等于“理解”,“理解”也不等于“接受”,而“接受”更不意味着会将其纳入主流框架。旧体系的认知转变会像冰川移动一样缓慢——它终将醒来,但绝不会一蹴而就。
而历史一再证明,全新的市场格局,往往就在旧体系“半梦半醒”之间,便已悄然定型。
将比特币写入公司资产负债表,已经从先锋实验变为既成事实。传统世界是否认识它、接受它、乃至真正看懂它,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者:Seed.eth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比推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