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Bankless:未来十年加密领域的五大黄金赛道

BitpushNews

来源:Bankless

作者:Jean-Paul Faraj

编译及整理:BitpushNews


如果你在加密领域待得够久,你会看到各种热潮来来去去。但在这喧嚣之下,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领域正在悄然为下一个十年的增长奠定基础。

它们还处于早期阶段——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早期——但其潜力不容置疑。

image.png

以下是我将继续密切关注的五个领域。

AVS与再质押:将共享安全性作为一种新基元

EigenLayerAltLayer及其他再质押网络的兴起,标志着一个全新设计空间的开端:积极验证服务(AVS)。其核心思想是,以太坊上已质押的ETH可以被再抵押,用于保护全新的网络和应用。这样一来,每个项目就不必从零开始建立信任,而是可以借用以太坊的信誉和验证者基础。

再质押从根本上重构了新协议的启动方式。通过将信任外包给以太坊的验证者集合,构建者可以专注于应用设计,而不是如何引导自己的安全性。这降低了实验的门槛,同时又将它们与以太坊的经济引力紧密相连。这里的机会不在于一个杀手级应用,而在于为数百个新的应用敞开大门。

重要性分析:

  • 新范式:共享安全性可以催生出全新的产业——从去中心化计算到人工智能训练——所有这些都将最终依托于以太坊结算。

  • AI机遇:人工智能尤其是一个天然的契合点——主权代理和去中心化训练可以接入再质押安全层。

  • 基础性: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加速,像Eigen和AltLayer这样的项目将会与寻求可扩展信任的大型机构合作。

挑战:

  • 尚无突破性应用:我们还没有一个通过“林迪效应”(Lindy)验证的例子,能够展示AVS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 资本积压:早期投资大量涌入,但实际使用却相对滞后,导致许多早期支持者仍在等待验证。

  • 代币解锁压力:随着大规模代币解锁的临近,价格走势可能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压力。

如果成功,再质押对于基础设施的作用,将如同稳定币对于支付的作用:一个悄然接纳下一波用户的“特洛伊木马”。

DeFi x 传统金融:界限的模糊化

不久前,使用DeFi还需要MetaMask、跨链桥和忍受“Gas大战”。而今天,EtherFiCoinbaseArgent和Morpho等团队正在将同样的核心基元——借贷、赚取收益——封装成消费者易于使用的产品。信用卡、法币入口和一键式借贷市场,正在消除传统金融与DeFi之间的距离。

曾经感觉是两个独立的世界,如今正日益重叠。这里的机遇在于,大多数用户不会有意识地“转向加密货币”。相反,他们会使用碰巧运行在加密轨道上的产品,因为它们更快、更便宜或更灵活。这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分发渠道: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白标服务,在消费者友好的包装下提供DeFi核心功能。最终,去中心化金融将简单地成为“金融”。

重要性分析:

  • 成熟的基础设施:DeFi已经成熟——像Aave这样的协议经受了多年的压力测试,证明了其“林迪效应”。

  • 华盛顿觉醒:监管机构不再问“是否可以”,而是问“如何做”。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

  • 根本性转变:全球范围内,传统金融正在失去信任。每一次丑闻、银行挤兑或费用上涨,都为替代方案创造了空间。

挑战:

  • 消费者信任:对大多数家庭来说,DeFi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让他们相信其安全性需要时间。

  • 碎片化访问:由于管辖权不同,许多产品存在地理限制,难以触及。

  • 赢家通吃模式:幂律法则将压垮较弱的玩家。许多好产品可能被埋没。

对于DeFi的构建者来说,问题不是消费者是否会使用这些工具——而是他们是否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DeFi。

现实世界资产(RWAs):最大的资本桥梁

如果说DeFi是关于发明新的货币市场,那么真实世界资产(RWAs)则是关于将所有旧的货币市场都带到链上。像OndoReserveCentrifugeMaple这样的项目正在构建基础设施,以将真实世界的资产代币化——比如美国国债、公司债券、大宗商品甚至房地产——并使它们在加密市场中可交易和可组合。

将RWA代币化消除了孤立金融市场之间的隔阂。一个代币化的国债可以在DeFi中作为抵押品,支持一个稳定币,或在全球范围内被拆分拥有,所有这些都无需传统中介。真正的机遇在于,那些曾经静态的资产变成了可编程的构建块。这为我们前所未见的全新产品和风险模型打开了设计空间。

重要性分析:

  • 巨大的潜在市场:全球资本市场规模以数百万亿美元计。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上链,其规模也远超DeFi目前所有TVL的总和。

  • 链上收益:RWAs已经在为新一波稳定币收益提供动力。例如,Ondo的代币化国债允许稳定币持有者在不离开加密轨道的情况下,获得美国政府支持的回报。

  • 稳定器:RWAs可以作为波动性加密市场的压舱石——创造更安全的抵押品并加深流动性池。

  • 机构信誉:RWA是一个华尔街能够理解的概念。它们是连接传统金融的桥梁,而不是威胁。

挑战:

  • 监管阻力:每个司法管辖区对证券和托管都有不同的规定。应对这些问题会拖慢增长。

  • 流动性错配:虽然代币化使资产更易于交易,但其底层市场(如房地产或公司债券)本身并非固有流动性资产。

  • 采用瓶颈:说服机构信任一个链上封装仍需时日,且大部分资本仍处于观望状态。

如果说DeFi是“沙盒”,那么RWAs则是连接加密世界与广阔世界的“高速公路”。这个领域可能最终会成为最重要的上链入口——让加密货币不再是一个实验,而是嵌入到全球金融体系中。

零知识技术(ZK Tech):扩展与隐私兼得

如果说对区块链未来的基础设施有一个共识性的押注,那就是零知识证明。Starknet、Succinct、LineazkSync等项目正在竞相证明ZK系统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已可用于生产。其核心是ZK压缩了信任:以低成本、高速度和高安全性验证大量的计算。

零知识技术赋能的链为那些原本在链上无法实现或不切实际的应用打开了大门。通过压缩计算和最小化数据需求,ZK使得运行那些曾因过于笨重、昂贵或不安全而无法在区块链环境中运行的系统成为可能。其设计空间巨大:从更高效的链上证明到隐私优先的消费应用,再到全新的安全、数据丰富的协议类别。ZK将改变我们与链上世界的互动和构建方式。

重要性分析:

  • 以太坊本身已将ZK作为其扩容路径,这使其合法性得到认可。

  • 证明成本呈指数级下降,使ZK在消费者规模上变得可行。

  • 专注于隐私的消费者应用开始兴起——无论是用于支付、身份还是信息传递。

挑战:

  • 碎片化:相互竞争的标准使得目前尚不清楚哪一个ZK技术栈将最终胜出。

  • 尚未实现的炒作:无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消费者来说,“ZK时刻”都还未到来。

  • 复杂性:在区块链之上叠加证明系统,为本已复杂的堆栈增加了技术障碍。

ZK既是基础设施之战,也是消费者之争。它同时承诺了吞吐量和隐私——这是Web2难以同时提供的两大特性。

去中心化社交:不只是金钱

加密领域一直以来都是“金融优先,社交其次”。但这种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像ZoraLensMirrorFarcasterBase App以及Thousands Network这样的新来者正在为去中心化社交层铺设轨道。目标是:提供类似于Twitter、Instagram或TikTok的体验——但创作者拥有自己的内容、声誉和奖励。

去中心化社交不仅仅是为创作者支付报酬,它更是一个将社交图谱重建为公共产品的机会。不同于每个平台将数据锁定在孤岛中,用户拥有的网络允许声誉、关注者和内容在不同应用间自由流动。这颠覆了当前的动态:平台为服务用户而竞争,而不是为了“捕获”他们。这里的机遇在于,即使是适度的成功,也能创造一个不容忽视的系统,因为创作者和社区有强大的动机去往一个能够保留更多收益的地方。

重要性分析:

  • 独立于周期:消费者应用并非完全与市场周期挂钩。一个好的游戏或社交网络在熊市中也能增长。

  • 主流支持:Coinbase最近与Zora的整合影响巨大——这种规模的分发能将数百万新用户引入加密社交领域。

  • 绝佳机遇:Web2平台上的创作者经济正在崩溃,这为去中心化替代方案提供了窗口。

  • 减少摩擦:过去18个月中,用户体验(UX)有了显著改善,减少了曾阻碍用户采用的摩擦。

挑战:

  • 用户惯性:说服一个人离开Instagram去一个新应用代价高昂。

  • 对投机的依赖:许多去中心化社交通过代币化来引导启动,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价格上涨”周期的影响。

  • 入门痛苦:钱包、跨链桥和助记词仍然会让主流用户望而却步。

去中心化社交可能不会在一夜之间取代Instagram。但随着中心化创作者平台继续挤压利润,向用户拥有网络发展的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核心总结

加密货币常常被指责为追逐下一个闪亮的新事物,但在喧嚣之下,有五个前沿领域既处于早期,又具备持久的潜力:

  • 再质押/AVS 可以重新定义网络如何保护自己,并为去中心化AI等新产业开辟道路。

  • DeFi x 传统金融正在稳步弥合加密轨道与日常金融产品之间的差距。

  • 真实世界资产将最大的宝藏——全球资本市场——直接带到链上,释放新的收益来源和机构信誉。

  • 零知识技术旨在在扩展区块链的同时保护隐私,并解锁新的应用设计空间。

  • 去中心化社交正在为那些不再服务创作者或用户的平台,创建基于所有权的替代方案。

每一个领域皆伴随着艰巨的挑战——技术瓶颈、监管复杂性、竞争激烈。然而,它们也蕴含着不对称的上升潜力,这种潜力,恰恰定义了加密世界最耀眼的成功故事。

若说上一轮周期旨在验证区块链能否承载稳定币与 DeFi 协议,那么下一阶段,加密技术将悄然融入金融、基础设施与文化的每一个缝隙。这些领域的构建者并非追逐昙花一现的叙事,而是在铺设轨道—一个下一代应用、用户与资本必将沿此前行的轨道。

对于投资者和构建者来说,这些领域都值得密切关注。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说明: 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