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币圈三重撕裂:Crypto自由、互金效率与传统合规的对抗与融合
作者:周舟,Foresight News
原标题:香港币圈图鉴:撕裂、对抗与融合
2025 年,香港币圈的撕裂感愈发明显。
「每天都有传统金融机构找过来,和我们讨论 Crypto 业务,我们自己也在尝试将新业务推广到 Youtube、X 等平台上,找有影响力的 KOL 和博主进行合作。」一位券商从业者谈起加密业务拓展时,语气里满是干劲与期待。
而另一边,一名刚入职不久又选择离开的区块链公司员工却语气低落:「我走了,受不了这种国企作风。」
同一个香港,同一个加密货币生态,有人感受到的是行业经济上行带来的兴奋与机会;也有人感受到的是体制与文化摩擦带来的倦怠与失落。戏剧性的撕裂,每一天都在上演。
一方面,几乎所有主流香港券商都已经涉足加密货币业务。最新统计显示,香港已有超过 40 家券商、超过 35 家基金公司、超过 10 家大型银行与大型会计事务所涉足虚拟资产业务。比如香港最大的科技券商富途牛牛早在去年 8 月已经为客户提供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到去年年底,其日均交易量已经超过 3500 万美元。
从券商、基金、银行、审计再到保险,香港主流金融机构正在有条不紊的、全面的将加密货币纳入香港的金融体系中。这让部分跨界涉足加密货币行业的金融从业者们感觉到了久违的创新氛围和一种「行业经济上行的美」。
然而,在另一方面,部分加入到合规公司的 Crypto Native (加密货币原住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幻灭——曾经坚信的去中心化乌托邦,正在与现实的监管、合规和金融逻辑不断碰撞。既想要保持 Crypto Native 的「风格」和「调性」 ,又想要在合规行业分一杯羹,这正在成为他们难以化解的矛盾。
融合
香港加密货币行业,正在三种主要文化的不断撕裂与融合中,逐渐孕育出一种新的物种。
第一种文化是 Crypto Native。
比如 HashKey 与 OSL 等早期的香港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吸纳了不少从 Huobi、Bybit、Binance 等公司跳槽而来的 Crypto Native 从业者,这使得这些公司的文化底色仍然相对「原生」,保持着开放、灵活、市场优先的氛围。
和 Digital Native (数字原住民)类似, Crypto Native (加密货币原住民)深谙链上世界,天然具有对加密文化的敏感力与创造力,相信去中心化与技术无国界。不过目前来看, Crypto Native 的从业者似乎正在不断被稀释,更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从业者进入到这一行业,并迅速在合规框架下占据主导。
第二种是互联网金融文化。
富途、蚂蚁集团、蚂蚁数科、京东等,都是典型代表。它们带着成熟的线上运营和用户增长经验,正在积极切入香港的加密货币市场。其中,有的已经较好地融入香港的主流金融文化。以富途牛牛为例,作为香港最大的互联网券商,它不仅在线上牢牢占据市场,还在香港最繁华的街区开设了 6 家线下实体门店,展现出强烈的互联网金融基因与本地化结合。
在香港线下实体店走访的过程中,一位富途的线下员工热情的帮笔者开通美股账户,并向笔者表示:她每周大约会接待一百多名前来咨询美股、港股、加密货币等服务的顾客。「目前香港户口可以办理加密货币业务,但是内地身份证的用户不可以。」该员工表示。
据悉,富途控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 2625 万,其中富途牛牛牛在香港成年人口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50%。海量的存量用户,让其在香港加密货币市场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富途香港用户的加密货币交易目前依托 HashKey Exchange 的底层交易系统进行,该部分交易量已经占据 HashKey Exchange 整体交易量的相当大比例。
富途之外,蚂蚁和京东也在角逐「香港加密圈」。不过和富途专注在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不同,蚂蚁和京东更专注在稳定币和公链赛道。富途已经有牌照傍身,而蚂蚁与京东是否拿到牌照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香港加密货币行业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赛道,而更像是一个拼资源的地方,需要拿到牌照才能上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中资银行拿到首批稳定币牌照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种文化是香港传统金融文化。比如汇丰、中银香港、胜利证券等。他们是在香港金融业有着更悠久历史的文化,其中有的是外资背景在香港,有的是中资背景在香港,有的是香港本土家族背景。他们也将形形色色的文化加入到了香港加密货币行业中。
如今,香港的加密货币行业已经发展出一条覆盖上百家金融机构的合法产业链——从券商、基金、银行、审计,到保险公司,每一环都在合规框架下运作。
从地域和背景来看,这条产业链涵盖了外资、中资以及本土机构;从技术与制度角度来看,则汇聚了 Crypto Native、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他们共同构成香港加密货币行业的多元生态,支撑起本地加密资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不同的文化之间的撕裂与融合,在塑造这一新的行业。
香港币圈,不再是一个可以简单被定义的存在,它已经是一个涵盖了 100 多家香港金融机构的独特的复杂系统。
撕裂:人类悲欢并不相通
同一个香港,同一个生态,但是每个人对香港币圈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有从业者觉得合规化的香港币圈,正在释放一种经济上行的美。
比如在某些刚跨界涉足加密行业的传统金融从业者,比如已经或者正在申请交易所或者稳定币牌照的公司,比如本身便手握大量用户只需拿到牌照便能开拓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们……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强势的劲头。
这在招人上表现的异常明显,比如富途、京东、胜利证券等公司,他们在市场上表现出了对人才的强烈渴望,正在以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挖人。
但也有从业者觉得香港币圈,已经进入阶段性的存量市场,进入到了下行周期。香港的加密龙头企业没有找到做大蛋糕的好的方法,只能无奈进入抢蛋糕的恶性循环中。
「对,我走了,受不了这种国企作风。」一名刚加入不久便离开的某大型机构背景的公链的员工表示。
「少了很多主观能动性,做什么都要先看监管。」面对从原生加密货币行业到合规加密货币行业后工作内容上有什么明显变化的问题,一位加密合规交易所中高层管理者回答到。
还有一些从业者的撕裂感的来源在于 Crypto Native 与合规圈之间在文化与制度上的巨大差异。
最近一次引发不少 Crypto Native 「不满」的事件是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生效的香港稳定币法案。「我从没见过哪个稳定币,是需要 KYC 的,也从来没见过哪个稳定币,是需要限制 VPN 的,这还怎么创新发展?」一名从业者抱怨道。
对于浸泡在 Crypto 和区块链文化里成长的从业者们而言,他们习惯了一切由代码和社区驱动的生活,而如今香港合规加密货币行业一切由政策驱动,这从本质上形成了两种生态。但是许多从业者仍没有做好在不同生态切换视角和立场的准备。
香港特色的加密货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政策主导的强行融合后的阵痛。这种阵痛不仅关乎政策与制度的磨合,更深层地触及到传统金融文化、互联网金融文化与加密原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机遇:有人在闷声发大财吗?
一个新系统的诞生之初,往往会出现一些让早期参与者们「闷声发大财」的机会。他们在跨界中分到了第一杯羹。
比如稳定币诞生之初,Tether 曾在一年之内让交易量增长了 100 倍,2017 年年交易量超过了 1 百亿美元,2020 年年交易量超过了 1 万亿美元,而 2024 年则超过了 10 万亿美元。再比如币安诞生之初,前两个月的日交易量超过 1 亿美元,第四个月日交易量便超过 10 亿美元,第六个月日交易量超过了 50 亿美元。
当然,香港目前并没有出现业务如此快速增长的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吃下了第一波红利。
「最近每天都有传统金融机构找过来,想和我们讨论 Crypto 业务,我们自己也在尝试将新业务推广到 Youtube、X 等平台上,并且找有影响力的 KOL 和博主进行合作。」一位正在涉足加密货币业务的某香港券商从业者表示。
「随着香港拥抱加密货币,上百家 Web3 公司入驻香港,咨询政策、申请各类牌照、开拓各类业务都需要咨询律所,这给部分专注于加密货币合规方向的律所提供了大量的业务需求。」一位对律所熟悉的加密从业者表示。
「每个想要在香港长期发展的 Web3 公司,都会申请一个香港公司银行账户,在此产生许多流水,这也给了那些早期看重这一块业务的银行,比如众安银行等带来不少业务。」一名香港合规交易所的从业者认为。
香港加密货币行业的机会,可能并不只在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交易所、资管和稳定币公司,那些在香港加密行业发展中提供「卖水人」服务的机构往往也是受益的重要一环。
而那些真正在闷声发大财的公司,也往往在数年之后,才被公众知晓。
不同视角下的香港币圈
「对 Crypto Native 来说,香港的合规加密公司创新速度太慢了,还带着点官僚甚至国企的气息;而对香港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今年的创新 KPI 可能早就超标了。」一位加密合规交易所的中高层管理者这样评价。
在不同的视角下,香港加密货币行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
对于浸泡在 Crypto 与区块链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从业者,他们习惯了一切由代码和社区驱动的节奏。然而如今的香港加密行业,却是一切由政策驱动。这里不再有草莽的气息,创新的锋芒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合规的稳健与克制。许多 Crypto Native 感受到:香港的合规正在「阉割」币圈的原始创造力,这种排异反应让他们无所适从。
而对于部分在传统金融行业习惯了安全和稳定节奏的从业者们而言,香港 Crypto 的创新节奏并不慢,而且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慢,才是快;快,才是慢。
而身处在这一时代洪流的从业者们只能适应。无论热爱还是抗拒,历史的洪流终将滚滚向前。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比推快讯
更多 >>- 美联储洛根:刺激需求将加剧价格压力,但不会增加就业
- 美联储洛根:货币政策可能只是适度收紧
- 美联储洛根:我们确实需要谨慎对待进一步的利率下调
- 杰斐逊:近期降息使政策更接近中性,保持平衡立场
- 杰斐逊:就业市场趋势表明可能面临压力
- 美联储洛根:关税效应可能增加长期通胀预期风险
- Shibarium遭400万美元攻击后准备重启,团队拟赔偿用户
- CleanSpark 的比特币持有量突破 13,000 BTC,Riot略有减持
- BTC突破123000美元
-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议明确禁止贷款机构关闭客户账户
- CZ 点评 Slerf 官推 p 图:若 2025 年还相信 p 图,你的钱就会成为别人的钱
- Circle:过去一年亚太地区稳定币交易量达 2.4 万亿美元,新加坡和香港引领增长
- 比特币站上123000美元关口
- 标普 500 指数触及盘中新高,现涨 0.5%
- 比特币向上触及122000美元/枚,日内涨1.22%
- 以太坊财库公司和现货 ETF 持币量已超以太坊流通总量 10%
- Circle:过去一年亚太地区稳定币交易量达 2.4 万亿美元,新加坡和香港引领增长
- BNB 上涨触及 1149.99 USDT 续创历史新高
- 比特币站上121000美元/枚,日内涨0.42%
- 分析师:美政府停摆撑贵金属避险需求
- 高盛分析显示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小幅升至 22.4 万人
- 策划价值 5.8 亿美元加密货币和信用卡欺诈案的嫌疑人在曼谷被捕
- 俄罗斯最大证券交易所呼吁监管机构解除散户比特币交易禁令
- 道指涨幅扩大至 1%,再创历史新高
- 做多 ETH 的比特币 OG 鲸鱼再次向 Kraken 存入 18 枚比特币,或将卖出
- 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达 887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分析师预警或将迎大规模杠杆清算
- 美国 9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 50,预期 51.7,前值 52
- 特朗普:如果周日之前达不成协议,哈马斯将承担后果
- 数据:过去 1 小时 Binance 净流入 5,566.89 万 USDT
- 纳斯达克 100 指数转跌,创日内低点
- Vitalik:以太坊未来应对重大变更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 美国 9 月标普全球服务业 PMI 终值 54.2,高于预期
- 米兰:中性利率已降至预估值下限
- 美股开盘加密板块普涨,TRON 涨 9.96%
- 美联储米兰:希望美联储在下次 FOMC 会议前获得所需数据
- 美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开盘涨跌不一,SOL 财库公司 FORD 涨 1.55%
- 现货黄金持续走高,日内涨 0.62%
- 分析:以太坊十月份呈现看涨趋势,但长期情绪依然谨慎
- 数据: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3.92 亿美元,多单爆仓 1.48 亿美元,空单爆仓 2.43 亿美元
- 三星携手 Coinbase 为 7500 万 Galaxy 用户提供加密交易服务
- CZ:过去一周看到至少两个创新 meme,但我没买
- 美国劳工部长:一旦政府重新开门,将立即公布九月就业数据
- 古尔斯比:美联储双重使命两方面都在恶化
- 分析:美国政府停摆影响加密 ETF 审批进度
- 美联储古尔斯比:芝加哥联储估计 9 月失业率本应为 4.3%
- 德意志银行通过 Partior 区块链平台完成首笔欧元跨境支付,DBS 银行参与交易
- 因美国政府停摆,美国 9 月非农就业报告未按计划公布
- 美国 9 月非农就业人口及失业率数据由于政府停摆而延迟发布
- 某地址两日用 6.87 万美元购入 4 代币,现利润超过 930 万美元
- AID 在 Token2049 新加坡亮相,完成主会场演讲与专题边会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Shibarium遭400万美元攻击后准备重启,团队拟赔偿用户
- CleanSpark 的比特币持有量突破 13,000 BTC,Riot略有减持
- BTC突破123000美元
-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议明确禁止贷款机构关闭客户账户
- CZ 点评 Slerf 官推 p 图:若 2025 年还相信 p 图,你的钱就会成为别人的钱
- Circle:过去一年亚太地区稳定币交易量达 2.4 万亿美元,新加坡和香港引领增长
- 比特币站上123000美元关口
- 标普 500 指数触及盘中新高,现涨 0.5%
- 比特币向上触及122000美元/枚,日内涨1.22%
- IOSG Ventures:当DeFi与移动端结合,下一波消费级应用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