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AI代理,一个人能打造十亿美元公司吗?
一个人的超级企业现实吗?要让一个小团队的企业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最好的工具和技术有哪些?
如果你在寻找一种逃离公司生活的方式,自由职业或者是自主创业也许正适合你。你可以凭借软件开发、设计或商业技能成为独立承包人,获得不错的收入。
如果再进一步,你还可以创办自己的公司,获取更高的回报。然而,要打造一个可扩展的企业,通常需要资金投入、产品创意、市场调研、营销能力、销售技巧、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一支专业团队来助你实现目标。换言之,这一切都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不过,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Tim Cortinovis在其新书《单枪匹马的独角兽:如何一个人打造十亿美元公司》中,提到:只凭AI工具和自由职业者,一人也能建立起一家公司。
如今,网络和AI工具让你可以独自甚至依靠极小的团队,快速创建并扩展公司,唯一缺少的只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识别并服务市场的能力。
Cortinovis在最近的一期播客中解释道,打造可扩展的一人企业,关键在于正确的心态、工具和商业模式。随着AI代理的崛起,“你可以应对一切,”他表示。
“这些AI代理几乎可以在所有平台上无缝运作。你有一个管理型代理,相当于大脑。下面分层设有子代理,你可以让子代理访问客户信息、地址等内容。还有专门负责发票的代理。这些代理通过你的邮件客户端(如Gmail、Outlook)或数据库访问信息。连接上WhatsApp后,客户的提问和消息都能自动处理。管理代理则负责监督所有流程,并确保你的业务成功。”
一个人的超级企业真的现实吗?坦白来说,这听起来依然是件极其繁杂和令人焦虑的事。对于那些扩张企业的行业先锋们,对于这种观点也褒贬不一。
首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例如,很难想象一个人能运营天然气精炼厂或银行。
“真正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否将业务做大,而是哪些行业适合这样做,”Kozyr公司创始人兼CEO、谷歌首席决策科学家Cassie Kozyrkov表示,“在商业、内容、生产力等低风险领域,个人创业者完全有可能打造庞大的企业。基础设施和工具都已具备,分销渠道触手可及。”
而在医疗、金融或法律等高风险行业中,“限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运营:安全、合规、监管和可审计性都是负责任地部署解决方案、通过企业级审查的关键,”Kozyrkov补充道。
Orcus联合创始人兼CEO Nic Adams表示:“已经有一些极具规模的个人创业公司走在行业前沿。借助自动化、数据通道、自我进化的代理,个人或小团队确实可以打造并扩展十亿美元级的企业。关键在于与实时AI和模块化、云原生基础设施进行结合,实现横向扩展,摆脱人力瓶颈,比如组织架构和人数。”
Edstellar CEO Arvind Rongala也认同:“企业规模的扩展已不再依赖员工数量,而是依赖杠杆效应。现在的个人创业者无需事必躬亲,只需设计一个系统,让技术、全球人才和自动化承担起最繁重的工作。”
但个人创业在打造超级企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极限。
“我并不认为Cortinovis的设想切实可行,”HeraHaven AI创始人Komninos Chatzipapas指出,“尤其是对于不具备技能的人来说,想靠AI实现企业扩展。我认为这种预测是达克效应的体现,许多人对AI了解有限,却极度高估了AI当前的能力。”
他补充道:“确实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比如仅有11名员工的Midjourney估值已达10亿美元,但他们是在开发AI产品,而不是用AI开发产品。AI的知识面很广,但深度有限。它可以编程比大多数人强,但远不如普通开发者。”
他强调,这与成功企业所需的恰恰相反。“企业的核心在于深厚的领域专长、无可挑剔的执行力,以及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比如Midjourney极致在图像生成、Google在于搜索。这是AI目前还无法办到的。”
Chatzipapas还举例说明AI尚未能全面支持大规模企业:“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内容写作领域依然有大量人工参与,这本应是AI的拿手好戏。作为一家AI公司,我们依然雇佣多位写手为网站创作内容,因为AI还达不到他们的水平。”
Rongala总结道:“AI可以生成、自动化和预测,但在抽象判断、战略叙事和企业级信任方面,仍然捉襟见肘。这些领域依旧属于人类直觉的范畴。”
Adams也补充说,“在无缝AI编排和大规模安全自主决策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缺口。能够端到端处理复杂、多领域工作流的真正自主代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还需要超低延迟的AI威胁检测,以防平台遭受对抗性攻击,这本身也是一场黑客军备竞赛。”
那么,要实现和维持一人或小团队大企业,最好的工具和技术有哪些?
Adams推荐:“用于弹性扩展的云计算平台;实现模块化的容器编排(如Kubernetes);针对领域任务微调的大型语言模型;AI编排框架如LangChain或自定义数据通道;以及用于监控突发行为的先进可观测性工具。归根结底,就是拥有具备自我修复、自我优化能力的全栈AI运营环境。”
Rongala认为,目前最好的工具是那些能消除瓶颈的工具,比如“AI辅助驾驶、智能CRM、全球支付平台和模块化API”。不过,他强调:“真正驱动成功的,是清晰的目标,知道怎么做,然后让系统自动运行其余部分。这不意味着要做‘孤勇者’,而是要成为一个系统思考者。”
比推快讯
更多 >>- 特斯拉董事长为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辩护
- 过去 1 小时 UNI 爆仓达 223.25 万美元,同期 BTC 仅爆仓 71.01 万美元
- 易理华:币圈轮涨定律已开始,优质山寨季一定会爆发
- 欧洲央行管委:欧央行利率周期已近尾声
- Yala:黑客发动攻击但并未得逞,用户资金安全
- Yala:协议遭遇攻击未遂,YU 短暂脱锚,用户资产安全未受影响
- Tether 于以太坊网络增发 10 亿枚 USDT
- 加密恐慌与贪婪指数升至 55,市场重回贪婪区间
- pump.fun 于 Solana 生态发币平台的市场份额升至 84.1%
- 慢雾确认稳定币项目 Yala 遭遇攻击,正在协助调查分析
- Yala 疑遭黑客攻击,慢雾称已收到 Yala 官方求助
- RootData:OBT 将于一周后解锁价值约 137 万美元的代币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引导更多金融机构上链用链
- Bagwork 上涨触及 0.035 USDT,12 H 涨幅 1066%
- Coinbase CEO:上币不会收取费用,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估
- 数据:Tron 24 小时收入达 142 万美元,远超其他区块链位居第一
- 市场消息:Yala 协议疑似遭到黑客攻击,稳定币 YU 已脱锚
- 某巨鲸从币安提取 3.3 万枚 SOL 并存入 HyperLiquid 出售
- Galaxy Digital 于过去 5 小时内再次购入 325,000 枚 SOL
- 本周 NFT 交易额回升 5.69%至 1.066 亿美元,买卖双方数量骤降近 70%
- 一用户做空 PUMP 浮亏 3500 万美元,总亏损超 4410 万美元
- 以太坊基金会公布端到端隐私路线图,涵盖写入、读取与证明
- 数据:ETH 当前全网 8 小时平均资金费率为 0.0074%
- Derive 联创提议将 DRV 代币供应量增加 50%,现有持有者权益预计稀释 33%
- Shibarium 跨链桥遭到闪电贷攻击,损失超 240 万美元
- SharpLink Gaming 以太坊财库未实现利润达 9.76 亿美元
- Pump.fun 联创:直播流数量已超 Rumble,正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 两年前建仓 ETH 的鲸鱼向 OKX 转入 3000 枚,累计浮盈超 3700 万美元
- PUMP 涨破 0.0072 美元创历史新高,日内涨幅超 13%
- 数据:过去 24h Binance 净流入 2.01 亿 USDT
- 以太坊提币放缓,过去 24 小时 CEX 净流入 7627.44 枚 ETH
- 巴西金融科技公司 Meliuz 推出新策略以增持其比特币储备
- CryptoQuant 分析师:ETH 正处于最强周期之一
- 美联储 9 月降息 50 个基点概率为 6.6%
- USDH 竞标战况:Native Markets 当前获 71.18%质押份额支持,获胜概率升至 98.1%
- Balaner:MKR 迁移至 SKY 拟于 9 月 18 日截止,逾期或将引发损失
- X Layer 过去 24 小时链上交易量达 7745 万美元,环比上涨 116%
- Binance Alpha 新一期 ZEUS 空投单号收益约 48 美元
- USAT 官网声明:非美国法定货币,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的保险保障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
- Tether 新稳定币 USAT 计划于年底前推出
- 央行数研所所长: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
- 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
- DDC 与 Wintermute 达成合作,以获取现货及衍生品领域场外流动性
- DefiLlama 创始人:因质疑 Figure 数据遭到施压,其大多贷款流程几乎找不到链上支付交易
- 下周宏观重要事件,周四 2:00 美联储 FOMC 将公布利率决议
- 数据:17 家实体 SOL 财库储备已超当前总供应量的 2%,持仓突破 1170 万枚
- 分析:Gemini 为散户投资者预留 30%IPO 份额或使其避免“首日暴涨但难以维持”市场风险
- Vitalik:以太坊计划明年扩展 10 倍,同时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下周宏观展望:“超级央行周”来临,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