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SPACE ID:币安 IEO 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Foresight Talking 实录
本文为 3 月 21 日晚「Foresight Talking IEO 系列丨对话 SPACE ID」AMA 文字摘要,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嘉宾:Jerry,SPACE ID 战略负责人
主持人&整理:Karen,Foresight News 研究员
SPACE ID 在币安 Launchpad 上的 IEO 以及持续的空投活动都获得极高关注, 3 月 21 日 Foresight Talking IEO 系列邀请到了 SPACE ID 战略负责人 Jerry,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SPACE ID 的发展进程和战略规划,对话中 Jerry 还就域名及 DID 赛道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以下为此次 Twitter Space 中精彩分享的文字摘要。
Karen:对于一个成立时间仅仅一年的域名项目而言的话,随着 SPACE ID 不管是从产品还是数据来看,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和突破。首先有请 Jerry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 SPACE ID。
Jerry:我现在在 SPACE ID 负责战略和运营方面的工作,我个人之前的从业经历的话也包括金融行业,然后也在互联网大厂做过战略投资,然后其实是从以太坊 ICO 之后,个人一直开始关注 Crypto 跟区块链,然后之后也是非常幸运和 SPACE ID 团队一起在 DID 赛道做一些自己的尝试。
关于 SPACE ID 这个项目的话,我先做个非常简短的介绍。因为实际上 ENS 还是很牛逼的,给了这个行业一个非常大的启发。
就是在 ENS 出来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这件事很酷,但是里面的交互还是都要基于哈希值这些比较深奥难懂的概念。域名实际上给地址做了一层封装,变得 Human-Readable(人类可读),就是可以转换成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名字,对比 Web2 的话,就像你把 192.168.1.2 这种 IP 地址封装成一个 www.,比如说 baidu.com,就这样每个人都知道的域名。所以我们觉得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一个非常底层的东西。
未来我们在区块链领域想尝试一些非金融的应用的话,比如说这个游戏、社交,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方式的应用的话,我们觉得有一个基础的身份层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毕竟我们不可能永远都通过地址去做交互,还是需要一个身份层,大家基于这个身份层上再去开发这个游戏,包括社交这些应用。
Karen:其实就是 SPACE ID 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就获得了 BNB Chain 的孵化,之后又顺理成章的拿到了 Binance Labs 的种子轮融资,今年 2 月份发布 2.0 版本之后,又完成 1000 万美元的融资,Polychain、Foresight Ventures 这些机构也都对 SPACE ID 进行了投资。Jerry 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SPACE ID 的背景和起源?
Jerry:刚才也提到,比如说我们发现就是说 DID 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那域名是 DID 里的一个比较重要且最基础的一个组件。
目前市场上比如说 ENS,虽然它也很成功,但它现在也只在以太坊上,而且不支持其他的多链的生态,而且现在以太主网的 Gas 费比较贵,就是说很难想象是在以太主网上去做一些这种大规模的应用。
我们也是看到了这个市场有这么一个缺口,的确也是有很多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想要打造的就是一个一站式的,包括域名在内的数字身份平台,我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们目前取得的一些成就。
我们首发的两个域名服务,第一个是从去年开始做的 .bnb,第二个是今年二、三月份正式公开注册的,叫.arb(Arbitrum 上的域名服务)。
如果把我们和 ENS 做对比的话,首先我们是去做多链,未来也会想要做跨链解决方案。ENS 定位是一个做域名发行商,SPACE ID 2.0 平台想进一步去做多链的集成,而不仅仅是一个域名发行商的概念,大家可以发现、注册、交易并且管理「.eth」、「.bnb」和「.arb」域名。
除多链聚合外,我们同时把和域名相关的上下游关联的应用场景都整合在我们最新的产品里,对用户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体验。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延展到 DID 身份。
Karen:你们现在团队规模大概有多少人?
Jerry:大概在 10~20 人,然后我们也会根据未来的规划做持续的扩张。
Karen:目前来说好像很少有项目在做这样的域名聚合尝试。想问一下 Jerry,在您看来,SPACE ID 2.0 与竞品相比的话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Jerry:发行域名实际上没有一个特别的门槛。但想要做好一个域名,需要的工作量或者说整个行业的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Web2 的 www.com 的这种域名是主要针对企业去做的,而 Web3 域名定义的是一个个人的数字身份的概念,会有比较高的一个 to C 属性,对产品 C 端的运营要求,怎么样去打造一个共识,怎么样去打造社区,实际上还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
同时 Web3 域名也需要面向 B 端用户,就是域名要真的能在各种应用场景去落地的话,需要各个项目方去集成的。
此外,还需要面向开发者,尽可能的去把域名封装工具的这种 API 或者 SDK 做得更加简单易用,来作为开发者产品中间层。
域名项目最终能跑出来的其实还是凤毛麟角。
Karen:Jerry 能不能透露一下目前有多少应用和交易所钱包有集成 SPACE ID?
Jerry:从正式产品上线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的。.bnb 和 .arb 总的域名数量加起来应该是 60 万~65 万水平,相应的独立地址数可能是 30 万 -40 万。
应用集成的话,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 个应用,集成了 SPACE ID 的运营服务。比如说钱包方面集成的话,主流的 Trust Wallet、BitKeep、TokenPocket 超过 20 家钱包相关的 DApp 也已经集成了 SPACE ID 的域名服务。
Karen:那 SPACE ID 后续的一个战略计划或者是发展计划是怎么样的?
Jerry:后续的话我们还是会持续的推进重要项目的集成,将到.bnb 跟到.arb 应用到整个 BNB Chain 和 Arbitrum 生态系统当中。
除了钱包之外,还有区块链浏览器,像 BscScan 也已经集成了.bnb,还有.bnb 上会有一些游戏类、社交类项目,这类项目的话去集成域名是一个比较好的场景,在链上去玩游戏、交互的时候,看到名字总比看到地址的体验要好。
然后我们也会在集成的深度上去做更深的考量。目前 Web3 整体门槛还是比较高。提倡域名是降低门槛的一个重要部分。那理想中未来的应用应该不再出现任何让人看不懂的就是一串乱码地址,应该都是用域名去做一个封装。在钱包层面我们也看到最近智能合约钱包、账户抽象钱包发展得也挺好的,然后未来是有机会把一些痛点,比如说 Gas 或者助记词做得更加无感的。
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和钱包,包括其他一些跟链上身份相关的,不管是数据也好,还是入口,去做一个更深度的集成,让用户更加无感地参与 Web3。
其他我们会继续推进主打的多链的支持,甚至会在跨链方面去做一些想法和尝试。
然后,我们可能也会做一些这种运营方面的基础设施。对,项目方等可以利用我们这套基础设施去做一个他们符合他们自己需求的运营服务。
最终愿景的话,其实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是想打造一个 Universal Name,就是可以聚合你各条链上的域名,或者你各条链上的资产跟身份的,最终的话还是希望是变成一个真正打造数字身份的概念。除了域名,钱包、NFT 头像、链上交互记录、链上 credential(凭证)、Reputation(声誉)以及 Web2 跟 Web3 结合的一些数据,这些点其实是可以串成一条线的。
Karen:你们有计划添加子域名吗?
Jerry:子域名我们也是有计划的。像在 Web2 的话,用 Google.com 或者 Gmail 很容易就可以有一套这种账户体系出来。Web3 的确是缺乏一类账户体系的,像子域名实际上是非常适合用来做这套项目体系的。
Karen:总的来说 SPACE ID 后续的发展计划还是主要围绕持续的项目集成,降低门槛,构建无感体验,以及多链、跨链支持这几方面来努力。针对后续的代币奖励机制,Jerry 能不能详细展开给大家讲一下。
Jerry:针对空投计划,第一阶段已经宣布了,符合资格的用户明天就可以去官网领取空投。
未来的一些运营计划的话,网站上会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呈现。有一个叫 Voyage 的入口,你可以看到你过去的旅程,以及我们未来的一些运营活动。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 Voyage 2 是以 Referral 邀请新用户为主题的活动,只要是在第一轮空投的快照期之后,来注册.bnb 或.arb 域名的用户,都算新用户,注册之后获得一个 Voyage Box,就是一个有点像盲盒一样的小宝箱。具体的开分机制现在还没公布,现在是可以领箱子。这周四我们会公布一个开箱方案。
在这个活动里,我们鼓励大家去帮我们邀请一些 Web3 里资深的一些社区,比如说,我们给这个箱子也设了一些稀有度等级,如果你能邀请一个蓝筹 NFT 社区的用户来我们这儿注册.bnb 或 .arb 域名的话,对于这个邀请者和被邀请者,我们都会给到一个最高的等级稀有度的这么一个宝箱,会开出来一个最高档次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去和蓝筹 NF 社区有一些更多的互动,大家一起去把生态做大。
后续的话,我们还会陆续的推出新的 Voyage 活动,可以在我们官网上路线图里看到给出的一些线索。
Karen:目前的域名和 DID 存在非多链、不能跨链、隐私、落地的应用场景受限这样的痛点,对于项目方来说,这也是比较大的挑战。在您看来的话,就是当前这些域名等 DID 类项目,面临的主要瓶颈还有哪些?
Jerry: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是,现在整体的基础设施方面的门槛太高,导致新用户很难加入,这是痛点,但同时也是机会。
DID 类项目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大家可能做的东西都跟多多少少有些关系,但可能会是相对散一些。比如说域名、PFP 头像、钱包,凭证、声誉,但现在还没有一个环把这些相关的数据、相关的入口都给串起来。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域名是非常适合去做这么一个抓手的,可以作为一个集成 Web3 跟 DID 相关的数字身份相关的信息的这么一个入口级别的东西.
Karen:您认为在 Web3 的持续发展中,域名和 DID 会赋能哪些赛道,或者说它还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Jerry:短期之内可能想空间比较大的还是说游戏跟社交,基于链上的话,可能会有一套新的玩法,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宝藏、积分都可以 NFT 化。
包括社交也是可以用 Web3 的方式去做的话,能够将社交关系放到链上,对比微信这些的话,更加去中心化,等于说你的社交关系网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可以用关系网去登录微信,或者登录其他一些社交应用。
我觉得可能现在距离比较理想的场景还稍微有些距离,还是因为现在整个 Web3 的基础设施层面的东西还没有完全建好。
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去做域名的一个核心逻辑,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定义用户身份的非常基础的组件,对于 Web3 上面的项目方来说,也会是一个建立它的一套用户体系\账号体系\会员体系的这么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当这些身份层和账号体系的东西被做出来之后,上面的应用才会得到一个更加跨越的发展。
Karen:那 Jerry 您是如何看待域名和 DID 在 Web3 世界中的重要性的呢?
Jerry:在现实世界里你的身份可能是由你的身份证、或者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这类定义的,现实身份的数字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价值捕获最高的可能就是微信、支付、Google,在网页端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一个你的 Gmail 账户,它会聚合各种各样的东西,你只要有了一个 Gmail,你在网页端去登录任何的应用,都可以直接 login in,你的 Gmail 就是一个身份性的存在,里面也承载了大量的在 Web2 里这个活动的数据,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我们觉得在 Web3 里现在还是缺乏一个这样一个入口级别的存在,也阻碍了现在 Web3 里其他应用的发展。
把 DID 做好之后,它的价值也是无比巨大的。对于 Web3,相比 Web2 或者说相比微信支付来说,更重要的一点还是我之前说的托管跟非托非托管的概念,微信支付宝会牺牲你对于你自己数据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而做出的妥协。
在 Web3,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做一个更加开放的 DID,你拿回自己的数据所有权,你可以做到一个互操作性更强的体验,更好的生态。
Web3 里,大家很多的重要项目都是基于开源的协议去做的,我们有了一个 DID 之后,数据都汇聚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数据去和 Web3 中各种各样的协议去做访问,不存在之前提的这种数据不互通等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把所有权拿回了自己手中,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创造出的价值,可能更多的就会回归本身,而不是说被一些大公司所捕获。这是我们对于整个 DID 跟 Web3 未来一个比较乐观的一个愿景。
Karen:总结下来就是,DID 不仅仅是一个 Web3 身份的代表,也是社交、DeFi、游戏和元宇宙的一个声誉展示、信用基石。
其实 DID 项目尤其是域名来说马太效应非常强,占据先发优势的域名项目会有非常大的主导权和赛道优势,目前来看的话,ENS、SPACE ID 以及 ARB ID 目前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那长期来看的话,SPACE ID 目前在不断的集成到更多的交易所和钱包,也在扩展使用场景,同时在构建类似 Gmail、支付宝的 Web3 一站式身份平台。
值得提一下的是,上周北京市发布的推动互联网 3.0 发展的方案中有指出,会支持开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技术研发,支撑构建互联网 3.0 可信虚拟系统。虽然说目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 did 关系不是非常大,但是当之后 Web3 以规模级别的增长趋势发展的话,用户基数和使用场景会激增。
比推快讯
更多 >>- 特朗普将于周六凌晨 5 点签署美丽大法案
- IMF 警告:特朗普税法案可能加剧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问题
- 美财长:预计约有 100 个国家将获得至少 10%的对等关税,将宣布多项贸易协议
- IBIT 现已成为贝莱德旗下收入第三高的 ETF,在 1197 只基金中脱颖而出
- 美财长:预计稳定币立法将推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 美财长:特朗普将决定是否延长贸易谈判
- 为拖延美丽大法案法案通过,美民主党领袖演讲时长打破众议院纪录
- Ondo与Pantera Capital计划投资2.5亿美元于RWA项目
- Tom Lee旗下Bitmine因ETH储备策略一周内暴涨3000%
- 游戏工作室 Distinct Possibility Studios 完成 3050 万美元融资, Bitkfraft Ventures 和 Brevan Howard Digital 共同领投
- Riot Platforms 6 月挖矿产出 450 枚 BTC,目前持有 19273 枚 BTC
- 美财长:秋季将着手新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工作
- 美财长贝森特:若美联储此次会议不降息,或许九月份的降息幅度会更大
- Distinct Possibility Studios 完成 3050 万美元融资,Bitkraft Ventures 与 Brevan Howard Digital 共同领投
- MARA:比特币持仓达 5 万枚,年底算力目标提升至 75 EH/s
- 华尔街恐惧与贪婪指数升至极度贪婪区域
- HashKey Capital CEO:下一个新时代将由加密原生平台而非传统金融主导
- Backpack:今日所有持仓用户获双倍积分奖励,维护期遭受非预期亏损用户可申请赔付
- 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或将迎来一段较高通胀水平的时期
- 美参议员 Cynthia Lummis 提出全面加密税收改革法案,提议小额交易免税、取消质押双重征税
- 上半年稳定币占机构场外交易总量的 74.6%,其中 USDC 交易量同比增长 29 倍
- 分析师:比特币逼近新高但交易员仍表现出看跌情绪,空头激增或引发潜在空头挤压
- Metaplanet 持股人数达 128,073 人,三个月内增长超一倍
- 美股 BMNR 涨幅扩大至 64.2%
- 市场消息:美国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伊朗的新制裁措施
- Sentora:99%的 BTC 持有者目前处于盈利状态
- 四部门组织开展 2025 年元宇宙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 DWF 合伙人:比特币和加密相关股票或将创新高,部分山寨币将跟涨
- 英国央行行长警告:稳定币威胁公众对货币的信任
- 疑似 Matrixport 关联地址近 24 小时提取 40,734 枚 ETH
- 美股加密概念股普涨,BMNR 涨 17.66%
- 特朗普:今日的数据是个好消息,比预期要好得多
- ZachXBT:WhiteRock 创始人因涉嫌参与 Zkasino 退出骗局被捕
- The Open Platform 完成 2850 万美元 A 轮融资,Ribbit Capital 领投
- YZi Labs 40 分钟前向 Binance 转入 501.7 万枚 HOOK,约合 56 万美元
- 非农数据大超预期,美三大股指小幅高开
- SOL 版微策略DDC 再次增持 17760 枚 SOL
- 特朗普明天将举行税改法案签字仪式
- 美股上市公司 Nano Labs 购入价值约 5000 万美元 BNB,数字资产储备增至 1.6 亿美元
- Bo Hines:美国稳定币立法生效后,加密行业规模或会达到“15 万亿-20 万亿美元”
- Tether 与 Adecoagro 将在巴西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比特币挖矿
- 京北方:与国富量子签署合作协议,聚焦虚拟资产及数字货币业务
- 美国就业市场持稳,美联储或推迟至 9 月再重启降息
- 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标普 500 指数期货一度升至盘中高点
- BTC 跌破 109,000 美元
- 分析师:美联储有更长时间不降息的理由
- 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利率期货交易员放弃对 7 月美联储降息的押注
- 美国 6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公布 14.7 万人
- 美国 6 月失业率 4.1%,预期 4.3%
- 美国至 6 月 28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3.3 万人,预期 24 万人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OpenAI直接拆台,Robinhood的「代币化股权」惹了谁?
- 特朗普将于周六凌晨 5 点签署美丽大法案
- IMF 警告:特朗普税法案可能加剧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问题
- 美财长:预计约有 100 个国家将获得至少 10%的对等关税,将宣布多项贸易协议
- IBIT 现已成为贝莱德旗下收入第三高的 ETF,在 1197 只基金中脱颖而出
- 美财长:预计稳定币立法将推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 美财长:特朗普将决定是否延长贸易谈判
- 为拖延美丽大法案法案通过,美民主党领袖演讲时长打破众议院纪录
- Ondo与Pantera Capital计划投资2.5亿美元于RWA项目
- Tom Lee旗下Bitmine因ETH储备策略一周内暴涨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