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Web3经济中的所有权真实存在吗?
撰文:0×76
目前许多主流叙事认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的 Web3 产品,能够通过发行代币赋予用户以真正的资产所有权。如区块链游戏可以将传统游戏中的游戏资产,由游戏公司托管变为玩家自己持有;而 NFT 技术则赋予创作者以真正的作品所有权,并可以据此对创作者进行更好地激励。
的确,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资产的托管问题。但在失去中心化机构的帮助后,构建链上所有权其实遇到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了用户权益被侵害,另一方面也为一些项目方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操作空间。
因此,本篇文章就将重点集中在所有权经济的基础问题上,探讨哪些代币真的可以代表资产所有权,而哪些代币其实是比传统 Web2 更加中心化的强信任资产。
拥有代币不等于拥有资产所有权
许多人会习惯性地将持有代币等价为获得资产的所有权。如持有某个项目的治理代币,就好像获得了对该项目的所有权;持有某个链游的 NFT,就获得了对该游戏装备的所有权。
然而代币并不天然等价于资产,很多时候代币就像现代汉语中「票」的概念一样,只是一种可被用来承载各类不同资产的通用媒介。随着其被用于承载各种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种通用媒介才会进一步演变成具体的资产类别。
因此,附着在代币上的各种具体权利,才是决定其成为哪类资产的核心要素。目前市场中简单的将持有代币等价于赋予用户以某某所有权的叙事,其实都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就像一张演唱会门票之所以有价值,不在于你手中那张印刷精美的纸片,而取决于主办方在未来交付一场演出的承诺;一张银行存单之所以有价值,也不在于你手中盖有银行印章的纸条,而是来源于其在一定时间后还本付息的义务。
而如果他们不按照当时订立的契约履行交付演出或兑付资金的承诺,其所在的司法体系就会让其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这其实才是绝大多数权利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就是当这个权利被侵犯后,能够有相应的暴力机构来为被侵犯人提供救济服务。
并不是你单方面宣布或定义了一个权利,这个权利就能真的存在。所有没有救济措施的权利,本质上都是一纸空文,也必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救济则无权利(A right without remedy is not right)。
因此,如果没有对资产相关权利的有效保护措施,那么其实很难说用户真正获得了资产的所有权。
哪些代币真正具有资产所有权?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链上资产类别,看看哪些是真正能够代表所有权的代币,而哪些只是精心包装的中心化资产。
治理代币
虽然 Web3 项目并不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而存在,但其发行的治理代币,却经常被等同于 Web3 项目的所有权凭证。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治理代币都与股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两点:
一是治理范围的差异。公司股票所代表的治理权,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事、财务等一切事项作出决议。而许多 Web3 项目的治理权却是「有限」治理权,这些治理权虽然可以投票修改一些协议的参数,但却无法阻止项目方转移项目金库中的资金。
二是执行过程的差异。虽然治理代币的持有者可以对议案作出决议,但对决议的执行依然要依靠项目团队主动进行。但如果这些项目方并不真正履行自己的义务,治理代币的持有者往往也无能为力。
因此,判断治理代币是否真能代表 Web3 项目的所有权,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治理权不能受限,凡是不能决定协议金库使用方式的治理权,都可以近似视为假的治理权;二是治理通过的决议,能够在链上得到自动执行。
虽然要求全部采用链上治理的难度很大,但鉴于目前治理的执行过程很难获得司法体系的保障,因此链下执行的治理权事实上都处于不受监管的裸奔状态。根据「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这种缺乏有效救济手段的权利往往很难受到保障。
因此仅从信任假设的强弱来说,目前无法通过链上实施治理的治理代币,其中心化风险相较于有法律保护的公司股票往往更高。
不过虽然难度较高,但目前依然有不少 Web3 项目能够依靠全面的链上治理实现治理权的去中心化。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于 DeFi 领域。以 Compound 为例,其治理过程基本实现了全链上治理。从下方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ompound 用于表决的治理提案并不是文字形式,而是都以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代码来提交,一旦表决通过,治理合约就会依据已经写好的逻辑自动实施部署。
这种纯链上的治理过程消除了对团队严格执行表决结果的信任假设,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去信任化。因此,这类治理代币的持有者,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取得了这个项目的部分所有权。

游戏装备
与治理代币类似,许多链游的 NFT 虽然解决了传统游戏中游戏装备的托管问题,但对于这些 NFT 在游戏中的使用方式,却依然需要依靠项目方运行的中心化服务器提供保障。
因此判断链游 NFT 是否真的代表资产所有权,其实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指标:一是这些 NFT 是否被游戏运营方托管;二是游戏的核心逻辑是否上链。
其中第一条绝大部分链游都可以符合要求,即便有些 NFT 在参与游戏时采用了托管模式,但用户依然可以随时将 NFT 提取到链上。
而更为关键的是第二条。目前许多链游由于底层公链性能的限制,不得不将游戏的核心逻辑运行在链下服务器中。这时一旦项目方对相关代码进行更改甚至停服跑路,用户资产的游戏功能也将一夜归零。因此采用这种架构的游戏很难说通过 NFT 使用户获得了游戏装备的真正所有权。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需要链游开发团队的积极配合,更关键的是底层公链的性能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许多扩容方案如 StarkNet 以及 Arweave,正在尝试开发将游戏主要逻辑都部署在链上的「全链链游」。如果这个方向在未来真的能够走通,才算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游戏玩家无法获得游戏资产所有权的问题。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可以说是目前实现用户所有权最为成功的一个细分类别了。由于金融资产中的债权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智能进行编程,因此这类债权凭证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去信任化,不依靠链下司法系统也能很好的保障用户所有权。
这类典型代币包括 Compound 发行的 cToken,Aave 的 aToken,以及 Uniswap 的 LP Token(V2 版本)或 LP NFT(V3 版本)等。这些代表金融债权的代币的持有者,可以随时从相关的合约金库中,按约定数量赎回自己的资产。既不需要指望项目方信守承诺,也不需要链下的司法系统提供救济措施。
除此以外,以 USDT 与 USDC 为代表的中心化稳定币,虽然并没有解决资产的托管问题,并且要依靠比较强的信任假设(信任托管方,并且信任美国政府不会查封托管账户)。但由于其中涉及的信任主体如 Circle、Tether 等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链下司法系统的监管和保护,导致用户的托管资产处于一定程度的监管范围内,依靠传统的方式,相对较好地保护了用户的资产所有权。
「链改」资产
上文几个资产类别都由原生的区块链全队打造,但在最近两轮熊市中,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所谓的「链改」项目。这类项目的构建方式,基本都可以概括为链下资产的凭证上链(不是真资产上链),同时这些资产对应的权利,也基本需要依靠传统的司法体系进行保障,当然也无法做到完全的去信任化。
因此判断这类链改代币是否真能赋予用户以所有权,也不能仅仅通过分析其所谓代币经济,而是要看其权利是否能够得到链下司法体系的有效保护。所以这类项目虽然发行了代币,但从其实质上来讲,可能更应该归类为 Web2 项目更为合适。
谨防概念套利或监管套利
这里之所以要花费大量篇幅梳理关于所有权的相关概念,主要是因为在之前牛市中出现了太多通过所有权概念进行概念套利或监管套利的行为。
回顾过去两年多的历史可以发现,许多项目发行的治理代币往往只具有受限制的治理权限(管不了钱),而二级市场却依然不吝于对其按照股票的估值标准进行炒作。
而主打 X2E 概念的各类 GameFi 链游,也大多需要依靠中心化服务器运行游戏的核心逻辑。一边打着赋予用户所有权的旗号发行代币和 NFT 获取收入,一边自己牢牢掌控着游戏世界中的生杀大权。不但可以随意修改游戏规则,甚至可以不受制约的转移项目资金,可以说将 Web3 的优势(没有监管)与 Web2 的特点(中心化)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项目方利益的最大化。
以上这些都可以归类为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
我们在构建一个 Web3 项目时,其核心目标不应是简单的进行资产上链或者发币,而是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解决之前难以解决的信任问题,进而不断增加各参与方的信任程度,降低构建信任的成本,这些才是 Web3 项目能够提高效率的根本原因。
链上发行的代币并不一定是去中心化资产,甚至有可能只是包着 Web3 外衣,进而进行监管套利的无监管 Web2 资产。
如果不在增信上下功夫,而仅仅将重心放在代币经济的设计上,不但容易引起金融泡沫,甚至都无法向用户交付一个真正代表所有权的资产类别,那么一切关于 Web3 的所有权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比推快讯
更多 >>- 前 100%胜率巨鲸持续加仓 25 倍 ETH 空单,仓位规模 2400 万美元
- “扛单巨鲸”加仓以太坊空单至 6000 枚 ETH,清算价降至 3466.65 美元
- 数据:ALICE 跌超 13%,BEL 跌超 21%
- 泰国财长:将加强对加密货币、黄金、外汇及现金交易的监管力度
- 分析师:Strategy 股票交易价格必须高于 183.19 美元才可避免抛售比特币偿还债务
- Chainlink 启动 Rewards 第一季计划,九个 Build 项目将参与代币分发
- 瑞典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Virtune 在纳斯达克等交易所推出加密货币指数 ETP,STABLE
- Yei Finance:fastUSD 市场出现异常,已暂停协议
- Binance Alpha 本期 TRUST 空投单号收益约 82 美元
- Bithumb 将上线 TRUST 韩元交易对
- Arthur Hayes:共和党被民主党彻底击败,是时候重启印钞机
- Bitwise:比特币已接近“触底”,机构投资者仍持看涨态度
- 方程式公开其 Binance 实盘聪明钱收益,位列全时段排行榜第 4 和第 6 位
- Kiln 集成 Chainlink CRE 和 ACE 以支持下一代链上收益产品
- 香港警方就 JPEX 案检控 16 人,警方已冻结资产约 2.28 亿港元,主脑仍在逃
- 印度马德拉斯高等法院裁定 XRP 为财产,受刑法保护
- CryptoQuant:BTC 守住 10.1 万美元则视为买入机会,日线失守或打击牛市结构
- 观点:特朗普特赦争议,分析师揭赦免背后利益
- 数据:巨鲸地址向币安转入约 1 亿美元 USDT
- 分析:市场流动性日益短缺,复苏仍需盘整期
- 比特币反弹重回 100,000 美元上方,市场避险情绪加剧
- Bitget 链上交易 Onchain 集成 Morph Chain
- 数据:欧洲股市低开,德国 DAX 指数跌 0.6%
- Metaplanet 通过抵押其比特币资产筹集 1 亿美元,将用于增持比特币及扩大收益业务
- Legion:下一代币销售项目为 DeFi 执行引擎 Makina
- 今晚 ADP 成美政府停摆下的稀缺风向标,本周非农仍料将缺席
- 某聪明钱已转为做多 ETH、BTC、SOL 和 UNI,盈利 2370 万美元
- GIGGLE 日内涨超 180%,现报 139 USDT
- Matrixport:比特币正接近超卖区域,当前价位可考虑逢低布局
- 数据:“1011 内幕巨鲸”已加仓 BTC 和 ETH 多单,目前整体仓位浮亏超 350 万美元
- 数据:反 CZ 巨鲸已从做空 ETH 转为做多,目前持有 32,802 个 ETH 多头仓位
- Arthur Hayes:当美国政府停摆结束,BTC 将上涨,ZEC 也将上涨
- 香港证监会出台措施推动数字资产市场全球联通
- 瑞士比特币资管公司 FUTURE 完成约 3460 万美元战略融资
- 加密支付卡提供商 Dupay 将停止运营
- 加拿大公布 2025 年稳定币监管计划
- 某交易员持有 591 万枚 JELLYJELLY 超 9 个月,总计获利 106 万美元
- 分析师:到 2026 年末,美债 10 年期收益率下看 3.5%
- 预告:10 月 ADP 就业人数今晚如期公布,多数美国经济数据将断档超 60 天
- 新火科技控股宣布推出Bitfire,进军全球数字资产管理市场
- 白宫称特朗普签署 CZ 赦免令前经过了严肃和彻底的审查
- GIGGLE 短时上涨 20%,市值一度回升至 1.3 亿美元
- 日韩股市大幅收低,韩国首尔综指跌近 3%
- 软银和 OpenAI 共同推出合资企业 SB OAI Japan,计划 2026 年上市
- Monad 联创:今日测试网将完成主网上线前预期的所有行为变更
- 分析:短期下跌应被当做噪音而忽略,货币宽松周期已成现实
- Bitget 第 15 期合约商城开放不限额兑换,凭积分兑换 USDT 或黄金饰品
- 某巨鲸从 OKX 提取 108,158 枚 SOL 并进行质押,价值 1620 万美元
- 澳大利亚前橄榄球明星因涉嫌加密货币盗窃被捕
- 何一:每个周期都有人心灰意冷退出市场,也有人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前 100%胜率巨鲸持续加仓 25 倍 ETH 空单,仓位规模 2400 万美元
- “扛单巨鲸”加仓以太坊空单至 6000 枚 ETH,清算价降至 3466.65 美元
- 数据:ALICE 跌超 13%,BEL 跌超 21%
- 泰国财长:将加强对加密货币、黄金、外汇及现金交易的监管力度
- 分析师:Strategy 股票交易价格必须高于 183.19 美元才可避免抛售比特币偿还债务
- Chainlink 启动 Rewards 第一季计划,九个 Build 项目将参与代币分发
- 瑞典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Virtune 在纳斯达克等交易所推出加密货币指数 ETP,STABLE
- Yei Finance:fastUSD 市场出现异常,已暂停协议
- Binance Alpha 本期 TRUST 空投单号收益约 82 美元
- Bithumb 将上线 TRUST 韩元交易对
比推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