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yer1 转型 Layer2,漫谈“以太坊 Layer2”背后的生意经
L2 这门生意,可以很快见效,但愿不要涸泽而渔。
撰文:David,TechFlow Research
做 L2,最近似乎成为了一种热潮。
从新兴项目到老牌公链,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L2 解决方案。
7 月 17 日,由 BitDAO 孵化,采用 Optimistic Rollup 的模块化 L2 解决方案 Mantle Network 上线主网;
7 月 18 日,小狐狸钱包 (Metamask) 母公司 Consensys 研发的 L2 解决方案 Linea 也开放主网 Alpha 版本;
更早之前,Coinbase 也宣布了其 L2 解决方案 BASE 的测试网络。
最近,甚至老牌公链 Celo 在其内部论坛中发布提案,呼吁将自己的发展方向由独立的 Layer1 公链,转为与以太坊兼容的 L2 方案。
依稀记得两年前的新公链之争,各路诸侯都是以“以太坊 killer”的姿态出现,试图“干掉”以太坊;而今扎堆做 L2,则更像“以太坊 Builder”,通过技术优化来“分担”以太坊的性能问题。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前者正面竞争,后者优雅寄生。
现在,为何大家纷纷热衷投入 L2 的怀抱,而看不到扎堆搞新公链的现象了?是新公链不香了, 还是 L2 确实能够带来新的叙事和收益?
L2,一门见效更快的生意
Mantle 和 Linea 这种一开始就奔着 L2 去的解决方案我们就不再赘述,其对外叙事无外乎是提高 ETH 的可扩展性以及降低费用,为应用和用户创造更好的交互体验。
而 Celo 这种本就是 L1 的公链选择做 L2,第一眼的直观反应就是“妥协开倒车”——与 ETH 竞争的公链,是通过不破不立的方式来解决以太坊的缺点,即“我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而反过来又选择成为以太坊的 L2,颇有一种投降加盟的意味。
个中缘由,我们可以先来看看 Celo 自己是怎么说的:
兼容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所带来的好处无法反驳,但笔者觉得没有触及到核心利益: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项目选择单独做一条 L1 正面刚,或是借势寄生于以太坊,用 L2 的方式来跑马圈地?
答案是成本与收益。
来自闪电 HSL 的文章《做 Rollup 是一门好生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意视角:无论是开发 L1 还是 L2,都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并创造价值。然而,从商业角度来看,L2 似乎更能挣钱。
业务模式:L2–>与 ETH 主链功能等效 –>gas 费更低,速度更快 –>吸引 dapp 和用户 –>增加链上交易量;
L2 收入:用户 L2 链上交易所支付的 gas 费;
L2 支出:L2 运营商定期将 Rollup 的交易批量打包上传到以太坊 L1,支出 gas 费;
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即运营 L2 rollup 模式大概的毛利;因此,只要 L2 上的应用和 TVL 越多,就会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用户交易,使得 L2 的运营方在支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做大收入,进而提高利润。
而在成本方面,Rollup 不需要研发复杂的共识机制,其理论上也不需要代币(哪怕现在的项目有),最低只需要一台服务器就可以启动运行,最核心的技术组件都可以用 Optimistic 或 Arbitrum 来搭建,相当于有了完整的开源解决方案,难度肯定低于单独做一条 L1。
相比之下,开发一条新的公链(L1)的成本和难度都要高得多:
-
首先,你需要开发一套市场能买账的共识机制,这需要大量的研发资源、时间和积累;
-
其次,你需要吸引足够多的节点参与你的网络,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
最后,你需要构建一些差异化的叙事,如主打隐私或者安全等…
同时,数据也在印证着成本收益的分析。
来自 Token Terminal 的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收入排前十的项目,如果仅看公链层,也仅有以太坊、波场和 BNB Chain 入围,而 L2 中的 Arbitrum 也在这个排行中。考虑到这几条 L1 和 Arbitrum 在建设时间长短上的对比,显然 Arbitrum 在纯收入上的性价比更胜一筹。
另外,在熊市环境下,面向 VC 讲故事更难融资,散户更难买账,做一条新 L1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必然历经波折,项目方自己通过资本市场,将 Token 进行变现,这种挣钱的路明显变得更加难走,因此远不如做一条 L2 来的实在和划算。
与其从 0 到 1 去肝一条充满特色的公链,投入大,见效慢;不如寄生于以太坊的 L2 中,投入小,见效相对快。
更为重要的是“流量生意”,即用户从哪里来。
如前所述,TVL 和交易量是 L2 们能否获取收入的关键,这背后则依赖于更多用户的进入。
Coinbase 、Metamask 或者币安做 L2,天然就可以将其 CEX 或钱包业务中的存量用户通过产品集成的方式引入 L2 中,在获客成本上具有初创团队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诸如 Celo 等 L1 转变成 L2,也可以将 L1 上已有的用户进行迁移,只是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
但无论如何,项目和资本选择做 L2,大多还是从自家产品生态或以太坊生态中的存量用户启动,进而再扩展到更多的合作场景中(如 Polygon 在 Web2 领域的动作)。
L1 是死海,L2 已近红海?
上文只是从 L1 和 L2 自身的一些内部特点进行分析,而如果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选择做 L2 就更容易理解了。
来自 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的公链共有近 200 条。排除其中包括的数十条 L2,大概意味着我们面临着近 190 条 L1 公链。
因此,目前的 L1 赛道更像是死海:盐(密)度超标,竞争激烈。
占据用户心智的公链就那么几条,更何况随着近几年的黑天鹅事件以及资本的撤出,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公链目前在各类用户活跃、收入构成、交易量等等指标看板中已经不见了踪影。
大多数 L1 们,概念还在,但并非生机盎然。选择跳入死海从生意上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比之下,L2 的大池子情况会稍好一些。
L2 总的 TVL,拉长时间来看仍然处于一个增长的上升态势;
竞争格局上,目前 L2Beat 能统计到的 L2 共有 26 条,竞争压力大概是 L1 的七分之一。同时在市场份额上虽然跑出了 Arb 和 OP 两个大头,但其他项目的市占率相对零散且平均,其中再跑出一个大头的机会更大。
不过,考虑技术架构,存量市场上不同技术栈的 L2 已经有了典型的代表:
-
采用 Optimistic rollup 的 OPtimism 和 Arbitrum;
-
采用 Zk-Proof 的有 Zksync 以及 Starknet;
-
基于 OP Stack 构建的 Base;
-
Consensys 推出的 EVM 兼容链 Linea;
-
Polygon 推出的 Zk-EVM 等….
虽然谈不上蓝海,但相较于 L1 来说仍有机会。
而随着今年以太坊技术升级的完成以及后续几个升级,围绕性能做文章的叙事将长期存在,L2 们仍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窗口;同时熊市中能够持续保持热度的叙事和赛道并不多,L2 在注意力和资金稀缺的大环境中,也有持续被关注的优势。
因此从竞争格局和外部环境来看,做 L2 目前似乎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L2 的生意,服务于谁?
在生意之外,笔者感到了一种圈子中的“冗余”。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项目从一条 L1 迁移到另一条 L1,从支持一条 L2 到支持更多的 L2。项目们跨着链跑来跑去,同时链本身也越来越多。
换一个生态,就能又跑马圈地一次,聚集又一波资源,俘获又一波用户。L1 和 L2 们某种程度上像是尚未开发的殖民地,忽略技术细节的差别,同样的业务换一个地方又能来一次。
我们需要那么多“地方”吗?这么多地方服务于谁?
资本需要、撸毛需要、scam 需要、叙事需要…. 唯独正常的需求可能不需要。
如果所有的 L2 都在无差别地谈费用更低,速度更快,那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毕竟作为最终用户,技术过程并不重要,使用结果一致的情况下,越来越卷的 L2 可以互为替代品。
历史表明,新公链运动一轮下来,以太坊还是那个以太坊,反而在竞争中更加壮大了。
对于目前 L2 的状态来说会不会也是如此?从蓝海到红海再到死海,一轮撒钱过后,项目密度越来越大,最终留在水面上的也就是那么一到两个,而水池中的用户可能没有几个。
L2 这门生意经,可以很快见效,但愿不要竭泽而渔。
比推快讯
更多 >>- 数据:英国上市公司 Vinanz 首次购入 16.9 枚比特币, 总价值约 175 万美元
- 深圳打印机公司天生智能官方驱动程序被发现携带后门,黑客盗取 9.3 枚比特币
- SunPump 将联合 TRON 生态平台 JUST 于 5 月 20 日举行稳定币主题 Space
- 迪拜监管机构将加密新规的合规截止日期设定为 6 月 19 日
- 美国参议员今晚将对推进稳定币法案进行投票
- 某鲸鱼清仓 3022 枚 ETH,19 天内获利 147 万美元
- Arthur Hayes:美债收益率飙升若引发波动加剧,美联储或将迅速开启放水
- QCP:尽管特朗普施压宏观市场,BTC 依旧展现避险韧性
- 欧洲金融科技公司 Trade Republic 获德国 BaFin 完整 MiCA 牌照
- 贝莱德 BUIDL 基金 95%以上资产代币化于以太坊生态
- 克里姆林宫:普京和特朗普将于今晚 22:00 通话
- 链游 Tatsumeeko 已停止开发
- 一新地址从 Binance 提出 500 枚 BTC,约 5158 万美元
- Matrixdock 上线 XAUm“智能定投”功能,实现黄金定投“双收益”
- 某机构向 CEX 转入 350 万枚 LDO,约 310 万美元
- SOON:代币空投查询已上线
- Tether 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超越德国
- Binance Alpha 积分达到 194 将可获得 294 枚 XTER 空投
- 币安 Alpha 上新:Xterio (XTER)
- SOON 发布空投检查页面
- SOON 创始人长文宣布直播跟单产品并开放空投链接
- 新加坡银行:美债避险地位岌岌可危,凸显美元见顶观点
- 某鲸鱼今日花费逾 500 万美元建仓一揽子 Solana 生态 Meme 币
- Matrixport:前瞻性牛熊指标转向看涨,比特币或将再创新高
- 巨鲸近 10 天在 Hyperliquid 做多累计损失 92.9 万美元
- 分析师:美国例外主义面临四大威胁,特朗普制造业回流计划将失败
- BitMEX 发布 RLUSD 相关视频,暗示或有合作计划
- 历史今日:距 2021 年519比特币单日跌超 30%已 4 周年
- Ripple 获迪拜监管许可,宣布与 Zand Bank 和 Mamo 达成区块链支付合作
- SunPump 与交易所 BingX 达成生态合作
- 数据:2,068 枚 BTC 从未知钱包转移至 Antpool,约合 2.13 亿美元
- Upbit 发布 XEM 及 STMX 交易警告
- Binance Alpha 将上架 SOON,并将向符合条件用户空投
- UBI Network 完成种子轮融资,LF Labs 领投推动 AI × DePIN 基础设施建设
- 特朗普指控哈里斯支付名人代言费参与竞选
- 欧易调整部分永续合约资金费结算频率
- Arbitrum、以太坊和 OP 位列过去 7 天跨链桥资金净流入前三
- Coinbase 因生物识别数据收集在伊利诺伊州面临集体诉讼
- Vitalik 提出以太坊 L1 扩容新方向,强调本地节点与用户隐私
- Jupiter 联创:加密领域三大“蚊子”为垃圾邮件发送者、诈骗者和女巫行为者
- baoskee 承诺本周向 HouseDAO 持有者退款,将制定反拉盘洗钱机制
- 黄仁勋:计划于 7 月开源全球最先进的物理引擎 Newton
- 数据:美国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拉升,一度触及 5%
- Olympus Pact 将于 5 月 20 日全球上线
- 黄仁勋:个人 AI 计算机已全面投产
- Justin Sun 抵达美国,或将参加 22 日举办的 TRUMP 晚宴
- 数据:Four.meme 上周共 89 个代币升级至 PancakeSwap,毕业率为 1.26%
- 黄仁勋:英伟达 AI 算力每 10 年提高 100 万倍
- 黄仁勋:英伟达 Grace Blackwell 开启“实时思考”计算时代
- Metaplanet 再购入 1004 枚 BTC 总持仓升至 7800 枚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数据:英国上市公司 Vinanz 首次购入 16.9 枚比特币, 总价值约 175 万美元
- 深圳打印机公司天生智能官方驱动程序被发现携带后门,黑客盗取 9.3 枚比特币
- SunPump 将联合 TRON 生态平台 JUST 于 5 月 20 日举行稳定币主题 Space
- 迪拜监管机构将加密新规的合规截止日期设定为 6 月 19 日
- 美国参议员今晚将对推进稳定币法案进行投票
- 某鲸鱼清仓 3022 枚 ETH,19 天内获利 147 万美元
- Arthur Hayes:美债收益率飙升若引发波动加剧,美联储或将迅速开启放水
- QCP:尽管特朗普施压宏观市场,BTC 依旧展现避险韧性
- 欧洲金融科技公司 Trade Republic 获德国 BaFin 完整 MiCA 牌照
- 贝莱德 BUIDL 基金 95%以上资产代币化于以太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