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新京报:Web3.0 为什么说是“互联网未来的模样”
近日,随着元宇宙的兴起,Web3.0成为各大厂商、投资人关注的热词。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不久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0热潮下,国内外涌现出的相关商业模式点燃新的投资热情。而对于众多打着Web3.0旗号的产品及部分区块链游戏,也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警惕概念炒作之下的投资风险和隐患。
“什么是Web3.0?”
2021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进行了一场名为“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的听证会,前美国货币审计署署长、时任BitFury首席执行官的布里安·布鲁克斯向国会议员详细科普了Web3.0——“一种可被用户拥有的互联网”。
Web3.0到底有何不同?Web1.0是“可读”的互联网,这个时期的企业代表以搜狐、新浪、网易、YAHOO、Google等传统的门户网站为主,用户只可获取信息,不能够编辑信息;Web2.0是“可读+可写”的互联网,用户不仅可以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平台提供方的云存储技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从早期的博客、微博,到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产品形式的变化,人人都可成为创作者。
从Web1.0到Web2.0,是用户与互联网双向深化信息交互的过程。具体体现为用户为参与主体,App为应用载体,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平台权力的迅速扩张。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在线身份,更像是申请成为“数字领主”的附庸,用户在平台中所生产的内容是否违规、侵权,将由平台判定。
Web2.0时代曾引发社会对于平台治理结构的担忧,平台中心化的网络服务和权力使得用户只是互联网的“过客”,而不能真正地拥有互联网。随着当前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互联网正呈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趋势,Web3.0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较Web1.0和Web2.0而言,Web3.0将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互联网,是基于去中心化理念运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造出来的将多个场景融为一体的新型数字生态系统,将成为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经济、社会、政府等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改革的最新应用成果,包括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数字经济人才对接等板块。图/IC photo
Web3.0将重塑数字经济社会基本格局
随着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元宇宙等新技术概念的普及,Web3.0将会逐渐成为未来网络的主要形态,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Web3.0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源在于它是一场对于中心化数字生态的全局性变革,让流通于数字网络上的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和对应的价值分配权,真正回到数字内容创作者手中:让创作者、价值拥有者实现统一。这种变革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Web3.0将重塑用户与平台之间的“支配-依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数字身份体系。在Web2.0时代,中心化的平台对于储存在平台上的用户身份信息和数据信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到了Web3.0时代,分布式数字身份(Decentralized ID,DID)使用户控制自己的身份管理信息成了可能,并可以用该信息验证并登录任何平台和程序。
Web3.0塑造了一个新的数字空间愿景,尝试构建一个用户和建造者共享产权的新型经济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理念,将原本属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权力下放到用户手上。其表现为用户拥有他们的身份、数据和算法自主权,并且没有像Facebook这样的大平台负责储存和使用用户的数据,也不再需要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
因此,Web3.0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数据信息以及数字资产,也打破了平台对信息管理和算法的垄断,通过机制设计引导人们自发地协调行为,彻底改变用户与平台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极大地挑战了平台的垄断地位,用户可以选择去中心化的替代产品。
其次,Web3.0将重塑财富数字化与数字金融交易的规则体系,建立一套新的数字产权体系。在具体应用中,NFT,这种基于区块链用于确定数字资产产权的技术彻底颠覆了平台中心化的产权管理体系。用户可以自己制作并将NFT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数字化资产的NFT。目前N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对图片、音乐、视频等数字产品以及各种UGC产品的产权保护和流转当中。
而将去中心化的Web3.0概念和技术与金融业务具体相结合,产生“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或将掀起金融业的变革。金融产品的交易信息将会更加透明和安全。在该场景下,用户的账户位于分布式的网络中,平台之间基于互信的协议可以减少藩篱,更加侧重于对产品服务、价值创新的追求,也降低了地理和用户资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限制,推动数字资产的自由流通。
最后,Web3.0将重塑现实和数字空间经济社会活动的边界,推动实体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Web3.0通过全新的去中心化的DNS根域名治理体系,实现端到端访问过程的去中介化。用户可以自己命名和解析域名,技术可以运用到数字资产、数字实体等资源,使得现实和数字空间更好地融合。例如,可将链上数字资产和链下实物资产的价值形成对应。这样不仅能融合虚拟和现实世界,更能进一步重构各行各业的经济形态,实现现实、虚拟资产联动。
![]()
▲2021年9月30日,中国香港,亚洲首个大型数字艺术博览会在香港举行,场地面积逾1800平方米,展出超过40名国际及香港艺术家的高科技艺术创作。图为参观者在旅美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安纳多尔(Refik Anadol)的360度沉浸式艺术装置前自拍、留影,该装置将被转换为NFT(Non-fungible token)并于苏富比网上拍卖。图/IC photo
Web3.0在中国:机遇与挑战
在美国,以布里安·布鲁克斯为代表的相关人士正在大力推动联邦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出席听证会的议员中有人当众喊出“必须保证Web3.0革命发生在美国”。
Web3.0未来拥有巨大的产业发展前景,正在成为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总体来看,Web3.0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更多地被放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框架内:人们关注基于Web3.0的基础设施将如何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目前国内主要存在的Web3.0产业分布于数字藏品、联盟链、Gamefi链游、虚拟数字人四个领域,有关Web3.0的讨论常与“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关键词放在一起。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我国Web3.0产业的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从国际层面来看,基于地缘政治的风险性因素正在迅速上升。目前多国都在致力于发展自主性的Web3.0产业体系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国际地缘政治的竞争可能会延伸到技术领域。
Web3.0分布式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可能将加速全球数字空间格局由互联网转向“分裂网”,各国基于国际竞争和数字主权安全的考虑,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能导致多个Web3.0数字生态体系并行的格局。
受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非西方国家将会寻求更加独立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与多元的数字服务提供商来源 ,这将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受到大国的相互制裁影响,加剧产业发展的国际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从国内层面来看,Web3.0将对现存治理体系构成一定冲击,如何确定新的监管边界将成为新的课题。Web3.0的去中心化概念将会带来新的治理和监管难题。
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需求挑战了现存的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搭建以区块链为技术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目前主要是Web2.0的大型平台具备搭建能力,但这可能又会导致对区块链服务的控制权回到平台手中。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形态会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变革,衍生出新的组织和行业形态,带来新的风险和管理问题。比如区块链技术下的匿名性社区会给网络监管带来挑战;DeFi产品所蕴含的金融风险也会考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和防范能力;以及更多的组织和行业形态所伴随的违法犯罪风险问题也需要防范。
2021年12月,CCTV-2正点财经栏目曾披露名为《农民世界》的区块链游戏“代练服务”骗局,“代练”公司声称玩家“两周赚14万元”,实为传销、诈骗、非法集资。
要看到,当下互联网基础设施搭建尚处于Web2.0向Web3.0的过渡阶段,还有待大量的技术积累,同时存在某些监管真空地带。对于并未成熟的项目,投资者追求短期获利、盲目跟风会面临较大风险。
因此,未来在制定Web3.0产业政策体系时,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平衡,推动Web3.0时代中国数字产业的健康发展将非常关键。
Web3.0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机遇,但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大力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发展,并探索出适合我国的Web3.0发展道路,助力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转自新京智库
作者: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比推快讯
更多 >>- 花旗:人工智能乐观情绪动摇,对做多标普 500 指数保持谨慎
- 数据:2.88 万枚 SOL 从 Fireblocks Custody 转入 Wintermute,价值约 366 万美元
- “1011 内幕巨鲸”将 665.9 枚 BTC 存入币安,价值 5518 万美元
- 主流 Perp DEX 协议收入上升:Hyperliquid 24 小时协议收入 424 万美元居于榜首
- 高盛合伙人称美股出现多头缴械迹象,企稳前抛售将继续
- 今日美国比特币 ETF 净流出 7341 枚 BTC,以太坊 ETF 净流出 84435 枚 ETH
- 美国 11 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51,预期 50.5,前值 50.3
- 数据:2962.89 枚 wBETH 从 Ceffu 转入 Binance,价值约 884.61 万美元
- 柯林斯:全球经济一体化退潮可能推高通胀压力
- Michael Saylor 回应 MSCI 剔除风险:指数分类无法定义 Strategy
- 柯林斯:将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寻找放缓迹象
- 美股小幅高开,加密概念股涨跌不一
- 瑞银:预计下周数据表现将推高美联储年底前降息概率
- Vector.fun 开发商为 Tensor 基金会,其表示将独立运作不隶属 Coinbase
- Bitmine 以太坊持仓量已超越贝莱德
- 美联储洛根:重申 10 月降息观点不合理
- Michael Saylor 发文“坚持”,再次回应市场下跌
- 美联储洛根:预计不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将恢复增长
- Visa 和万事达卡将在稳定币领域寻求收购或投资交易
- 盛宝银行:随着 ETF 资金外流激增,加密货币抛售潮加剧
- 超 60 家加密企业敦促白宫在审议法案期间尽快明确监管政策
- Arthur Hayes:不要急于抛售,底部即将到来
- 美联储副主席:AI 相关股票上涨与互联网泡沫时期存在差异
- 美联储理事米兰:CPI 数据要等到下次 FOMC 会议之后才会公布
- Arthur Hayes 将 766 万枚 BIO 存入币安,价值 46 万美元
- 数据:过去 24h Binance 净流入 2.47 亿 USDT
- 米兰:若为摇摆票将支持降息 25 个基点
- 利率期货目前显示美联储 12 月降息的可能性为 54%
- BitMine:2025 财年净收入超 3.28 亿美元,明年 Q1 将上线质押功能
- 某鲸鱼平仓 20 倍杠杆 ETH 多单,获利 138 万美元
- 威廉姆斯:2% 通胀目标仍然非常有用
- 柯林斯:采取轻微或温和限制性政策是合适的
- 美联储柯林斯:已实施的降息有助于应对风险
- Tensor 基金会已收购 Tensor Marketplace 及 Tensorians NFT 系列
- 数据:共计 2.16 亿枚 TNSR 从匿名地址转出,价值约 4350 万美元
- 威廉姆斯:劳动力市场已连续两年降温,失业率上升
- 美联储柯林斯暗示,目前维持利率不变是合适的
- SEC 批准纽交所 Arca 上市交易 Bitwise 10 加密指数 ETF
- 美联储“三把手”定调:再次降息仍是一种可能性
- 美联储威廉姆斯:预计将迎来一段 AI 强劲增长期
- Coinbase 将收购 Solana 交易平台 Vector.fun
- 美联储威廉姆斯:财政政策可能将中性利率推高 25 至 50 个基点
- 美联储换帅大戏:特朗普想用贝森特,但会接受哈塞特
- 美国对比特大陆展开调查
- 美元指数 DXY 短线走低至 100.2
- 数据:1.51 亿枚 TRX 从 Binance 转出,价值约 415 万美元
- 标普 500 和纳斯达克 100 指数期货收窄跌幅
- Glassnode 联创:比特币 ETF 仍保持净收益,成本基础并未受损
- 美联储威廉姆斯:仍认为近期存在降息空间
- 市场消息:乌克兰与欧洲盟友拒绝了美俄(乌克兰和平)计划中的关键部分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主流 Perp DEX 协议收入上升:Hyperliquid 24 小时协议收入 424 万美元居于榜首
- 高盛合伙人称美股出现多头缴械迹象,企稳前抛售将继续
- 微策略陷现金困境,比特币金库模式遭遇市场信任考验
- 今日美国比特币 ETF 净流出 7341 枚 BTC,以太坊 ETF 净流出 84435 枚 ETH
- 美国 11 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51,预期 50.5,前值 50.3
- 隐私板块轮动在即:ZEC领涨下的潜力项目追踪
- 数据:2962.89 枚 wBETH 从 Ceffu 转入 Binance,价值约 884.61 万美元
- 柯林斯:全球经济一体化退潮可能推高通胀压力
- Michael Saylor 回应 MSCI 剔除风险:指数分类无法定义 Strategy
- 柯林斯:将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寻找放缓迹象
比推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