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SG Weekly Brief|叛离与独立:重新审视应用链论点
来源:IOSG
作者|Jiawei @IOSG
三年前,我们写过一篇 Appchain 的文章,起因是 dYdX 宣布将其去中心化衍生品协议从 StarkEx L2 迁移到 Cosmos 链上,将其 v4 版本作为基于 Cosmos SDK 和 Tendermint 共识的独立区块链推出。
在 2022 年,Appchain 可能是相对边缘的技术选项。步入 2025 年,随着越来越多 Appchain,特别是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推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变化,并且形成了围绕 Appchain 所展开的趋势。本文将从此出发,讨论我们的 Appchain Thesis。
Uniswap 和 Hyperliquid 的选择
▲ Source: Unichain
关于 Unichain 的构想出现得很早,Nascent 创始人 Dan Elitzer 在 2022 年就发表了 The Inevitability of UNIchain,提出 Uniswap 的体量、品牌、流动性结构以及对性能和价值捕获的需求,指向其推出 Unichain 的必然性。从那时起就一直有关于 Unichain 的讨论。
Unichain 在今天 2 月正式推出,已经有超过 100 个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在 Unichain 上构建。目前 TVL 约为 10 亿美金,排在众多 L2 的前五。未来还将推出 200ms 区块时间的 Flashblocks 和 Unichain 验证网络。
▲ Source: DeFiLlama
而作为 perp 的 Hyperliquid 显然从 day 1 就有 Appchain 和深度定制化的需求。在核心产品之外,Hyperliquid 还推出了 HyperEVM,与 HyperCore 一样,由 HyperBFT 共识机制保护。
换句话说,在其本身强大的 perp 产品之外,Hyperliquid 还在探索构建生态的可能性。目前 HyperEVM 生态已经有超过 20 亿美金的 TVL,生态项目开始涌现。
从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发展,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点:
-
L1/L2 竞争格局开始分化。Unichain 和 HyperEVM 生态 TVL 加起来超过 30 亿美元。这些资产在过去本应沉淀在以太坊、Arbitrum 等通用型 L1/L2 上。顶级应用自立门户直接导致了这些平台的 TVL、交易量、交易费用和 MEV 等核心价值来源的流失。
过去,L1/L2 与 Uniswap、Hyperliquid 这类应用是共生关系,应用为平台带来活跃度和用户,平台为应用提供安全和基础设施。现在,Unichain 和 HyperEVM 自己成为了平台层,与其他 L1/L2 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它们不仅争夺用户和流动性,也开始争夺开发者,邀请其他项目在自己的链上构建,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竞争格局。
-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扩张路径与现在的 L1/L2 截然不同。后者往往是先建基础设施,再用激励吸引开发者。而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模型是“产品优先”——它们首先拥有一个经过市场验证、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和品牌知名度的核心产品,随后围绕这个产品来构建生态和网络效应。
这种路径的效率和持续性更高。它们不需要通过高额的开发者激励“购买”生态,而是通过核心产品的网络效应和技术优势“吸引”生态。开发者之所以选择在 HyperEVM 上构建,是因为那里有高频交易用户和真实的需求场景,而不是因为虚无缥缈的激励承诺。显然这是一种更为有机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过去三年什么改变了?
▲ Source: zeeve
首先是技术栈的成熟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完善。三年前,构建 Appchain 需要团队掌握区块链的全栈技术,而随着 OP Stack、Arbitrum Orbit、AltLayer 等 RaaS 服务的发展与成熟,从执行、数据可用性到结算和互操作,开发者可以像选用云服务一样,将各个模块化按需组合,极大降低了构建 Appchain 的工程复杂度和前期资本投入。运营模式从自建基础设施转变为购买服务,为应用层创新提供了灵活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品牌和用户心智。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稀缺资源。用户往往忠于应用的品牌,而非底层技术设施:用户使用 Uniswap 是因为其产品体验,而不是因为它运行在以太坊上。而随着多链钱包的广泛采用以及 UX 的进一步改善,用户在使用不同链的时候近乎是无感知的——他们的接触点往往首先是钱包和应用。而当应用构建自己的链,用户的资产、身份和使用习惯都沉淀在应用生态内,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
▲ Source: Token Terminal
最重要的是应用对经济主权的追求在慢慢凸显。在传统的 L1/L2 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价值流动呈现明显的"自顶向下"趋势:
-
应用层创造价值(Uniswap 的交易、Aave 的借贷)
-
用户为使用应用支付费用(application fees+ gas fee),这些费用的一部分给协议,一部分给 LP 或其他参与者
-
其中的 gas 费用 100% 流向 L1 验证者或 L2 排序器
-
MEV 被搜索者、构建者和验证者按不同比例瓜分
-
最终 L1 的代币通过质押捕获除app fee外的其他价值
在这个链条中,创造最多价值的应用层反而捕获最少。
根据 Token Terminal统计,在 Uniswap 64 亿美元的总价值创造中(包括 LP 收益、gas 费等等),协议/开发者、股权投资者和代币持有者所获得的分配还不到 1%。而自推出起,Uniswap 为以太坊创造了 27 亿美金的 gas 收入,这大概是以太坊收取的结算费用的 20%。
而如果应用有自己的链,会怎么样呢?
它们可以将 gas 费收归己有,用自己的代币作为 gas token;并且把 MEV 内部化,通过控制排序器来最小化恶意 MEV,将良性 MEV 返还给用户;或是定制费用模型,实现更复杂的费用结构等等。
这样看来,寻求价值的内化成为应用的理想选择。当应用的议价权足够大,自然会要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优质应用对底层链是弱依附关系,而底层链对优质应用是强依附关系。
小结
▲ Source: Dune@reallario
-
上图粗略对比了 2020 年至今协议(红色)和应用(绿色)的收入。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应用捕获的价值在逐渐上升,并在今年达到约 80% 的水平。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推翻了 Joel Monegro 著名的关于“胖协议瘦应用”的理论。
我们正在见证“胖协议”理论向“胖应用”理论的范式转移。回顾过去加密领域对项目的定价逻辑,主要是以“技术攻关”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推动为核心的。未来则会逐步转向以品牌、流量与价值捕获能力为锚点的定价方法。如果应用可以轻松地基于模块化服务构建自己的链,L1 传统的"收租"模式就会受到挑战。就像 SaaS 的兴起降低了传统软件巨头的议价能力,模块化基础设施的成熟也在削弱 L1 的垄断地位。
未来头部应用的市值无疑会超过多数 L1,L1 的估值逻辑将从以往的“捕获生态总价值”转变为一个稳定、安全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其估值逻辑将更接近于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公共产品,而非能够捕获大部分生态价值的“垄断性”巨头。其估值泡沫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L1 也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
-
关于 Appchain,我们的观点是:由于具备品牌、用户心智与高度定制化的链上能力,Appchain 可以更好地沉淀长期用户价值。在“胖应用”时代下,这些应用不仅可以捕获自己创造的直接价值,还能围绕应用自身构建区块链,进一步将其外化并捕获基础设施的价值——它们既是产品,又是平台;既服务终端用户,又服务其他开发者。除了经济主权外,顶级的应用还将寻求其他主权:协议升级的决定权、交易排序和审查抵抗和用户数据的所有权等等。
-
当然,本文主要在已经推出 Appchain 的 Uniswap 和 Hyperliquid 等顶级应用的语境下探讨。Appchain 的发展仍在早期阶段(Uniswap 的 TVL 在以太坊上占比仍然有 71.4%)。而对类似 Aave 等涉及到包装资产和抵押品、高度依赖一条链上的可组合性的协议,也不太适合 Appchain。相对来说,对外部需求只有预言机的 perp 就更适合 Appchain。并且,Appchain 对于中腰部的应用来说并非是最佳选择,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
比推快讯
更多 >>- 艾斯克里瓦:欧洲央行利率已达到目标水平,通胀预期稳定在 2%
- 区块链基础设施和质押服务提供商 Figment 完成新一轮融资,C1 Fund 参投
- 美股上市公司 Silo Pharma 宣布首次购入 RSC 代币
- Alameda Research 钱包仍持有 12 亿美元资产,其中 SOL 占据主要份额
- Strategy 上周未增持比特币
- 渣打银行:预计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将在 2028 年底达到 2 万亿美元
- STO 上涨接近 0.18 美元后回落,24 小时涨幅 40%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Kaixin Holdings 启动数字资产财库战略拟投资 BTC、ETH
- NextGen Digital 拟配股募资 200 万美元增持 TAO 代币
- 澳大利亚 Monochrome 现货比特币 ETF 的 BTC 持仓升至 1076 枚
- B HODL 增持 6 枚 BTC,比特币总持有量增至 128 枚
- GriffinAI:已空投新 GAIN 代币至所有合法的黑客事件前持币地址
- AaveFlash 与 Aave 达成深度合作,成为 V3 级用户专属流动性供应商
- XRP 市值短暂超越贝莱德,机构层面潜在利好驱动看涨情绪
- 数据:过去 48 小时约 5000 枚 BTC 被转入 CEX
- AMD 美股盘前大涨 18%
- Grayscale 的 ETHE 和 ETH ETP 将于今日开盘时增加质押功能
- 灰度宣布旗下 ETHE 和迷你 ETH ETF 已支持质押功能
- 市场消息:贝莱德或将本周在英国市场推出比特币 ETP
- 两鲸鱼将总计 556.4 万枚 ASTER 充值进币安,价值超 1000 万美元
- Bitunix 分析师:加沙停火谈判转向全面协议,地缘风险短线降温支撑避险情绪回稳
- 欧盟拟赋予 ESMA 更大权力,全面监管加密货币及股票市场
- 美股上市公司 Sequans 宣布增持 29 枚 BTC,总持仓达 3,234 枚
- QCP Capital:BTC 本次上涨并未依赖大量机构资金推动,未出现鲸鱼集中抛售现象
- QCP:比特币上周续创历史新高,但非机构需求依然强劲
- 某 ENA 早期投资者 7 小时前将 560 万 ENA 存入 Binance
- Arthur Hayes 于 20 分钟前通过 OTC 买入 113.7 枚 ETH
- 21X 将业务拓展至美国,拟申请 SEC 批准建立受监管区块链交易所
- TON 生态 DEX Bidask 上线首月交易量超 130 万美元,TVL 达 30 万美元
- APENFT 启动重大升级 3 日倒计时
- Paradigm 联创:零利率时代的结束催生了稳定币超级周期
- CoinShares:上周数字资产投资产品净流入 59.5 亿美元,创最大单周流入记录
- ASTER 短时涨近 6%后回落
- 荷兰国际:美元韧性依旧,但面临下行风险
- 英国比特币财库公司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正在进行 1648 万美元融资
- 美政府停摆进入第二周,长端美债收益率继续上升
- GIGGLE 24 小时涨超 65%,创历史新高
- Binance Alpha 新空投 LYN 积分门槛公布:至少 211 分
- 以太坊充币情绪加剧,过去 24 小时 CEX 净流入 8.95 万枚 ETH
- Aster 空投第三季—交易 $CDL 赢取 $ASTER 空投奖励
- 分析师:10.8 万至 11.8 万美元或成比特币关键支撑区
- RootData List 2025 年度榜单正式揭晓
- 数据:当前矿工日均产出约 900 枚比特币,而财库公司和 ETF 日均买入量分别为 1,755 枚和 1,430 枚
- 数据:当前加密恐慌贪婪指数为 70,处于贪婪状态
- 数据:以太坊现货 ETF 上周净流入 13 亿美元,九支 ETF 全部净流入
- 比特币于交易平台上的供应量创近 6 年低点
- RootData:BounceBit(BB)将于一周后解锁价值约 975 万美元的代币
- 币安将调整多个 U 本位永续合约最小价格变动单位
- CZ 向社区送上中秋祝福,并征集最创意的中秋 meme
- Cango 9 月共挖出 616.6 枚比特币,其比特币总持有量达 5810 枚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艾斯克里瓦:欧洲央行利率已达到目标水平,通胀预期稳定在 2%
- 区块链基础设施和质押服务提供商 Figment 完成新一轮融资,C1 Fund 参投
- 美股上市公司 Silo Pharma 宣布首次购入 RSC 代币
- Alameda Research 钱包仍持有 12 亿美元资产,其中 SOL 占据主要份额
- Strategy 上周未增持比特币
- 渣打银行:预计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将在 2028 年底达到 2 万亿美元
- STO 上涨接近 0.18 美元后回落,24 小时涨幅 40%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Kaixin Holdings 启动数字资产财库战略拟投资 BTC、ETH
- NextGen Digital 拟配股募资 200 万美元增持 TAO 代币
- 澳大利亚 Monochrome 现货比特币 ETF 的 BTC 持仓升至 1076 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