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链架构的危机:从 Cosmos 到 Polkadot 的思考!
来源:PolkaWorl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21DJ_EZg0rGjet2WN1VQ
“多链架构”这个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度被视为 Web3 的黄金叙事:每一条链都能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扩展,彼此协作、共享安全、连接价值,构建出一个真正开放且互通的网络宇宙。
以太坊 L2 就是这样的叙事,Cosmos 也是,Polkadot 也是。
然而,理想尚未落地,困局已悄然来临。
当我们回顾当前主流 L1 与 L2 网络的发展状态,一个共同的问题浮出水面:
-
链越来越多,用户却没能跟上;
-
技术不断突破,但产品体验依然遥远;
-
资本迅速涌入,却难以沉淀可持续的价值。
多链架构的公链,在过去一直陷入在一个危险的“激励循环”:发币、空投、拉盘、出货、崩盘。短期热度可以轻易制造,长期信任却愈发稀缺。
Cosmos 的危机,不是特例,而是缩影
以 Cosmos 为例,曾几何时,这个生态被认为是多链架构的最佳实践者之一。
通过 Staking ATOM → 获取空投 → 支持子链项目的路径,Cosmos 一度建立起了 Web3 世界最早、最活跃的一批“生态飞轮”:
-
Osmosis、JUNO、Evmos、Celestia 等项目,都是在这种机制下被“孵化”出来;
-
用户积极参与 ATOM 的质押(staking),获得子链代币空投,进一步参与这些新项目的治理或交易;
-
项目方则通过空投快速吸引流量与关注,完成启动初期的冷启动任务。
这种“Stake-to-Earn+空投”机制,曾在短时间内激活了 Cosmos 社区的活力,也让许多项目获得了初始用户与市场。
但问题是,这套机制本身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随着越来越多项目“靠空投起飞”,空投逐渐不再代表长期建设,而只是一次性收益:
-
用户参与 staking 只是为了套利;
-
项目方空投完即砸盘,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
ATOM 的 staking 被高通胀稀释,长期持有者利益受损;
-
子链价值无法反哺 ATOM 本身,导致“生态热闹,主链低迷”。
最终,当市场热度褪去,空投经济的泡沫破裂,生态也迅速从高潮走向溃败。
从 Evmos、Stride 到 Celestia 和 Osmosis,这种“空投起飞 → 拉盘热炒 → 崩盘归零”的剧本被反复上演。
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激励循环 ≠ 商业模式。空投带来的是一次性注意力,而不是产品留存;Staking 保护不了代币价值,也无法托举项目长期生存。
今天的 Cosmos,正在为过去这套看似“价值绑定”的增长路径付出沉重代价:
-
核心资产 $ATOM 较历史高点下跌超过 90%;
-
Osmosis、JUNO、INJ 等链上项目,跌幅在 70% 到 99% 不等;
多链架构的危机
我们不能将所有问题归咎于“投机者”。激励机制本身没有错,错的是项目方对激励的误用,和对商业逻辑的逃避。
Cosmos 所面临的问题,在更多多链生态中同样存在:
-
子链价值割裂,难以形成统一回流机制;
-
原生代币缺乏使用场景,长期通胀稀释信任;
-
治理体系分裂,社区缺乏稳定共识;
-
空投经济破坏长期主义文化,伤害建设者;
-
没有收入模型支撑用户增长,无法形成产品闭环。
这不只是 Cosmos 的问题,也不是 L1 或 L2 的问题,而是 Web3 项目普遍面临的一个深层挑战:多数项目只跑通了激励机制,而没有跑通商业逻辑。
在任何行业,健康的增长都遵循同一条路径:
-
项目为用户解决真实问题;
-
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
-
项目获得收入,持续优化产品;
-
形成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这套逻辑在 Web2 屡试不爽,在 Web3 却变得难能可贵。多数项目尚未迈出第一步,便急于追求第二步的“市值”。
Polkadot 呢?如何走出自己设下的“怪圈”?
Polkadot 也曾、包括现在也面临类似的质疑。过去几年,它投入大量资源打造底层架构,却常常被外界诟病“没有用户”“没有流量”“增长缓慢”。
但也正因如此,Polkadot 从未沉溺于“空投经济”的幻觉,而是在基础设施层不断打磨——直到近两年,才逐步转向“产品化”与“经济闭环”的探索。
但这不意味着,Polkadot 不存在问题:
-
高交易量的平行链,如 Mythical,peaq 等无法反哺 DOT 价值
-
DOT 代币缺乏使用场景,而靠高通胀支撑的 staking 希望却一直在稀释持有者的代币价值
-
大额比例的通胀奖励都支付给了质押者,造成网络的安全成本逐年增高
-
高质押收益一直限制着 Polkadot Defi 的发展,导致 Polkadot 生态的整体 TVL 连前十都挤不进去
-
按照 DOT 数量计价投票权,导致治理很容易被大户控制
-
核心 Core 的价格一度便宜到不能再便宜,导致 Polkadot 的核心产品价值失衡
-
开发门槛较高,生态较为封闭,无法吸引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进入,但 Polkadot 生态的开发者却很容易直接逃离到其他生态
-
Polkadot 生态整体都缺乏产品思维,不论是开发者还是普通用户,都缺乏用户友好的产品
但是,我认为发现这些问题是一件好事。能精准的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针对以上问题,Polkadot 社区最近已经提出了一连串的解决方案。
DOT 供给端:通胀治理,限制总量
社区已启动链下投票,推动 DOT 转向固定总量上限,并阶梯式降低 DOT 通胀,以保障长期持有者利益,避免激励失控。
你可以在这里查看更多消息,并进行投票《降低 DOT 通胀的提案终于来了!砍通胀、封总量,能否逆转颓势,就看这场投票!》
目前,已经有 122 个地址共 1.67M 的 DOT 参与了投票!且第一种方案的投票率最高!即,将 DOT 总量设定在 21 亿枚,并每两年按照 50% 的下降幅度,降低一次通胀的方案目前的票数最高!
DOT 需求端:打造真实使用场景
-
Coretime 市场机制:将计算资源商品化,用户用 DOT 购买 Coretime 以运行服务;
-
Polkadot Hub 将在 12 月中旬上线:作为智能合约平台,支持 100% EVM + PVM,DOT 成为默认支付代币;
-
流动性激励计划刺激 DeFi 回暖:vDOT、Hydration 等协议推动 DOT 在链上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并随着 staking 收益降低,预计将有很大一部分的 DOT 流入到 Defi 中;
-
Polkadot APP:这个也值得提及一下,作为 Parity 产品思维转变的一个体现,通过 Polkadot Pay 与非托管 VISA 卡,Polkadot APP 可以拓展 DOT 在现实支付中的使用场景。
底层协议:推进 JAM 协议的开发
-
JAM 定位为世界超级计算机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性能,为更多我们还没触及到的应用领域带来更多的想象力;
-
且开发者可以在 JAM 上更容易部署自己的产品,成本更低,体验更好。
网络安全机制:PoP 模型或将替代 PoS,重塑安全逻辑
Polkadot 正在探索由“Proof of Personhood”取代传统 staking 模式,目标是将年化 5 亿美金的安全开销降至 9000 万美金,甚至通过 Coretime 收益实现“自养型安全”。
此外,PoP 机制一旦上线,也将帮助 Polkadot OpenGov 从“代币治理”走向“人格治理”。
当前 Polkadot 的 OpenGov 治理体系仍主要基于 DOT 权重,谁的持币多,谁的治理权重就大。PoP 机制的引入,将为治理加入“身份唯一性”这一维度,使每个真实用户都能独立地发声。
此外,没有身份识别机制的治理,很容易被滥用——比如通过多个地址刷提案、刷票、操纵意见、匿名发布不实信息等。PoP 的核心价值就是提供唯一身份验证,从源头防止治理被恶意操控,让每一个投票和提案都更真实、更可信。
那么,基于以上的改变,也许 Polkadot 将形成一条新的主线逻辑和价值捕获机制:DOT → 租用 Coretime → 启动服务 → 获取收入 → 扩容资源 → 使用更多 DOT → 网络持续增长。
在这个模型中,DOT 不再是“激励分发器”,而是整个生态运行的计价单位与燃料。项目依赖 DOT 启动业务,用户因 DOT 享受服务,DOT 因此形成正向的经济价值积累。
不靠炒作和空投带来增长,而是使用创造价值。
写在最后:Web3 的出路,不是叙事的更迭,而是使用
Cosmos、以太坊 L2 和 Polkadot 的现状,是几个值得记得我们反思的案例。
Polkadot 并非完美无缺,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它也面临推广缓慢、产品理解门槛高等问题。但我们至少看到,它正在主动探索一条更加坚实的路径:
-
不靠空投造势;
-
不靠拉盘催肥;
-
靠产品、用户与真实使用构建价值。
Web3 想要跳出激励循环,必须跨过叙事的幻象,回到商业的本质。
提供服务 → 用户愿意买单 → 项目获得收入 → 反哺产品 → 持续增长。
如果 Web3 终将落地,那么 Polkadot 的这次改变将提供一种会被验证的经济范式吗?
比推快讯
更多 >>- HYPE 版微策略HYPD 盘前涨超 17%,市值升至 4180 万美元
- 三鲸鱼近期累计增持价值近 1350 万美元 LINK
- 数据:97% 的以太坊地址目前处于盈利状态
- 数据:Arthur Hayes 购入价值 951.4 万美元 ETH 生态代币
- 美国股指期货走低,道指期货涨幅收窄至 0.1%
- Binance 将恢复 MYXUSDT 与 OMNIUSDT 资金费率结算频率至每四小时一次
- 数据:BTC 长期持有者的获利实现速度在 7 月持续超 10 亿美元 / 天
- 黄金期货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暴跌,市场关注美联储动向
- 花旗:债市情绪异动,未来三个月股市或将出现回调
- Matrixport:以太坊下一目标位或在 4362 美元,近期受机构买盘与监管利好双重驱动
- 若比特币突破历史高点,主流 CEX 累计空单清算强度将达 7.93 亿
- 辽宁高院发布虚拟货币投资风险提示,警惕不法机构借“数字资产”吸金
- 花旗上调标普 500 指数年底目标至 6,600 点
- CryptoQuant:ETH 短期支撑区间为 3980 至 4020 美元,阻力区间为 4450 至 4550 美元
- 美银:硬着陆的可能性降至今年 1 月以来最低水平,股票配置正在上升
- HashKey Cloud 将为上市公司华检医疗提供质押服务,携手探索加密资产增值新模式
- 美银调查显示 78% 受访者预计短期利率将下降
- UXLINK 宣布进入美国市场
- 美元小幅走低,投资者静待美国 CPI 数据发布
- 某巨鲸抛售超 30 万枚 UNI 及 1000 枚 AAVE,换仓为 LDO 和 ENA
- HTX DeepThink:美联储理事提名引发政策博弈,多项关键数据考验加密市场
- 以太坊财库公司总持仓量突破 300 万枚,以太坊 ETF 总持仓量逼近 600 万枚
- Samson Mow:以太坊投资者正在将比特币兑换为以太坊
- 过去 24 小时 CEX 净流入 1.49 万枚以太坊
- 法国上市公司 Capital B 增持 126 枚 BTC,其年初至今 BTC 收益率为 1519.5%
- Infini:若攻击者归还 4950 万美元可不采取法律行动
- 数据:上市公司 Capital B 增持 126 枚比特币,总持仓量达 2201 枚
- Celestia 基金会购买 Polychain 所持约 4345 万枚 TIA,将于本周六开始解锁
-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完成约 760 万英镑新股配售
- FTX/Alameda 于 1 小时前从质押账户赎回约 19 万枚 SOL
- 币安:持有至少 200 个 Alpha 积分方可申领 800 个 XCX 代币空投
- 英伟达回应AI 芯片输华税: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参与全球市场的规则
- 分析师:比特币期权市场看涨情绪升至近月最高水平
- 数据:BTC 全网合约持仓量 24h 增长 5.53%
- 数据:0xf349 开头地址巨鲸以 25 倍杠杆做空以太坊,头寸价值 1638 万美元
- 蚂蚁集团辟谣稀土人民币稳定币:从未与相关机构有此类计划
- Strategy 购买比特币迎来 5 周年,其股价实现约 2600%涨幅
- 分析:BTC 筹码结构重回 11.7 万美元支撑区间,反弹第 1 目标位为 12.5 万美元
- 调查:欧央行或于 12 月实施本轮最后一次降息
- 美国连锁便利店 Sheetz 宣布将接受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付款
- 数据:某鲸鱼半小时前再从币安提取 8,745 枚 ETH,价值约 3,763 万美元
- 数据:Deribit 年底 ETH 认购期权集中度最高行权价已达 6000 美元
- LD Capital 创始人易理华:将启用统一品牌 Liquid Capital 系列名称,全球链上金融新时代来临
- 市场情绪维持贪婪状态,自月初中性情绪全面回暖
- 数据:当前加密恐慌贪婪指数为 69,处于贪婪状态
- 本年度加密项目融资规模已达 206 亿美元,超越去年全年
- NFT 项目 Nakamigos 昨日地板价一度突破 0.34 ETH,近 7 日涨超 25%
- 新加坡交易所年底前或上市加密货币永续期货合约
- 特朗普:所有市场都创下了新高,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 埃塞俄比亚因产能受限暂停向加密矿企发放新电力许可证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链上巨头对决:Jupiter 与 Hyperliquid 的并购与扩张之争
- HYPE 版微策略HYPD 盘前涨超 17%,市值升至 4180 万美元
- 三鲸鱼近期累计增持价值近 1350 万美元 LINK
- 数据:97% 的以太坊地址目前处于盈利状态
- 数据:Arthur Hayes 购入价值 951.4 万美元 ETH 生态代币
- 美国股指期货走低,道指期货涨幅收窄至 0.1%
- Binance 将恢复 MYXUSDT 与 OMNIUSDT 资金费率结算频率至每四小时一次
- 数据:BTC 长期持有者的获利实现速度在 7 月持续超 10 亿美元 / 天
- 黄金期货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暴跌,市场关注美联储动向
- 花旗:债市情绪异动,未来三个月股市或将出现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