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爆品指南
区块链领域的创新很多,但做爆品太难。每一个想用区块链技术做创新革新互联网应用的都在搁浅之中,搁浅缘由大多在性能上。在这个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笼罩下,区块链应用做爆品,就是天方夜谭,我们该思考的还有太多。
“有一天我拿着哈勃望远镜观察月球,我在想,若干年前,科技技术、计算能力很低的情况下,就已经可以登月了。而今天,我的手机比当时的算力提升了几万倍,但就放在我口袋里闲置着。
如果把成千上万台手机的算力聚合起来,然后用我压缩算法把一切都搬上去计算,那将是一个新的互联网。”
Richard说到。
这个情景描述来自于美剧《硅谷》,为了Piedchat的发展,Richard自愿退出公司后,他开始了另一个世纪构想的攻坚。这个技术想要把诸多闲置算力集合起来,然后组成一个新的互联网,然后让用户可以利用如此大的聚合算力下“去中心化”的do anything。
如果你了解过区块链,一定会想到,这和区块链模型极其相似。当Richard这个想法通过算法、共识、P2P技术解决后做成了PiedNet,并在倡导“Freedom”的技术圈层广泛传播,但最后因网络可能带来的危害,Richard按下了shutdown按钮。
这可能是一个产品的悲剧,但对技术尝试来说是赞歌。
若干年来,开发者们的愿景和开发能力开发了无数拍手叫好的产品,但产品起起落落,当开发完产品推向市场,才发现面对着无数个问题亟待解决,就像pied piper被迫做出的piedchat,爆红后日活用户暴增,除了高额的服务器资源成本外,要命的触犯了儿隐法,埋藏了21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风险。
曾经爆红的App众多,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又能何去何从?本文酝酿已久,最初的想法来源于美剧《硅谷》,在经历了近两年内的爆款之后,想要为大家传递一些思考。
pied paper的爆红起伏
先从《硅谷》说起吧。
pied piper在剧中是那个前沿创新的唯一存在,这当然是爆款的基础,必要的一点优势,或技术或创意。
所谓爆款,一定是短期内通过正常途径增长了巨量用户或因大量关注被熟知。所以爆款的直接表现就是用户量或曝光量的增长,用户量巨量增长一定是爆款,如果是曝光量巨大,可以称为爆红。
而每个企业或产品都希望创造爆款。希望利用产品创新获得用户青睐,然后得到用户,跑通商业模式,公司和产品得以长存。
正如《硅谷》的剧情,pied piper需要融资,就需要告知投资者产品价值,在科技峰会上,Richand的压缩算法评分直接突破常规值,得以火爆,立刻就拿到了融资。
但随后对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成败关键。新的CEO用老旧的商业逻辑推算,要做存储盒子,而这却无法发挥压缩算法的最大的价值,一个创新的算法被毫无创新的产品束缚,走传统产品的路子。
在Richard的产品尝试里,团队还帮助著名的X站传输影片,但ToB的业务也只是饮鸩止渴,短期满足收入,而并非激发了技术的无线潜力。也不是Richard真心想做的。
在创新的革命技术面前,商业的潜力没有从0到1,只有从0到无限。
在随后的尝试例,无论是利用Richard压缩算法实现的pied piper beta,还是利用压缩算法的即时视频PiedChat,都获得了一定的爆红,但随即问题重重,pied piper留存过少,PiedChat没有对用户进行筛选触碰了儿隐法。
Richard的心不在此处,他需要的是一个宏大的,适合所有用户,为用户带来权益的产品,依靠技术的变革。才出现开篇的场景描述,Richard要利用压缩算法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
这虽然只是剧情,但却很直接的表现了创业者将面临的问题。从资金、产品创意到目标方向,都决定着产品是否存活,而当创业者发现要做的产品过于宏大且“危险”时,你会怎样选择。这也是区块链创业者正在面临的。
两个创业者的“破圈”
区块链行业期待爆款已久。
在若干的历史长河中,自驱爆红的爆款,只有应该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了,比特币社区信仰者的聚集是在价格爆发之前,以太坊社区的聚集也与币价无关,后续的加密货币用是在资本拥趸下实现的。
区块链技术应用爆红的更是寥寥无几,从2017年后,除了FOMO3D的爆红,尚未有从应用意义上爆红的产品,大多数产品还都是扎扎实实的路演、做活动,一点点吸引粉丝。
但区块链爆款的思路还是有的,这里有两个故事。
2019年快结束的时候,一款在区块链圈的隐私产品引发了圈内讨论。这一款产品虽不像加密货币网络一样,使用区块链的全账本、区块、共识、上链等,但却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仰一致,目前是DID,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用户隐私。
这款产品叫Maskbook,我把它称为“规则内创新”产品,这对区块链应用是一个明确的提示。
Maskbook的短暂爆红,源于Maskbook的采访文章,文章中对Maskbook进行了体验,并和创始人Suji进行了对于Web3.0概念的交流。此后,圈内人士有把这一次成功的传播叫做“破圈”。从行业内的用户来看,这一次Maskbook的关注,并非只是业内,所以打破的“圈层”是指区块链及加密货币的业内。
我习惯把Maskbook的模式成为规则内创新,主因是Maskbook是基于Twitter的隐私应用,对于Twitter这样级别的平台,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基础应用,就像微信对于中国市场用户一样,再次在社交领域开发产品,是无法越过巨头的。例如其他平台要进击社交,也都要退出适应微信传播的设计,例如短视频。
Maskbook利用了Twitter的用户需求,生存在平台内,但使用了本地的加密,利用浏览器插件的实现方式。可以不涉及与社交巨头有竞争的部分,产品重要在于补足需求。
巨头之下,这些能够让平台内的用户转化后使用相关产品,已经可以算的上成功了,也验证了规则内创新的重要性。
前文说到,此次爆红也不局限在区块链圈,Maskbook虽处于区块链圈,但产品和传播的立意并不局限在区块链圈层。同时也并非直接让用户接受去中心化,而是瞄准了隐私需求,实现隐私功能。不过多太高技术门槛。显然,Maskbook的用户范围已经被扩大到了互联网用户,不涉及区块链的用户教育门槛。
第一个故事,是规则内创新,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用户教育的故事。
2020年的开始,隐私事件再次触发了,这次是微博用户信息泄露,并且被黑客拿到了Telegram上利用聊天机器人售卖数据,还利用了加密货币支付,典型的灰产手段,这其中,令人唏嘘之处,第一个就是加密货币的金融交易之便利却使灰产即为便利。
此事发生后,在圈内做区块链隐私项目PhalaNetwork的佟林写了一篇体验隐私泄露灰产的文章,文章内详细描述了信息泄露的类型、如何获取、危害如何。令人唏嘘之处是这个售卖用户数据的灰产,还在这次的交易业务里,放了隐私协议。
文章发布后,被广泛传播,这一篇文章在PhalaNetwork刚刚启动的项目公众号里,阅读量近乎接近了10万+,并被互联网大V自动推荐,在一些技术社区广泛传播。
对于技术爱好者来说,因对技术的清晰了解,而对具备隐私能力的技术以及未来隐私自由的期待更深。也因此这一事件被广泛关注且深入关注。
但作者佟林反被黑客报复,利用手机号注册各大网站,短信验证码不停,外加骚扰电话,还通过信息撞库,拿到了作者的包含身份证在内的各种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具备隐私协议的数据贩卖灰产,利用了加密货币匿名之便,无从查证。而在我们的中心化平台中,拿到全面的信息“报复”他人,隐私已经荡然无从。
Phala这次也破圈了,虽然不是像Maskbook一样是因产品创意而红,但却应了用户教育上的逻辑。Phala佟林深陷隐私暴露的“恐惧”,是不知道还有哪些平台的信息会被挖出,登录过的每一个中心化平台,可能都会成为恐惧炸弹。
所以,Phala虽然也是一个公链网络,但Phala会推出多个隐私产品,也就是说,其实背靠这区块链行业,但产品定义是应用和隐私,尽力降低用户的门槛。
爆款的另一面是什么?
2019年,还有一款因产品而爆红互联网的项目,就是ZAO,因为换脸的有趣体验,ZAO在上线后从AppStore免费榜138位冲到了第一。
但因为ZAO使用视频和AI,会利用过高的带宽和更多的服务器,这让ZAO储备的服务器资源很快用完了,还好ZAO是由陌陌孵化的。如果后续费用过高,对于一个资金储备很少的公司,也许这个爆红直接就是死亡信号。技术成本直接把储备资金花完,团队解散。很多技术公司都死于技术和产品未成功之时,钱烧完了。还何谈爆款。
所以虽然爆款万众期待,但爆款的成本是极高的,可能是机会,更会是噩梦。在2017年,笔者去探访过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几款爆红级App。包含魔漫相机、脸萌、B612等,我们发现,爆款应用出现的工具类比较多,但工具类型App带来的用户留存,很难与带来的未来价值平齐。
这就是对于ToC应用最大的考验,一款免费工具,第一关是知名,然后是下载,然后是注册、试用,接下来就是留存,最后是付费。没有几个爆款的应用可以活到付费。大部分死在了留存。
以上曾经爆红的公司,只能靠不断的开发新的爆款应用或修改产品特性,维系后续融资,找到其他机会转型盈利,例如脸萌开发了faceU,陌陌做直播做视频交友等。
这明显是续命,不断创造爆款,不断用开始用资源换未来。也就形成了没有资源(钱和流量)别谈爆款的基础哲学。
区块链行业更甚之,最大的局限还是行业覆盖范围有限,二级市场引入的用户,和应用服务的用户天差地别。这才能看出例如Maskbook和Phala这样打造了爆款或一瞬爆红事件的不易,区块链行业的流量,仍旧以投资的强关系为主,应用产品的推广,大多把成本降低,把周期放长久。
既然业内流量流量如此,创业者们就更应该思考“破圈”的爆款之道,正如现在的项目、资本等都在做内容争抢流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不要过于拘泥忘记了产品为王。区块链应用创业者的竞争者,不是同在行业内的同赛道项目,而是广泛的互联网平台。
写到最后
写到这里,是不是感受到了区块链应用似乎已经没有路了。
我们此时回想一个产品的诞生。
如果我们做一款产品,从模式上,先选“轻重”,轻模式好操作好调头,重模式有壁垒。然后开始找业务模型。如果我做服务,我会在乎顾客和盈利,如果我是平台,我更重视流量和后续的变现方式。
从流量上看,每个用户的流量都“贵”的离谱,互联网平台流量难以撼动,竞争的成本太高。而如果做服务,直接的业务可能只与交易和资产相关,这个领域相对容易,但已成红海。除了交易和资产外,区块链的服务也可以是技术服务,但从客户角度上看,可以做到付费开发区块链产品的客户是极少的。这种很传统的IT技术服务方式更难成为爆款让更多人应用。
区块链的应用,似乎也只能依靠加密货币的投资价值和金融优势了。但货币主权带来的限制以及灰产等现象的出现,对区块链的扼杀是致命的。
据此,我们暂且这样判断,在区块链行业内做爆款的机会,是很少的,但在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下,爆款会不断出现,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是个圈,先破了这个圈再谈爆款吧。从产品立意、产品渠道、产品特点、用户画像等一个个破。
来源:金色财经
比推快讯
更多 >>- Coinbase 市值首次突破 1000 亿美元
- 美银:Stripe及以太坊平台,可能是推动数字资产之间互操作性的新渠道
- TD Cowen 将 Strategy 目标股价上调至每股 680 美元,预计 12 月 BTC 或达到 15.5 万美元
- Digital Commodities 完成 200 万美元融资,将用于购买比特币和黄金
- Bernstein:机构加密资产管理蓄势待发,比特币周期外有望拓宽至Solana及其他主流币
- 美国众议院本周将表决两项关键加密法案
- PUMP 团队仅添加 400 万美元初始流动性,当前总流动性为 5000 万美元
- Movement 基金会已完成 MOVE 回购
- 过去 24 小时 CEX 累计净流入 4788.48 枚 BTC
- 美联储等机构发布加密货币托管联合声明,为持有加密资产的银行提供操作指引
- 特朗普:我一上电视,市场就疯狂波动,我只要开口说话就能影响它
- PUMP 合约数据:全网持仓 7.26 亿美元,资金费率显示市场中性略偏向看多
- 特朗普将宣布7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和能源投资计划
- Binance 将 PUMP 盘前永续合约转换为标准永续合约
- 某巨鲸再从 CEX 提取 6000 枚 ETH,总仓位浮盈超 3800 万美元
- Wintermute: 2025 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加倍押注 BTC 和 ETH,散户投资者转向meme和山寨币
- PUMP 在 Gate 开盘触及 0.0056 美元,现报 0.00545 美元
- DWF Labs 于 50 分钟收到 25 亿枚 PUMP,或为 pump.fun 早期投资人之一
- 彭博社:曾公开质疑BTC的华尔街巨头Vanguard成Michael Saylor旗下Strategy最大股东
- 特朗普:美联储应将利率降至 1% 以下
- Pump.fun 项目方向 Wintermute 地址转移 137.5 亿枚 PUMP
- 某鲸鱼在沉寂 7 个月后将 1763 枚 ETH 存入 Kraken,价值 533 万美元
- 合约巨鲸 AguilaTrades 于 2 小时前转移 700 万 USDC 至 Coinbase
- 特朗普称将为北约制造数十亿美元军事装备以援助乌克兰
- 特朗普:共和党在参议院关于关税问题上行动强硬
- 扎克伯格:META 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数千亿美元
- Greeks.live:多数交易者关注 13 万美元作为比特币下一个重要阻力位
- 特朗普威胁对俄罗斯征收 100%的二级关税
- 交易员 CryptoCapo:比特币的狂热情绪已经显现,出现反转只是时间问题,大多山寨币处于下行趋势
- CryptoQuant 分析师:比特币升至 12.3 万美元后获利回吐飙升,或预示将出现健康调整
- BitMine 持有 16.3 万枚 ETH,股价单日上涨 40%
- 哈萨克斯坦计划将黄金外汇储备及国家基金资产投向加密资产
- 某鲸鱼地址大幅减仓其 25 倍 ETH 多单,剩余仓位价值 2133 万美元
- Meme 币 TRUMP 已为 10 家交易所创造 1.72 亿美元交易手续费
- Coinbase:1/5 美国人每天吃巧克力,与拥有加密货币人数比例相同
- Memecore 宣布获得 Klein Labs 的战略投资
- 数据:某巨鲸近 3 小时抛售逾 1.93 万枚 ETH,约合 5905 万美元
- 沉寂 14 年 8 万枚 BTC 巨鲸半小时前转移 1 万枚 BTC
- Linea 项目负责人:代币经济学将于 7 月底公布而非 TGE,具体 TGE 时间取决于 CEX 等外部因素
- Bankless:以太坊生态已为新一轮强势上涨蓄足动能,这轮行情才刚刚开始
- 美股以太坊策略股普涨,BMNR 涨超 35%
- 招银国际在香港获批虚拟资产牌照
- CryptoQuant CEO:目前比特币供应小于需求
- 特朗普提议美联储降息至 1%引发经济学家质疑
- 伯恩斯坦:比特币价格将在 2026 年初达到 20 万美元
- 国会山加密政策周正式启动,参众两院全面交锋
- Tether 宣布赞助泰国网络安全黑客松 Cyber Warrior Hackathon
- Ondo Finance 宣布收购 Strangelove 以加速全栈 RWA 平台开发
- 摩根大通:市场仍然认为特朗普将在 8 月 1 日之前转向降低关税税率
- 数据:某巨鲸 ETH 交易操作导致资产缩水 5031 万美元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Coinbase 市值首次突破 1000 亿美元
- 美国”加密周”来了!这几个重磅法案将改变行业
- 美银:Stripe及以太坊平台,可能是推动数字资产之间互操作性的新渠道
- 灰度IPO:是困境“自救”,还是战略“新局”
- TD Cowen 将 Strategy 目标股价上调至每股 680 美元,预计 12 月 BTC 或达到 15.5 万美元
- Digital Commodities 完成 200 万美元融资,将用于购买比特币和黄金
- Pantera Capital: 加密项目想上市,如何定价才能让华尔街买单?
- Bernstein:机构加密资产管理蓄势待发,比特币周期外有望拓宽至Solana及其他主流币
- 美国众议院本周将表决两项关键加密法案
- PUMP 团队仅添加 400 万美元初始流动性,当前总流动性为 5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