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 SocialFi 顶流 Friend.tech 终跑路,SocialFi 是个伪命题?
整理:链捕手
Friend.Tech 跑路了。
据 The Block 报道,成立刚一年的 Web3 社交网络 Friend.Tech 的开发者放弃对智能合约的控制,平台已本关闭。而根据链上数据分析师的数据监测,项目方通过该项目挣了 5240 万美元。
Friend.Tech 在成立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创下了日收益超过以太坊的记录,一时风光无限、仿盘无数。但未被大众所知晓的硬币另一面是,项目在度过了最初三个月的飞速发展,达到顶峰,接下来就一直是下坡路。首先是协议人数基本上再无大幅的增加,协议的 TVL 量也是连连下跌,交易量暴跌,日活最低时只有十几人。
回顾 Friend.Tech 这一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一直未能摆脱其从成立最初「旁氏」、「赌场」、「经营模式难以持续」这些负面评价。一年的时间内,其更新版本、发币等等都只是短暂的续命行为。
而 Friend.Tech 这样的明星项目都失败了,是否证实了 SocialFi 赛道只是一个伪命题?
适合 KOL 的开「盘口」的项目
Friend.Tech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通过与 X 强绑定的方式,让用户可通过任意 Friend.Tech 上用户的份额—Key,获取与其直接对话的权利,而该 Key 也可以转卖,对于购买者来说,就可以通过购买 Key 来押注该用户的未来潜力。
而且用户可以在 Friend.Tech 发行自己的个人代币,持有个人代币的用户可以获得发行者的专属内容。
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让创作者把内容变现的平台,相对于其它平台来说,它帮助用户省去了很多去对内容进行运营的繁琐过程,其实是简单粗暴地让用户直接把人脉变现。
其产品设计足够简洁,最早就只拥有加好友和加入群聊的功能。其建立在 X 这个大流量池上,平台的内置空投预期也足够吸,它通过邀请码和积分等方式,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传播。
Friend.Tech 还通过设定价格曲线的方式,使个人影响力得以进行股权化并进行交易。这一机制设计参考了 AMM 中的做法,即不需要大量交易就可以实现价格发现和波动。这种方式赋予了个人影响力确定的经济价值。用户的股价能够在充分流动性的条件下,根据价格曲线进行自动发现和调整。即使是在交易量较少的情况下,个人股价也能够得到合理反映。这种影响力定价和交易机制,是 Friend.Tech 相较于传统社交代币的核心创新点。
总的来说该项目从传播机制上似乎就是为 KOL 所生的,也正是如此,通过 KOL 的大量传播,其在短时间内裂变式传播。同样的,其对于个人的「Key」的定价方式也参考 AMM 的模式进行了创新。这都使得该项目快速破圈。KOL、项目方都挣得盆满钵满。
2023 年 9 月的某天,其创下了日收益超越以太坊的记录。根据 Dune 用户@21co 创建的分析可见,其 TVL 的锁仓量在 2023 年 10 月达到峰值,为 5168 万美金。
用开赌场的思维做社交,注定失败
最初的三个月是 Friend.Tech 最风光的时期,2023 年 10 月过后,Friend.Tech 开始走下坡路。
短期内推高的价格曲线是可持续的吗?事实上,很多用户只是为了投机或获得代币激励,才使得 Friend.Tech 短期内有如此活跃的交易。那长期的用户粘性该如何维持?
Friend.Tech 这一年的交易量也在印证着项目本身正是不可持续的,没能真正留住用户。
根据据 Dune 用户@21co 创建的分析可见,其交易量最高时也正是在前三个月,此后沉寂,而第二次的相对高点则是在 2024 年 5 月份。
彼时 Friend.Tech 推出了 V2 版本,并且发行平台币 FRIEND,平台内积分可以用来兑换该代币。同时,项目方还宣布除了最初设立的 1 亿积分外,未来 12 个月还将对 LP 提供者分配的 1200 万 FRIEND 激励。
虽然此时 Friend.Tech 平台内的交易量和日活都难再现最初创立时的风光,不过 FRIEND 的市值在上线短时间内就突破了两亿美元,FRIEND 的交易量在上线一周内就实现了亿美元级别的突破。此外,Friend.Tech 为 LP 提供了丰厚的奖励,这也吸引了更多的 FRIEND 代币流动性锁定,其中黄立成是 FRIEND 代币最大的 LP。(据链上信息显示,麻吉大哥黄立成当前共持有 1110 万枚 FRIEND,目前已至少浮亏 1500 万美元。)
Friend.Tech V2 版本推出了付费群「Club」功能,Club 的付费交易仅支持平台币 FRIEND。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抽取手续费。
虽然 V2 的推出和代币空投为该平台带来了一些用户,但这些所谓「创新」其实都并未能拯救 Friend.Tech 的颓势,协议费用不久后开始停滞不前,根据 The Block 的数据,自 2024 年 6 月以来, V2 仅产生了约 60000 美元的协议费用。2024 年 7 月,其日活最低时为 15 人。
究其根本,项目是不可持续的。
该项目的核心是把个人人脉变成资源,而当人脉耗尽,项目如何持续发展?如果想要持续发展,那需要产品不断地迭代,建立一个能够持续挣钱的商业能力。
推出 V2 是 Friend.Tech 尝试做的迭代,但并未成功。Friend.Tech 本身仍旧是一个靠着消耗人脉搭建起来的「赌场」、「旁氏」。这两个特性仅从盈利角度来看,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在早期用「旁氏」不断吸引人来,把盘子做大,给赌场注入流量。起初的流量有了,而赌场能够持续开下去,核心的则是需要不断有新的盘子出现,项目方持续在这中间赚手续费就好。
很不幸,Friend.Tech 未能持续吸引人来开盘口。因为产品本身就是畸形的,它不是一个存粹的赌场,它是个社交产品。盘口是 KOL 开的,筹码是他的 Key。但是有影响力的 KOL 是有限的,只有有影响力的 KOL「开的盘口」才有较高的流动性。普通的 KEY 是没人来买的。没有新的 KOL 来开盘口,项目也就不再活跃,项目方也就难再挣钱。
如果单纯是个赌场,让人们来发币,类似 Pump.fun,那就能活得很好。但是用社交杂糅赌场,其实是把发币的门槛大大提高了。
而如果用社交产品来审视它,会发现,进入这个项目的人,基本上都不是为了社交来的,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人脉变现,又或者是通过买卖代币来挣钱的。
这样看来,项目只是一个包装成社交产品的赌场,但是赌场做的又不简单存粹,如此畸形的产品,失败是必然的。
Socialfi 是个伪命题?
Friend.Tech 的失败,不禁有让行业内的人发出了疑问:「SocialFi」是个伪命题吗?
如果 Social 只是为了挣钱,它一定是会失败的,Friend.Tech 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好的社交产品,需要满足的第一属性,一定是人们的社交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Web3 的社交产品,需要和 Web2 的社交产品竞争,满足其它平台难以满足的社交需求,人们才会愿意迁移。
Web3 的社交产品,应该把 Web3 的那些价值主张和如何让用用户通过社交挣钱这些后置,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做出一个能满足大部分人某一社交需求的产品。
人的社交需求其实一直都没变过:性、交流、关系的维护是最底层的需求。再往上则是拥有或者变现人脉、优质的内容等等社交资产的需求。
做社交产品需要先满足最底层的需求,再在上层做文章。区块链的优势是可以把上层需求的东西使其确权为个人的真实资产。
SocialFi 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个伪命题,而现实是目前的许多项目,在底层需求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盲目做上层,这一定会陷入要么急功近利的旁氏模式不可持续,又或者本身就掀不起什么声浪,用户寥寥。
Web3 社交本身是一定有需求的。随着区块链用户的增加,人们对于个人社交资产的重视,原有的 Web2 社交产品就不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社交需求。
Telegram 在满足区块链用户的一些链上交互、区块链资产存储、交易等 Web3 需求的一些尝试的成功,也证明了 Web3 社交本身有需求和市场。
而 SocialFi 也会有,大家都在等一个成功的产品。
比推快讯
更多 >>- 观点:PUMP 12 分钟卖出 5 亿美元证明山寨币未死,只是缺少叙事
- pump.fun 此次公售售出 12.5%代币,资金 5 亿美元,与此前公告的 15%份额存在出入
- 曾以 0.2 美元买入 597 万枚 TRUMP 的鲸鱼投入 100 万美元参与 PUMP 公售
- pump.fun 项目方已将资金转移至 Squads VaultToken Admin地址
- 189 个地址在 PUMP 链上公售打入 100 万美元
- BONK 近 2 小时拉升超 8%,市值现报 20.43 亿美元
- PUMP 公售 12 分钟已达上限
- 欧盟回应美国关税:争取 8 月 1 日前达成协议,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维护欧盟利益
- PUMP 代币公售已开始
- PUMP 在 Binance 上持仓总价值达 4269 万美元,大户多空比为 1.11
- Gate 即将开启 Pump.Fun(PUMP)公开认购通道
- 经济学家:比特币供应量并不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聪供应量
- 近 24 小时 LetsBONK 收入、毕业代币数仍领先 pump.fun
- 数据: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3.95 亿美元,多单爆仓 2.75 亿美元,空单爆仓 1.2 亿美元
- 特朗普已分四批向 24 个贸易伙伴发出关税函
- 下周宏观展望:CPI 审判日即将到来,比特币或将续创历史新高
- 本周实行比特币财库策略的 35 家公司实体共买入 4700 枚 BTC
- James Wynn 已注销其 X 账户
- “美联储传声筒”:美联储独立性再受挑战,预计本月不会降息
- 内幕交易员@qwatio 从 Maker 赎回 1000 万 USDC,转进 Hyperliquid 再次开空
- 白宫数字资产政策顾问:“加密周”将巩固美国的全球加密货币之都角色
- Tabi 旗下 TabiPay Alpha 测试启动,限量 1,000 名额
- 马耳他资管公司 Samara Asset Group 披露持有 525 枚 BTC,相当于其市值的 28%
- 0xSun 谈 pump.fun 发币参与策略:可根据公售速度制定不同的策略
- 挪威工业投资公司 Aker ASA 通过比特币寻求资本平衡配置,目前持仓达 754 枚
- BlockFi 破产管理人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驳回 3500 万美元诉讼
- Solana 区块链策略游戏 Honeyland 被 BRAVO READY 收购
- 数据:CoinUp 平台币 CP 现报 0.47 美元,较开盘价涨幅逾 15 倍
- 某地址向 Hyperliquid 存入 135 万 USDC 并做以 2 倍杠杆多 PUMP
- 某鲸鱼/机构归集休眠 2 年钱包,总计积累 51,431 枚 ETH,浮盈超 20 倍
- Sunriselayer:空投申领检查器已上线,申领练习将于北京时间 15 日 8 时结束,主网及 TGE 于 Q3 进行
- 数据:比特币 ETF 产生的需求近两日已达日产量的 20 倍左右
- 疑似质押服务商 Arthapala 过去一小时再次向 CEX 充值 4120 枚 ETH
- Arthur Hayes 过去一天通过多种渠道购买价值 150.5 万美元 ENA
- 继 Coinbase 之后,OpenSea、MoonPay、波卡等项目官方账号头像换为胖企鹅形象
- Aethir:节点许可证转移系统上线,系首个解锁节点二级市场的加密项目
- 某聪明钱加仓 40 倍比特币空单,入场均价达 11.77 万美元
- 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首次连续两日净流入超 10 亿美元,该 ETF 推出以来仅 7 次日流入量超 10 亿
- 分析师:历史数据显示 7 月、10 月是比特币表现最稳定的增长月份
- 3A 区块链游戏 Seraph 启动紧急回购应对价格波动,链上地址透明公示
- 恺英网络香港子公司获 SFC 颁发 4 号及 9 号牌照,加速全球化布局
- PUMP 于 Hyperliquid 盘前市场未平仓量已达 1.52 亿美元,资金费率偏空
- Hyperliquid 未平仓合约达 10.6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多个昨日热门代币出现“钓鱼线”走势,普遍下跌 10%-30%
- 某新建钱包地址买入 11.88 万枚 HYPE,均价 46.27 美元
- Crypto.com 探索在迪拜免税店引入加密货币支付
- 24 小时现货资金流入/流出榜:ETH 净流出 2.53 亿美元,BTC 净流出 2.23 亿美元
- Meta 收购语音初创公司 PlayAI,以增强音频技术
- Letsbonk 创始人:平台网站更新预计下周陆续推出
- 某鲸鱼昨晚 15 倍杠杆做空 ETH,仓位高达 3.7 万枚 ETH,名义价值 1.1 亿美元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pump.fun 此次公售售出 12.5%代币,资金 5 亿美元,与此前公告的 15%份额存在出入
- 曾以 0.2 美元买入 597 万枚 TRUMP 的鲸鱼投入 100 万美元参与 PUMP 公售
- pump.fun 项目方已将资金转移至 Squads VaultToken Admin地址
- 189 个地址在 PUMP 链上公售打入 100 万美元
- BONK 近 2 小时拉升超 8%,市值现报 20.43 亿美元
- PUMP 公售 12 分钟已达上限
- 欧盟回应美国关税:争取 8 月 1 日前达成协议,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维护欧盟利益
- PUMP 代币公售已开始
- PUMP 在 Binance 上持仓总价值达 4269 万美元,大户多空比为 1.11
- Gate 即将开启 Pump.Fun(PUMP)公开认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