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初心本善

刘教链

在金融市场中我们总是有一些迷思。比如说,汰弱补强的集中优势火力,与汰强补弱的再平衡,究竟哪一个才是投资致胜的正确法门?


似乎都有道理。


汰弱补强,持续审视持仓中的错误,坚决剔除,把有限的子弹集中到表现最好、优势最大的仓位上面去,避免过度分散造成的回报平庸,让大量的垃圾币垃圾股垃圾仓位拖了总体收益率的后腿。巴菲特也讲过,应当避免过度分散投资。他也往往是靠重仓几支优质股实现跑赢大盘的增长率的。


汰强补弱,则是定期减仓增长最快的仓位,增加增长最慢的仓位,以此实现仓位的再平衡,从而通过不同品种的周期错位,对冲掉高估的风险,把握低估的机会。桥水基金的科普里也是这么讲的。


现实中的散户心理,则深受一种称之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的心理学效应的影响。该理论由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在1980年首次提出。


禀赋效应揭示了人类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特征: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东西,他对其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显著提高。这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


但是,禀赋效应在盈利仓位和亏损仓位上所发挥的作用似乎并不相同:


对于浮盈的仓位,禀赋效应被迅速上涨的价格打败,散户往往惊恐于市场价格快速超越自己内心的估价,因而产生高估的感觉,于是常常会在少量盈利的情况下就着急卖出,落袋为安,从而错过主升浪后续大幅上涨的行情。


而对于陷入浮亏的仓位,禀赋效应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散户通常不愿意以低于自己心理估价的低价割肉卖出,于是常常在套牢时幻想很快就会涨回来,踌躇蹉跎,以至陷入深度套牢,越陷越深。


但是教链却发现,成年人的这种“涨了拿不住、套牢要硬抗”的所谓非理性特征,似乎并非与生俱来、先天如此,而很可能是后天习得、教育出来的。


也许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在这个社会上长大,接受的大都是平庸教育,比如说:


「不要幻想暴富,意外之财往往是陷阱。」这个思想钢印导致的行为就是,一点儿小涨,稍微赚了一点钱,就赶紧落袋为安,生怕自己赚多了。拿10倍,直接实现财富等级跃迁,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就更别提有勇气做到了。


「在困境中要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学生时代最常听到的勉励语大抵如此,但也正是十几年的反复铭记,让我们只学会了舍命地坚持,却没有学会明智地放弃。于是,便在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中套牢,一生平庸。于是,便在亏损的仓位里套牢,一生无法解套。


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天性却并非如此。


小孩子天生就懂得追逐自己的优势,放弃自己的劣势。


人无完人。水桶理论说,每个人都像一个由多块木板围起来的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所以,自然而然的推论就是,要花大力气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越均匀,越好。


大错特错!这是不接地气的教育家发明出来的纸上谈兵的理论。但却真的有老师和家长会去反复逼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弥补短板。


难道是这么多老师和家长都错了吗?不,他们并没有错。


矛盾了。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在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考试。考试是由多门学科组成,而每一门的分数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再怎么集中优势去发挥,也最多把优势学科考到满分而已。其他弱项学科考不好,就严重拉低你的总成绩。


应试教育符合木桶理论。


但是这个理论是纸上谈兵。与实践、与社会是绝对脱节,完全相反的。


这也是一个毕业生初到社会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即需要尽快调整思维模式,抛弃多年学校生活养成的补短板的思维,切换成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集中精力、发挥优势的思维。


社会这所大学的考试是开放性的,不限时的,“分数”上不封顶的。我们可以把你在社会上赚到的钱与你在学校中考到的分数做对比。


对于这样分数上不封顶的开放性考试,你可以把自身优势发挥到常人的100倍、1000倍甚至10000倍,从而在这一点上获得比常人高得多得多的“分数”(金钱回报)。


至于你的那些短板,都可以通过社会化大分工,请别人来弥补。采购,外聘,外包,合伙,等等,无数种方法。你要把人的社会性利用到极致,把一切自己不够擅长的短板统统交给别人去做,为自己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就好比高考允许你把最擅长的数学考到750分,那么你就根本不用在乎其他科目都考零蛋,照样满分进清华。


这就是社会大学的考核方法与学校的考核方法本质差异所在。


这也是状元未必成首富,而富豪也未必是学霸的根本原因。


清华北大毕业生来炒股炒币,也未必比小学学历中学学历的人炒得更好。


为什么教链发现小孩子天性却与成人不同呢?


仔细观察一下你家孩子。


如果你批评他某件事做得不好,试图通过这种所谓挫折教育、否定教育、打压教育,来迫使他认清自己的短板,然后发奋图强,弥补短板,往往不仅达不到效果,而且容易南辕北辙,只会让孩子进一步丧失对这个事的兴趣。


无论是数学算算数,还是语文写字,抑或是英语背个单词之类的,大抵上都是如此。


如果你想让他好好学这个东西,就要首先克服自己的内心,反其道而行之,从丑中发现美,从不足中发现优点,针对微小而具体的点,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做这件事获得正反馈,心中感到认可,激发一点点成就感,这份成就感会进一步放大他对这个事的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他能够自发不断去做、去做好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数英,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很显然,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负反馈,丧失兴趣,放弃。正反馈,激发兴趣,持之以恒。


恰恰是因为孩子的天性如此,天生就懂得,追逐自己的优势和擅长,抛弃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这份天性却很不幸地和学校阶段的生存模式相矛盾,但是恰恰十分符合社会阶段的生存模式。


而更大的不幸在于,一个人要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校生活,来磨灭天性,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涂改成应试教育所需的样子,然后才能毕业。毕业后,却又要改掉学生阶段成功涂改了的思维模式,重新找回天性中本来就有的正确模式。


所以教链在标题中说,初心本善。善,是良好,是good。


去找回初心吧,每一个人都能收获人生的成功和圆满。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说明: 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