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Buidler DAO 蝗虫精选(19):Web3运营与增长的必读文章

Buidler DAO

文章:@Buidler DAO

编辑:@文双

排版:@Coucou




深度精选是我们推荐的本周市场热议主题下必读文章,取材自 Buidler DAO 认知蝗虫计划每日推送;在这里,Web3 Native 的资深读者会从繁杂的信息源中抽取优质文章的核心内容与个人的深度思考。


当市场处在冷周期,增长仍是逆流之中项目方紧盯的关键指标。从设想并寻找流量的入口处,到设置目标为社交和 DID & SBT 方向;从基建与应用概览,到项目方运营策略分析;从内容制作的新范式思考,到价值的再定义辩论。本文涵盖了社交,运营策略,内容创作等方面的相关讨论。阅览下文并了解核心关点!


注:长按识别标题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全文 5338 字,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文章速览:

01/ Web3 可以从 Twitter 的时间线架构中学到什么 @猫老大

02/ 最成功的应用是被包装的游戏 @Abby

03/ SBT:开启DeSoc的未来之钥 @wenchuan

04/ Web3社交:通往大规模采用之路 @猫老大

05/ 13个Web3增长平台实测之如何0成本冷启动项目至10k用户 @will

06/ Web3“会员卡”链接餐厅,能带来更多回头客吗?@JZ

07/ 百倍新蓝筹的从0到1之路丨Killabears案例研究 @shuang^

08/ 无尽的媒体:ChatGPT 能够取代人类成为内容创造者吗?@shuang^


Web3 可以从 Twitter 的

时间线架构中学到什么

@猫老大


图片

当前 Web3 的成长之痛:交易量在两年内翻了100倍,可 Web3 数据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却无法应对增长。Twitter 和 Web3 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它曾经也面临这样的扩展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 Web3 可以从 Twitter 的扩展解决方案中学到什么。


Twitter 数据架构:当 Twitter 用户今天发布一条推文时,Twitter 首先将其写入 Manhattan,一个分布式键值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推文、直接消息、帐户详细信息等。推特时间线的呈现不是在关注者和推文之间做一个连接表,而是从缓存中的单个表中获取推文。


Twitter 和 Web3 之间的数据访问模式相似之处:


1. 读取量大,但每条记录很小。在 EVM 链上,日志和交易的平均大小只有几 KB


2. 最新数据将被更频繁地查看,其中大部分查看来自发布后的前几个小时


3. 数据在短时间是不可变的


当前 Web3 应用程序需要连续调用许多不同的 API 来实现业务逻辑,其缺少一个重要的组件来有效地聚合相关数据。本文推荐 ZettaBlock,一个全栈式 Web3 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可提供实时、可靠的 API 和分析,聚合所有相关数据,将开发时间和API延迟分别减少了70%和90%。

思考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中一张图,描述推特和 Web3 写入流量的对比,到目前为止几乎是完全重合。在这之后,推特流量直线上涨,如果按照这个轨迹,Web3 也将迎来数据流量访问的大规模上涨。当前的 Web3 数据还不能称之为聚合,还是一个个孤岛,开发人员往往要调用许多 API 来实现简单的业务逻辑。所以实现数据聚合,提供实时可靠的 API,这样的数据平台将会受到广泛欢迎。

原文链接:

https://news.marsbit.co/20221209101322027871.html


最成功的应用是被包装

的游戏 @Abby


图片

文中总结了“什么是游戏”的三大核心原则:


动机:一个人为什么想玩你的游戏?

精通:游戏的规则和系统是什么?

反馈:这个人将如何学习这些规则?


早期的游戏化应用将短期参与置于长期保留之上,而游戏式应用则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并实现长期用户留存。文中举出多个实例作为延伸解释。

思考

我们总看到一些成功案例,以为他们的成功来自外部激励(积分/徽章/token/NFT)。但实际上,核心是利用产品满足用户的内在动机。最好的设计师通常假设用户不会阅读说明书,一般都是以一种用 Learning By Doing 的方式设计产品,沿途设置有迭代的反馈回路。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Ik0fcl-oNX-ErRnTjor9g


SBT:开启 DeSoc

的未来之钥 @wenchuan

SBT 可以帮助用户在web3.0 世界中构筑原生数字身份,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社会的愿景。SBT 与 DID 的概念有重合的地方,从功能上讲,它们都是希望通过证书或标识符的形式来描述用户的特征,进而构建出一个数字身份。SBT 是从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去中心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SBT 及 DID 的主要区别:


1. SBT 是从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是实现身份的一种手段。


2. SBT 构建的身份是以地址为单位的解决方案,而 DID 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实现以地址的集合为单位的方案。


当前基于 SBT 的项目主要有 3 类,分别是证书类、身份类和半信用贷类。


当前SBT的难点: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保护隐私与验证难以兼顾、部分应用场景存在漏洞。


潜在用例:跨平台的 SBT 让用户操作更自由、精细化 SBT 让营销更精准、更广泛应用的 SBT 助力实现信贷。

思考

通篇看下来,个人认为 SBT 和 DID 是属于都归属于链上身份的赛道,只是在呈现形式、验证、发行标准上有所不同。目前大家对链上身份的设想,都是基于人类潜在的社交展示欲望以及在 Defi 中实现无抵押借贷,社交、金钱就是身份无法剥离的部分。人类有的东西可以被数字化展示,但是不可被数字化的部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别人认知到?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hfwGMPTROONeR1_VOdOdQ

Web3 社交:通往大规模

采用之路 @猫老大


图片

与 Web2 相比,Web3 社交的核心是提供三个主要的独特效用:首先,资产创建和共享所有权。Web3 社交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区块链与其用户创建一个共享所有权结构。第二,开放数据和身份:链上积累的数据和凭证在整个生态中共享。第三,可组合的生态系统:建立在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dApp本质上是可组合的,允许开发者以无权限的方式建立在现有的应用程序之上。


Web3 社交生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程序和工具。


基础设施:项目正试图提供定制的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交应用程序的需要。


中间件:Web3 的大多数最新创新都建立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中间件协议建立了这些现有的基础设施,旨在通过查询、组织和向应用开发人员展示数据,成为区块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


应用:Web3 社交应用是一个多样化的产品组合,适合不同的场景。突出的形式包括社交媒体、基于社区的应用和即时通讯产品。


工具:与应用程序不同,工具是一组产品,它们利用 Web3 的互操作性,将其产品设计成可在不同平台和区块链上“移植”。


目前,Web3 社交在用户体验方面无法与 Web2 社交直接竞争,要想成功,需要提供独特的创新效用。我们正在监测以下领域的创新:移动应用:很大一部分社交活动发生在移动端,我们期待着这个平台上的更多创新。加密原生创新:目前的许多 Web3 社交产品都是 Web2 产品的复制品,我们相信真正被采用的社交产品只会来自那些使用区块链原语为用户提供变革性体验的产品。与 Web3 场景的衔接:成功的 Web3 产品也可以来自于解决 Web3 原生场景,如链上社区管理。

思考

原文非常详细的分析了 Web3 社交赛道,从核心到生态等方方面面。目前普遍的共识是,Web3 社交将基于统一的链上数据、链上身份,所以连接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间的中间协议是当前赛道的热点,比如 Lens、CyberConnect、RSS3 等。而原生的 Web3 社交应用想要发展到 Web2 这样大规模采用还有的等。

原文链接:

https://news.marsbit.co/20221207145024200947.html

13个 Web3 增长平台实测之

如何0成本冷启动项目

至10k用户 @will


图片

相比起 Web2,目前 Web3 没有成体系的 GTM 方法论,仍处于相对盲目增长的阶段,但两者逻辑和流程是相似的,都需要获客,激活,留存和推荐,其中获客这一条在 Web3 就有很多通用玩法,比如 AMA,Giveaway,Collab 等。


基于这些通用场景,利用好 Web3 原生增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获客效率并减少获客成本,本文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13个 Web3 增长平台,并通过流量、用户重合度、功能等角度进行了分类。


流量对比:


各平台的流量差异明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Galxe独一档,因为 Galxe 的自然流量就能打平第二梯队平台,也就是 Port3,Pyme,Quest3,Link3,TaskOn 和 Trantor,其中 Quest3 Banner 的流量优势很明显。


用户重合度对比:


所有平台和 Galxe 用户的重合度都较高;Port3,Link3,Galxe 用户高度重合;Pyme 和 Trantor 用户重合度也较高


功能对比见原文图片

思考

我参与了两个 Web3 产品从0到1 的冷启动运营,总体感受是 Web2 的增长手段放到 Web3 产品里确实有些水土不服,盲目照搬是一定行不通的,受到很多政策限制,发布 Token 的方法短期内也无法落地。本文介绍的一些 Web3 增长平台,对照着 Web2 也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产品,比如“趣头条”、“快手极速版”等,经过实测确实能够有效的做到高效率增长,我会在后续的产品增长中尝试实践。

原文链接:

https://sunnyzhang.notion.site/13-Web3-0-10k-859b5453400d408ba7056ed5c938d67d#cdd6b6bd2cca44219f4d33fafd7ec9c8


Web3“会员卡”链接餐厅

能带来更多回头客吗?@JZ


图片

Web3 应用 Blackbird,创立于2022年纽约,一个为餐厅设计的有关支付、忠诚度(喜爱度)和会员制平台。它的目的是解决一个业内主流的的,甚至是特别棘手的问题:如何加深餐厅和客人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奖励用户的用餐频率、奖励用餐支出、和忠诚度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获得奖励,增加个人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价值。这个平台由 Ben Leventhal 创立,Ben Leventhal 是美国在线餐厅预订服务公司 Resy 的联合创始人和前 CEO,更早的时候共同创立并领导的 Eater.com 于 2013 年被 Vox 收购,Resy 于2019年被美国运通收购。Blackbird 的技术栈仍然悬而未决,但预计 Web3 组件需要被抽象出来,以吸引主流消费者。


与 Blackbird 类似的有 Devour,旨在帮助将餐厅的世界带入 Web3,创建自己的 token $DPAY,希望成为餐饮业的首选代币,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会员 NFT,帮助餐厅将最热情的粉丝置于其客户参与战略的中心,并与那些重视独特体验而非传统促销和折扣的年轻一代更加相关。

思考

Devour 的资料多一些,可能受限于加密门槛高、接受度还不够高,做的并不好:1)平台链接12个餐厅,2)$DEPAY作为支付和奖励的token,而现在的价值仅有$0.00485464,3)发过总量 1w 的 VIP NFT,但只有801个 minting,4ETH 的交易量,20%NFT mint的收益给到餐馆,持有NFT每月可以获得 $DEPAY 奖励,然而 $DEPAY 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锚定(平台只是 prefer 自己的 token 支付,应该还可以用 eth 等支付),4)社区只有500人,活跃50人。


首先,NFT+ 线下消费是一个极看重 BD 和对行业 know how 的领域,目前可见的项目集中在美国区域,团队也都是有餐饮酒店行业经验的,需要做到普通用户极其友好。其次,目前除了帮品牌构建会员体系,并没有特别行得通的叙事,Devour 这种以自己为核心发会员 NFT 的做法需要赋能数据分析,比如用户标签,供品牌方使用。最后,个人认为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最难的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发自己的 token,如果发如何设计经济系统让自己的 token 有共识价值(这点作为第三方平台很难很难),不发如何捕获平台价值和长久构建自身生态,但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4t2VSvaK0uH9aQDJGDbiw


百倍新蓝筹的从0到1之路

Killabears 案例研究@shuang^


图片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蓝筹的NFT项目研究:Killabears。


项目运营策略如下:


  • 在DC运营上,设计了一套OG筛选标准并给予福利;

  • 注重社区文化,权利下放给社区,投票选择多种决定;

  • 项目走出了独特的 IP 路线。Killabears 的元宇宙已经初具雏形;


文章在文尾还总结了项目从0到1运营节奏与重要节点,可供大家查看。

思考

三个 Takeaways:

1. 利用集体的智慧非常重要,但在一个项目的社区中建立起 co-buidl 的文化不容易。Killabears 通过积极听取社区意见,让社区的智识被有效利用,激发用户深度参与的兴趣,进而与项目深度绑定。


2. 做 IP 的方法中,巧妙的讲故事必不可少,在故事内容丰富的基础上就是要做衍生品,从 P 图二创到短视频,参与者能够获得游戏性的奖励。


3. 及时总结项目的关键阶段,并发布出来。几条信息,可能一开始项目没人关注的时候,并不起眼,但是对于有较高目标的项目组来说,不能忽略在一开始的信息 context,还能进一步与持有者建立信任。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ISqRIIQBCOC33TcB_RK6A


无尽的媒体:

ChatGPT 能够取代人类

成为内容创造者吗?@shuang^


图片

本文以 ChatGPT 最近被广而用之之后,写下了 AI 对于内容制作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首先尝试定义“无尽的媒体”,从制作和消费的角度分析了AI的出现能够带来的影响,其次列举了接近无限媒体世界AI需要的三个标准:质量,速度,成本。接着,作者由上述引发了对于价值的重新思考,写下IP创作中的发行方和消费者立场的讨论,内容所有权的讨论。


最后提出问题:这样的创作方式对艺术家和作家来说是否公平?并引出人类工作是重要的思考。若无休止的媒体可以对几乎每个主题内容做分形,作者希望引发大家对于未来人类共同语言的思考。



思考


媒体层出不穷,因为发声口无处不在。人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无限内容”子弹的玩法。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艺术的边界有时仿佛正在消失,一个本身就难被定义的东西,在这浪潮的裹挟中更加轨迹不定了。创意的水龙头,如数量级般的降维武器,一旦放开,引来蓬勃的内容发展,以往人们追求的集体记忆和共享文化之用,会更加高门槛以至甚难以达到。


之前只有老师傅们有金手指,现在人人手持魔杖口念咒语,进入内容制作的“素材大爆炸”时期,我们可能会期待或是更加仿真的情节编制与环境塑造中。让生成式AI扮演着某种意义上的NPC,一部分参与者自愿投入情绪进入种种剧本当中。我们需要担心什么?进展发生在现在还是发生在下个五年?


并不过分担心这样的处境,但“什么将是重要的?”却是一个问题!我的第一版思考是:心力和情绪的调动。也许有人会说是注意力,是思考,是逻辑,一部分也对,每个人为追求意义赋予意义,但面对海啸翻涌铺面而来,或许思考什么样的钢结构能够支撑屹立不倒会有些无力,唯心一些变得不害怕,仍然有着自己生产的“风格”,有着不被干扰的定心力,迎接新阶段。

原文链接:

https://www.generalist.com/briefing/endless-media

https://mp.weixin.qq.com/s/3n6rBvhuOmC_39m79oNf_A


说明: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链接:https://www.bitpush.news/articles/3437312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