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月费一万的链上数据分析工具 Nansen 究竟有什么真本事?
区块数据究竟值不值得分析?
如果经常逛海外的加密货币社区或者推特,应该时不时会看到一些针对链上数据的分析和讨论,除了大家都在用的 Etherscan 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受专业用户青睐的产品:Nansen。
应该有不少加密货币用户还没听过 Nansen 这家公司,一方面是他们提供的产品过于工具化,学习曲线太高,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服务卖的特别贵——贵的会让普通炒币用户走开。
当然这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的,而对于专注于区块链生态的投资机构、独立的严肃投资者来说,每个月 150 美元的订阅费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高等级每月 2500 美元的订阅费,目标客户的数量估计就没这么多了。
为了覆盖到各类的用户,Nansen 推出了三个级别的服务,分别是每月 150 美元(标准等级)、1500 美元(VIP 等级)和 2500 美元(Alpha 等级)。对于 Nansen 这样一个处于早期的团队而言,阶梯价格很可能也是在试水市场的接受度。
Nansen 对于自己的定位是「面向加密交易者和投资者的链上分析平台」,所以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Nansen 首席执行官 Alex Svanevik 告诉链闻,「我们标记了 8500 万个以太坊钱包,帮助用户实时跟进链上真实活动,了解 Smart Money 在投资、挖矿、治理、DApp 方面的活动。同时,可监测 Gas 使用状况以及不同主体的资本流动。」
Nansen 的名字来自于挪威探险家弗里 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他同样还是科学家、人道主义者和外交家,曾于 1922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选择这个名字应该和 Nansen 团队成员的背景相关,比如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Alex Svanevik 就毕业于挪威卑尔根大学的认知科学专业,后来还在爱丁堡大学研究了 AI 技术。
Nansen 的创始人 Alex Svanevik 和 DeFi 巨鲸 Su Zhu (Three Arrows Capital)、Kyle Davies (Three Arrows Capital)、Arthur Cheong (DeFiance Capital)在一起
在成立 Nansen 之前,Alex Svanevik 还创立了一个名为 D5 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Nansen 的部分早期员工同样也是 D5 的成员,专门服务于为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业务包括为初创公司和企业提供数据科学方面的支持,其客户包括业内知名的 Aragon、0x、Totle 等。
Nansen 曾于去年 10 月公开过一轮 12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当时他们表示拥有 1000 多名试用用户和 200 多名订阅用户。由于 Nansen 也是去年 4 月才正式推出,当时团队仅 3 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的订阅付费数据还算不错。
他们究竟提供了哪些服务吸引这些用户的呢?而另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是,区块数据值不值得分析?链闻同 Nansen 这家团队极精简、却成功捕获了加密货币世界金子塔尖用户的初创公司聊了聊,听了听他们的想法。
背景:为什么区块链数据值得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 DeFi 业务、早期项目的流动性初始化以及各种代币融资的变种(流动性挖矿、IDO 等)需求量增加,以太坊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结算网络。换个角度来看,当每一笔交易都需要付出平均十几美元的结算成本时,其业务本身一定是具有相应的投资或者使用价值的。
以太坊链上交易成本不低,近期已略有下降,数据来源:GasNow
再加上区块链网络的另一个特点「账本数据公开」,这其中存在巨大的数据挖掘价值。
试想一下,如果所有银行和央行的用户业务数据都是公开的,任何商业机构就能通过这些海量数据分析每个用户的消费习惯、收入情况、喜好等等各种各样的特征。但因为这会侵犯到用户的隐私,所以金融机构也不可能会公开这些数据。
但在区块链网络中,用户的账户可以默认选择匿名,所以哪怕你的交易数据都是公开的,但也无法得知某个账户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哪个人,除非用户选择主动披露,或者当这个账户与进行过实名认证的业务(比如交易所)进行过互动也可能会泄漏隐私信息。
所以从用户的分类来说,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链上实名的用户和链上匿名的用户。但对于数据分析来说,这两者都有其价值。
链上实名用户:比如 SBF 或者 Vitalik Buterin
对于链上实名的用户来说,他们本身可能就是业内的公众人物,所以他们每次交易都可能会对市场本身引起影响,比如当 Vitalik Butrin 选择将各种狗狗类代币抛售或者销毁时,都会对市场产生剧烈的影响。
Vitalik Buterin 销毁 410 万亿个 SHIB 代币
而当做市商 Alameda Research 及加密衍生品交易所 FTX 联合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SBF)选择参与哪个项目的流动性挖矿时,这可能代表着很多层的含义,比如,可以解读为:项目质量受到了 SBF 的认可、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较高、鲸鱼已经入场没有散户的机会了,等等。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可能会被很多人得知,进而影响其他用户的决策,或引发社区的讨论。
有些鲸鱼用户或者机构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曝光的效果,继而大范围影响市场热点,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
链上匿名用户:比如历史收益较好的地址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愿意公开身份信息的地址来说,其实也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比如很多地址会进行频繁的代币交易,或参与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项目。如果将这些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某个地址的历史收益情况,或者了解到市场上可能会有哪些被大家忽略掉的新项目。
Twitter 上的一些用户也会关注 Nansen 统计的 Smart Money 资金动向
这些信息和数据对于这个快速变动的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新项目的数量实在太多,所以如果可以从这些高质量的地址入手,从这些地址获取信息,相比大海捞针来说效果会好很多。
缺点:无法看到全貌
这些地址可能会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市场中的核心信息,但是这其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单个地址可能并不是某个投资策略的全貌,地址的持有人可能会将所有的策略分散在了很多的地址中。特别是随着现在 DeFi 栈的不断完善,这方面的风险和问题会越来越显著。
比如对于一个频繁交易的地址而言(通过 Uniswap 之类的 DEX),可能表面上这个地址历史战绩非常优秀,但其实地址的持有者还有另一个地址进行了不少的对冲操作,比如买卖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如果某次交易的现货产生亏损,另一个地址中的风险对冲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当 DeFi 协议越来越丰富和完善,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风险对冲机制,无论是期权、期货、保险,甚至是更复杂的或结构化的衍生品,用户规避风险的方式也会逐渐增加。
所以对于观察者来说,如果照搬单个地址的所有交易策略,可能会暴露很大的风险,除非能看到交易者仓位的全貌。
Nansen 产品的几个组成部分
链上数据分析的公司有不少,但是其最基础的步骤就是需要为地址打上「标签」,当然不同业务类型可能有其特有的分类方式。以及还能提供更详细的交易数据分析、图表工具以及其他数据服务。
地址分类、标签
比如对于以太坊中最常用的区块浏览器 Etherscan 来说,他们给地址打的标签一般会覆盖到交易所、部分特殊用户( 比如 Vitalik Buterin)、特定 DeFi 业务的智能合约地址等等,因为他们是提供的通用型的区块数据服务,所以标签数据量并不大。
还有一个常见的用例是提供合规服务的区块分析公司,比如 Chainalysis 或 CipherTrace。他们可以为交易所或者金融机构提供反洗钱(AML)相关的业务,所以他们对于地址的分类会更关注这方面,比如可以根据链上数据分析某个地址是否与此前标记过的「问题」(黑色产业等)地址有过关联交易,或者是否有针对资产进行过「去匿名化」的操作(比如使用 Tornado.Cash),当然他们的分析方法远不止这些简单的逻辑。
而 Nansen 的分类方式则是几种方式混合实现的,除了标记出投资机构和 KOL 的地址之外,还会根据算法方式自动识别的方式为地址打上一些特殊的「分类标签」,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资金体量和历史成绩打上「Smart Money」(聪明的钱)或「巨鲸」的模糊标签,虽然并不能得知标签背后的具体用户是谁,但是可以用这类标签标记出用户画像。
甚至还有「史诗级 NFT 收藏者」和「重度交易者」这类标签
Nansen 向链闻表示,他们有专职团队负责地址的标记,主要依赖于三种方法:算法、人工调查、社区提交。比如「巨鲸」和「Smart Money」的地址,就可以根据人为设定的一些规则,然后进行判定。每天标记的地址数量为 15 万至 20 万个,目前已标记的地址总量为 8500 万个,所以算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
而对于那些特定的地址,Nansen 的团队就可以根据用户或机构自己的披露、ENS (有部分用户会通过以太坊域名系统披露自己的钱包地址信息),或者结合投资机构的持仓数据进行定位,以锁定特定地址。
ETH 持仓排行榜,大多已打上标签
这个牵扯到比较繁琐和非标准化的部分,但是如果有专人负责这些信息的收集并加以研究,可以节省用户许多的时间。毕竟这个市场中的机构、KOL、社区的数量非常庞大,就算这些是公开信息,普通用户也没这么多精力和时间能统计完全。
数据分析、聚合仪表盘等工具
针对这些打完标签的地址,Nansen 就可以利用链上数据完全公开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数据追踪和整理,由于链上的代币、DeFi 业务的数量体量很大,任意组合都能提供各式各样的仪表盘工具。
最简单的就是可以关注某些某些项目、代币的持仓 数据,核心参与方有哪些知名的机构,他们近期的增减仓的趋势等。其实这些在 Etherscan 也能获取到相关的数据,只是从地址标签上来说,Nansen 会更加全面。
然后就可以将交易数据进行多次的聚合 整理,提供更多高纬度的趋势数据,比如代币在不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数据、平均持仓时间、代币持有者数量,或者可以交叉对比某两个代币持有者的重合度等等。由于链上数据的全透明化,其实可以挖掘的点特别多。
Alex Svanevik 表示,这个地址看起来像是 Nexo 的
Nansen 团队已经为用户内置了十几个常见的仪表盘,比如他们称之为「Token God Mode」(代币的「上帝模式」)、「Wallet Profiler」(针对某个地址进行分析)、「Stablecoin Master」(针对稳定币数据的专家模式)、「Smart Money」(聪明的地址都有哪些新的交易趋势)等,用户可以从各个维度获取相应的数据。
其中部分仪表盘功能中还明确写明该功能处于 Alpha 或 Beta 的开发阶段,所以可能会增加或删除部分功能。当然,这也侧面意味着 Nansen 的开发进度很快。
自定义功能
除了内置的这些仪表盘功能外,Nansen 还为用户开放了一些其他的自定义和定制化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扩展平台的工具属性。
比如说对于一些 Nansen 未能覆盖到标签的地址,用户也能自行分析。比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来源可以为某些地址打上特定人物的标签,以此追踪某些特定地址的数据,该功能将独立于 Nansen 的公开标签库,保持私密。
某用户在 Nansen 设置的推送机器人
除此之外,Nansen 还提供了自定义的提醒或推送工具,后续也许还会提供 API 接入服务,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
其他非工具类的增值业务
对于掌握着海量数据的 Nansen 团队而言,他们不仅可以为机构和专业投资用户提供工具,他们自己也成立了研究团队,为更高阶的订阅用户提供更为深度的解读服务。
Nansen 表示,一部分内部的分析师专门服务于「Alpha」客户(他们平台最高阶的用户等级),提供关于「Smart Money」的每日动向和相关情报,产品名为 Alpha Radar。另外他们还会制作一些公开的研究内容,这也算是对外品牌输出的一种方式,体现他们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比如最近他们就分析了 Uniswap V3 上线后的相关数据,可参考这篇文章:《Uniswap V3 的「炼金术」:它的兴起对 DeFi 市场格局有何影响?》
另外对于 Alpha 客户,他们还提供了每周的电话会议以及私密的 Telegram 群组,通过这个方式为高阶用户提供讨论、分析的场所。之前听说有人也是为了加入这些群组和每周的独家会议而订阅 Alpha 服务。
多链规划
在与 Nansen 的对话中,我们还聊了聊关于多链的话题,因为除了以太坊之外,其他公链网络也拥有越来越多的 DeFi 业务,这些数据也可能会是他们用户的需求。
Nansen 表示,多链的支持已经在他们的规划中了,主要的考量因素是用户的需求。所以他们最近已经支持了以太坊侧链 Polygon(原 Matic),接下来的几周将增加更多功能和数据。
此前 Nansen 还和 Polygon 合作为订阅用户空投代币
另外两个比较快支持的是 BSC(币安智能链)和以太坊 Layer2 方案 Optimism,他们目前已接近完成集成这两个方案的后端,目标是在 6 月就可以实现支持。
Nansen 还在与 Arbitrum 和 StarkWare 团队讨论实现方案,另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高性能公链 Solana 也可能很快就会支持。
可见随着多链生态的逐渐起步,Nansen 从数据分析上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共享一套账户体系的以太坊、BSC、HECO 等,同一用户就会在不同链上进行各类交易,最终可能还是需要归属到同一个账户体系下的,这也就为 Nanasen 增加了更多挑战。
题外话:隐私技术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公链网络都还是公开和透明账本的系统,但是从长期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隐私相关的技术(混币池、隐私计算、零知识证明等)在探索和实现,可能会为区块链的世界里带来一些隐私和匿名的功能。
这可能就会为 Nanasen 增加数据分析的难度,但是他们对此并不担心,认为生态中的大部分地址和交易将依旧保持公开,而且从法规角度来看,公司实体很难使用隐私功能。另外对于去中心化的项目而言,可能也会倾向于进行公开的交易,以维持社区的信任。
不过随着隐私技术的普及化,应该还是会有不少用户选择针对部分资产进行「防追踪」的交易,特别是「黑色产业」可能会更常使用这些技术。而且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应该是不希望将自己的资产交易记录公之于众的。所以这些因素或许会增加 Nansen 分析数据的难度并降低数据准确度。
但还是有不少用户愿意公开自己交易的,比如说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社区领袖,其中不少人乐意用公开姓名进行交易,毕竟他们的决策也会影响着市场走向,这也算是粉丝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体现。
采访 / 撰文:潘致雄
比推快讯
更多 >>- 数据:BTC 升破 116000 USDT
- Bit Digital 子公司 WhiteFiber 于美股 IPO 中募资 1.594 亿美元,估值 6.19 亿美元
- 蚂蚁数科:自研公链 Jovay 预计今年 9 月在主网上线,不涉发币
- Multiple Network 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Gate.io Labs 和 071 Labs 等机构参投
- 彭博社:特朗普将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加密货币纳入 401(k) 养老金计划
- 数据:pump.fun 过去 24 小时收入达 124 万美元,超越其他 meme 币平台总和
- 数据:PLAY 一小时内暴涨 300%,资金费率偏低显示多头主导上涨
- PLAY 3 小时暴涨 163%,币价回落后涨幅收窄至 67.4%
- 阿联酋 SCA 与迪拜 VARA 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全国牌照互认
- AI 加密策略平台 TradeTide 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CatcherVC 和 Candaq 等机构参投
- INFINIT:IN 空投将于今日 18:00 开放申领,权益质押已上线
- 以太坊网络日交易量于 8 于 5 日创下 174 万笔的历史新高,7 月累计交易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 AEON Pay 上线墨西哥银行转账功能,支持加密货币移动支付
- 美股 ETH 策略股盘前普涨,BMNR、BTCS 涨超 5%
- Ethena Labs:Liquid Leverage 自上周推出后已吸引超 15 亿美元资金流入
- WLFI 宣布推出 USD1 稳定币积分计划
- 合约交易巨鲸 AguilaTrades 重新斥资 460 万 U 开设 BTC 及 ETH 多单
- 香港上市公司 DL Holdings 拟融资约 8300 万美元布局区块链业务
- Pantera Capital 发布 2024 年区块链薪酬调查报告
- 英国项目 BOB 累计融资 2100 万美元,Amber Group 等机构参与最新一轮
- SOL Strategies 发布 7 月报告:总计持有 42.8 万枚 SOL
- ALLINDOGE 启新 Ultra 版上线,AI 智能助手进入实用阶段
- 币安慈善将向台湾南部洪灾地区用户空投最高 120 万美元 BNB
- RWA 注册登记平台正式在香港上线
- Glassnode:比特币目前处于创下历史新高后的调整阶段,尚无足够证据表明结构性资金外逃趋势正在形成
- K33 与 Goobit 深化合作,聚焦比特币战略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Sentora:约 95%比特币地址处于盈利状态,11.6 万至 11.9 万美元区间或成阻力
- 某鲸鱼地址在持有 188.2 枚 WBTC 4 年后,于近 2 日内转至 Binance
- Grok Imagine 正式上线安卓 Grok 应用程序,开放 AI 视频与图像生成功能
- 摩根大通任命 Kara Kennedy 为区块链部门 Kinexys 全球联席负责人
- VetraDAO 推出 DeFi 稳定币 VUSD,首批储备金达 3.8 亿美元
- CoinW 即将推出 GemW,专注链上潜力资产与 Meme 交易
- Coinbase 将对超 500 万美元的“USDC 兑换美元”交易收取 0.1% 费用
- Galaxy Digital 投资的 MetaCene 母公司以 1 亿美元估值获德林控股投资
- 数据:过去 1 小时 Binance 净流出 3,021.47 万 USDT
- 某 15 倍杠杆做空 ETH 地址加仓做空 1424 枚 ETH
- Pendle 旗下资金费率交易平台 Boros 上线 24 小时内迎来首次参数上调
- Union Jack Oil 和 Reabold Resources 拟利用闲置天然气挖取比特币
- CryptoQuant 分析师:BTC 11.2 万美元至 10.5 万美元区间仍是薄弱环节
- Binance Alpha:INFINIT (IN) 空投门槛 200 积分
- Bitunix 分析师:芯片获关税豁免条件消息释出,科技与区块链链结成关注焦点,建议关注 AI 赛道币种支撑与轮动机会
- 英国黄金矿企 ECR Minerals 宣布将进行比特币战略储备
- 安全公司:黑客将诈骗合约伪装成加密交易 Bot,并通过 YouTube 视频进行传播
- 日本时尚品牌 ANAP 增持 82.33 枚 BTC,总持仓增至 913.45 枚
- Riot Platforms 副总裁:别花超过 100 美元买订婚钻戒,买 BTC 给未来家人
- HashFlare 创始人因 5.77 亿美元欺诈案面临 10 年监禁,美方要求严惩
- OpenAI 或将于北京时间明日凌晨发布 GPT-5
- 港股上市公司宜搜科技战略投资 Lightnet 500 万美元,布局 RWA 生态
- 近一个月参与质押的以太坊减少 97,572 枚,占流通比例微降 0.1%
-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新城市与 HashKey Exchange 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合规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
比推专栏
更多 >>观点
比推热门文章
- Multiple Network 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Gate.io Labs 和 071 Labs 等机构参投
- 彭博社:特朗普将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加密货币纳入 401(k) 养老金计划
- 数据:pump.fun 过去 24 小时收入达 124 万美元,超越其他 meme 币平台总和
- 数据:PLAY 一小时内暴涨 300%,资金费率偏低显示多头主导上涨
- PLAY 3 小时暴涨 163%,币价回落后涨幅收窄至 67.4%
- 阿联酋 SCA 与迪拜 VARA 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全国牌照互认
- AI 加密策略平台 TradeTide 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CatcherVC 和 Candaq 等机构参投
- INFINIT:IN 空投将于今日 18:00 开放申领,权益质押已上线
- 以太坊网络日交易量于 8 于 5 日创下 174 万笔的历史新高,7 月累计交易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 全球稳定币监管现分歧:香港设限,美国开闸